天启十五年的初春,寒意尚未完全消退,天津卫的海军医院内却是一片繁忙景象。烛火通明的大厅里,数十名医官正在为即将远航的海军将士接种牛痘疫苗。苏卿卿一袭素雅宫装,正俯身检查一名年轻士兵臂上的接种处,柔声嘱咐道:这几日好生休息,若有发热乃是正常反应,三五日便会消退。
话音未落,就见沈惊鸿快步走入医院,玄色披风上还沾着夜露。他目光扫过满室忙碌景象,最终落在妻子略显疲惫的脸上,眉头顿时蹙起。
这么晚了还在忙碌?他上前自然地执起苏卿卿的手,触到指尖微凉,语气便带了几分责备,这些事交给张医官他们便是,何须你亲力亲为?
苏卿卿温婉一笑,顺势替他理了理衣领:不过是些分内之事。倒是你,今日不是要在内阁商议漕运改制么?怎么得空过来?
沈惊鸿环视四周,见医官们都在专注工作,便压低声音道:听说你这两日都在医院忙到深夜,连晚膳都顾不上。倭国疫情严重,我绝不能让你涉险。他转身对随行的亲兵吩咐:传我的话,明日开始,所有与倭国相关的防疫事务,一律不得劳烦夫人。
夫君...苏卿卿还想说什么,却被沈惊鸿温柔而坚定地打断。
没有可是。他执起她的手,仔细端详着她眼下的淡青,看你,都累成什么样子了。走吧,我送你回府。听说你最近在研究《南洋药典》,正好我今日得了些珍本,都是郑芝龙从西洋带回来的...
他边说边细心为她系好披风,动作轻柔得仿佛在对待稀世珍宝。周围的医官们见状,都会心一笑,继续埋头工作。
......
三月中的长崎港,海风带着料峭春寒。明军基地的议事厅内,舰长陈璘正对着地图凝神思索。亲兵快步进来,呈上一份密报:将军,倭国九州疫情加剧,平户藩昨日又运出百余具尸体。
陈璘展开密报细看,眼中精光一闪。他立即召来心腹张明远医官,屏退左右后沉声嘱咐:阁老有令,此次倭国疫情,由你全权负责。记住,既要施以援手,又要把握分寸。
张明远会意点头:下官明白。人痘接种之法,表面上要做得尽心尽力,实际上...他做了个微妙的手势,下官会选用重症患者的痘痂。
很好。陈璘满意地捋须,去吧,记住阁老的吩咐:天灾不可违,人事不可废
三日后,倭国使者土井利胜带着德川家光的亲笔信来到明军基地。会见厅内,陈璘端坐主位,面色凝重地听着使者的恳求。
陈将军,土井利胜深深鞠躬,声音带着绝望,疫情已经蔓延到京都,连将军府都有人染病。恳请贵国施以援手!
陈璘故作沉吟,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土井大人,非是陈某不愿相助。只是这防疫之法需要特殊技艺,必须由我大明医官亲自操作。他叹了口气,而且...这其中的风险,你们可要想清楚。
只要贵国愿意派遣医官指导,什么条件我们都答应!土井利胜连连鞠躬,额角渗出细密汗珠。
......
消息通过八百里加急传回京师时,沈惊鸿正在府中的梅林陪着苏卿卿赏花。初绽的红梅映着妻子恬静的侧颜,他一时看得入神。
听说倭国疫情更重了?苏卿卿放下手中的医书,轻声问道。微风拂过,几片花瓣落在她发间。
沈惊鸿回过神来,细心为她拂去花瓣,又解下自己的披风为她系好:春寒料峭,仔细着凉。这才答道:各人体质不同,反应自然不同。我大明医官已经尽力施救。
见妻子眉间仍有忧色,他温柔地执起她的手:这些事你不必操心。听说城南新开了家绸缎庄,明日我陪你去看看。对了...他忽然想起什么,从袖中取出一个锦盒,前日工部送来的那批南洋珍珠,我让人给你做了串项链。
锦盒内,珍珠项链在阳光下泛着温润光泽。苏卿卿轻轻抚过珠串,眼中泛起感动:夫君总是这般细心。
你是我唯一的妻子,不对你好对谁好?沈惊鸿含笑注视着她,眼神温柔得能融化冰雪。
......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乾清宫内正在举行盛大朝会,沈惊鸿在内阁会议上提出了一项特殊的通婚政策。
陛下,他手持玉笏,声音清朗,为促进两地融合,臣建议允许大明男子纳倭女为妾,但不得娶为正妻。同时严禁倭国男子娶大明女子为妻。
话音刚落,礼部尚书周延儒立即出列反对:沈阁老,这...这是否有违礼制?纳蛮夷之女为妾,恐怕会玷污我华夏血脉啊!
沈惊鸿从容转身,面向众臣:周尚书多虑了。此举既彰显我天朝教化,又能确保血脉纯正。倭女为妾,其子女可入大明籍,学习华夏礼仪,这是给她们一个向上攀升的机会。
他转向御座上的天启帝,继续解释:而且这样一来,既能安抚当地百姓,又能让驻军安心,实乃一举多得。臣已命人统计过,驻倭明军中有三成尚未婚配,此举可解他们的后顾之忧。
天启帝沉吟片刻,看向一直沉默的首辅叶向高:叶爱卿以为如何?
叶向高缓缓出列:老臣以为,沈阁老此策虽然新颖,但确实能收安抚之效。只是...他看向沈惊鸿,必须严格规范,防止出现宠妾灭妻之事。
首辅大人放心。沈惊鸿立即接话,臣已拟定详细条例:凡纳倭女为妾者,需经官府核准;所生子女一律随父姓,入大明籍;严禁以妾为妻,违者革除军籍,永不叙用。
朝堂上一时议论纷纷,但见天启帝微微颔首,众臣便知此事已成定局。
政策在倭国推行时,新任总督特意在长崎召开军务会议。校场上,数千明军将士肃立聆听。
凡立战功者,可纳倭女为妾,所生子女皆入大明籍。总督的声音在风中回荡,但切记三条:不可娶为正妻,不可宠妾灭妻,不可荒废军务。若有违反,严惩不贷!
很快,大量大明未婚男子在政策鼓励下迁往倭国。这些通婚中,大明男子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确保了文化的同化方向。在长崎街头,常可见到明人男子带着倭人妾室出行,但正妻之位永远留给大明女子。
......
消息传回京师,正值重阳佳节。沈惊鸿在府中设宴,与苏卿卿共度佳节。酒过三巡,苏卿卿借着几分醉意,轻声问道:这样的政策,会不会太过...
这是必要的。沈惊鸿放下茶盏,轻轻握住她的手,我要确保大明的血脉和文化永远占据主导。你永远是我唯一的妻子,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
他望着东方的天空,语气坚定:这不仅是为了现在,更是为了千秋万代。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不必面对来自东海的威胁。
苏卿卿依偎在他肩头,轻声叹息:妾身明白...只是想到那些女子...
她们会得到比在本国更好的生活。沈惊鸿抚着她的秀发,我们的医官在那边建立了医院学堂,他们的子女可以接受大明教育,学习华夏礼仪。这难道不是仁慈吗?
在沈惊鸿的规划下,大明在倭国的统治日益稳固。通过通婚政策,大明文化快速传播,倭国的本土特征逐渐淡化。而这一切,都在不伤一兵一卒的情况下悄然进行。
每当朝中有人问起,沈惊鸿总是淡然以对:
这是最人道的同化方式。我们给了他们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文化,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只有深夜独处时,他才会站在书房的地图前,望着东瀛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冷意。这是在用最温柔的方式,完成最彻底的征服。而他心里清楚,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那个遥远的未来,不再重演那些血与火的悲剧。
在一个细雨绵绵的午后,沈惊鸿视察水师时,特意召见了即将派驻倭国的将领:
记住,要以德服人,以文化人。要让那里的百姓真心认同大明,而不是被迫屈服。
转身离开时,他的嘴角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这盘棋,他下得很耐心。每一步都精心算计,既要达到目的,又要维护天朝上国的体面。而通婚政策,正是这盘棋中最妙的一着——既解决了驻军问题,又实现了文化同化,还能在朝堂上站稳的立场。
雨丝飘洒在天津卫的海面上,新下水的战船整装待发。沈惊鸿站在码头上,望着东方的海平面,知道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开启。而这个时代,将按照他设定的轨迹,缓缓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