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十四年的深秋,乾清宫西暖阁内炭火融融,却化不开君臣二人脸上的凝重之色。
陛下请看,沈惊鸿将一份密报轻轻放在御案上,这是水师...不,是海军南洋舰队刚送来的倭国近况。德川家光继任将军后,厉行锁国之策,但对我大明的商船却格外。
天启帝朱由校翻阅着密报,眉头越皱越紧:倭寇近来确实愈发猖獗。上月劫掠我商船三艘,杀害船员四十余人。沈爱卿,你之前说要等一个时机,如今时机可到了?
沈惊鸿走到那幅巨大的《大明寰宇全图》前,手指点在倭国本州岛西部:陛下可知,倭国有一处银矿,名为石见银山。据可靠情报,此矿自嘉靖年间开采至今,年产白银不下五十万两。
五十万两?天启帝倒吸一口凉气,这几乎相当于我大明一年岁入的三成了!
正是。沈惊鸿目光深邃,倭人坐拥如此宝藏,却不知珍惜。近年来开采无序,矿难频发,更可恨的是...
他取出一份血书:这是上月被倭寇所害船员的遗书。倭人为了补充矿工,竟掳掠我大明子民为奴,逼迫他们下矿。生还者十不存一!
天启帝拍案而起:岂有此理!
陛下息怒。沈惊鸿沉声道,臣以为,是时候让倭人明白一个道理:凡有欺我大明子民处,必有王师讨还公道;凡有掳我同胞为奴处,必以雷霆还之!
......
十一月初三,海军提督黄龙奉命率北洋舰队抵达倭国长崎。十艘新式战舰在港外一字排开,其中旗舰靖海号和副旗舰平海号两艘最新下水的铁甲舰格外引人注目。
倭国方面如临大敌,长崎奉行山田太郎亲自登舰交涉。
提督阁下,山田的汉语带着浓重的口音,贵国舰队突然到访,不知有何贵干?
黄龙冷着脸,将一份文书拍在桌上:这是上月被你们劫掠的三艘商船的清单。船货价值二十万两,四十三条人命。山田奉行打算如何交代?
山田脸色微变:此事必有误会。或许是海盗所为...
误会?黄龙冷笑,我们在海盗船上找到了这个。他扔出一面德川家的家纹旗,要不要请德川将军亲自来解释,为何他的家旗会出现在海盗船上?
山田顿时语塞。
还有,黄龙又取出一份名单,这上面有三十七个名字,都是被你们掳到石见银山的大明子民。立即放人!
这...这需要请示江户...
不必了。黄龙站起身,走到舷窗前,指着港外的舰队,我给你三天时间。三天后若不见人,我不介意亲自去石见银山要人。
......
消息传回京师,朝中议论纷纷。
沈阁老此举是否太过激进?首辅叶向高不无担忧,倭国虽小,但毕竟是一国。如此相逼,恐怕...
首辅大人,沈惊鸿平静回应,正因为倭国是一国,才更要让他们明白,大明子民不可轻辱。若连自己的百姓都保护不了,我们还有什么脸面自称天朝上国?
他取出一叠海图:况且,据海军探查,倭国正在暗中与荷兰人接触,想要购买新式火炮。若等他们羽翼丰满,恐怕就不只是劫掠商船这么简单了。
这时,兵部尚书插话道:可是直接开战,恐怕师出无名啊。
谁说我们要开战?沈惊鸿微微一笑,我们只是去解救被掳的子民,顺便...帮倭国整顿一下矿业秩序。毕竟,那么大的银矿,让他们胡乱开采,实在是暴殄天物。
......
三天期限将至,长崎港外的气氛愈发紧张。倭国方面始终没有放人的意思,反而在岸防工事上加派了兵力。
提督,看来倭人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了。靖海号舰长望着岸上的动静,语气凝重。
黄龙冷笑:传令各舰,做好战斗准备。记住沈阁老的交代:不打则已,打就要把他们打疼!
第四日清晨,当倭国方面仍然没有回应时,黄龙下令舰队向前推进。就在此时,岸防炮台突然开火,炮弹落在舰队前方的海面上,激起冲天水柱。
开火!黄龙毫不犹豫地下令。
靖海号的炮塔缓缓转动,新式线膛炮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第一轮齐射就准确命中了倭军炮台,剧烈的爆炸声中,整个炮台被掀上了天。
这场战斗毫无悬念。倭军的旧式火炮根本打不穿铁甲舰的装甲,而明军的炮弹却可以轻易摧毁任何目标。不到一个时辰,长崎港的所有防御工事都被摧毁。
传令陆战队,黄龙命令道,登陆,控制港口。记住,只针对抵抗的倭军,不得伤害平民。
就在陆战队登陆的同时,一封加急战报通过海军特有的通讯体系,以最快的速度传回京师。
......
乾清宫内,沈惊鸿正在向天启帝解释他的全盘计划。
陛下,石见银山的意义不仅在于白银本身。他指着地图上倭国的位置,控制了银山,就等于扼住了倭国的经济命脉。更重要的是...
他取出一份格物院的报告:根据我们的勘探,石见银山周边可能还蕴藏着丰富的铜矿、铁矿。这些都是发展工业不可或缺的资源。
天启帝若有所思:所以爱卿是志在必得?
不是夺取,是代管。沈惊鸿纠正道,倭国开采技术落后,管理混乱,导致矿难频发,这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我们是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帮助他们开发资源。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说:当然,作为回报,我们收取一些管理费用,也是合情合理的。
就在这时,黄龙的战报送到。天启帝看完战报,脸色变幻不定。
沈爱卿,海军在长崎与倭军交火,摧毁了他们的炮台。现在陆战队已经登陆...
陛下,沈惊鸿立即接话,这是倭人先开火挑衅,我军被迫自卫。现在当务之急是立即增兵,巩固战果,同时派使者与倭国交涉。
他取出一份早已拟好的奏章:臣建议,立即组建东瀛特遣舰队,以保护侨民、维护贸易安全为名,进驻长崎。同时派遣精通矿业的工匠随行,准备接手石见银山的开采工作。
天启帝沉吟良久,终于下定决心:准奏!不过...要把握好分寸。我大明是礼仪之邦,不可落人口实。
陛下圣明。沈惊鸿深深一揖。
......
半个月后,一支规模更大的舰队出现在长崎外海。新下水的铁甲舰定倭号平倭号率领着二十艘各型战舰,护送着十余艘运输船。船上除了两千名海军陆战队士兵,还有一百多名矿业工匠和他们的家当。
与此同时,沈惊鸿亲自选派的特使团也抵达江户。特使张文启在德川将军面前不卑不亢:
将军阁下,长崎之事,实属遗憾。但若非贵国掳我子民在先,开炮挑衅在后,也不会酿成如此后果。
德川家光脸色铁青:贵国这是要开战吗?
非也。张文启从容应答,我大明向来以和为贵。此次前来,是要与将军商议三件事:第一,立即释放所有被掳大明子民;第二,严惩劫掠商船的海盗;第三...
他故意顿了顿:鉴于石见银山开采混乱,矿难频发,我大明愿意提供技术支持,帮助贵国改善采矿条件。
德川家光勃然大怒:石见银山是我日本内政!
将军误会了。张文启微微一笑,我们不是要夺取银山,而是要建立合作。我们可以提供最新的采矿设备、安全管理技术,还可以帮助培训矿工。作为回报,我们只收取三成的产出作为技术服务费。
三成?你们这是抢劫!
将军,张文启神色转冷,据我们所知,现在银山的实际产出,还不到潜在产量的三成。若是采用我们的技术,即便扣除三成,贵国能得到的白银也会比现在多得多。更何况...
他取出一份清单:我们还可以用合理的价格,向贵国出售新式农具、医药、书籍。这对贵国的发展大有裨益。
德川家光陷入沉思。他当然明白,以日本现在的军事实力,根本无法与大明海军抗衡。若是拒绝,恐怕就不只是失去银山这么简单了。
......
消息传回京师时,沈惊鸿正在格物院视察新式的矿山机械。
阁老,亲兵禀报,倭国已经原则上同意我们的条件。不过他们要求将技术服务费降到两成。
告诉张文启,可以降到两成,但我们要有银山的完全管理权。沈惊鸿头也不抬地调试着一台蒸汽抽水机,还有,在银山周边划出二十里作为特别管理区,倭国不得驻军。
他直起身,对身边的矿业工匠说:这些设备下个月就运往石见。记住,安全第一,效率第二。我们要让倭人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采矿技术。
阁老放心,工匠首领信心满满,有这些新式机械,产量至少能翻两番!
这时,苏卿卿匆匆走来:夫君,医学院选拔的二十名医官已经准备好,随时可以前往石见银山。按照你的要求,他们都学习了防治矿难和职业病的专门知识。
沈惊鸿点头,告诉他们,不仅要救治伤员,更要建立完善的医疗体系。特别是要防范矽肺病,这是矿工的头号杀手。
......
三个月后,当第一批采用新式技术开采的白银运抵天津卫时,朝中所有的质疑都烟消云散了。
户部尚书捧着账册,手都在发抖:陛下,仅此一项,每年就可增收白银三十万两!这还不包括随之而来的铜、铁等矿产。
更让人惊喜的是,随着大明矿业工匠的到来,石见银山周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式的矿工宿舍、医院、学堂拔地而起,甚至还建起了第一个气象观测站。
倭国方面从最初的抵触,到后来的接受,再到现在的积极配合,态度发生了根本转变。毕竟,在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前,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
这一日朝会上,天启帝特意展示了新铸的银币,上面刻着天启通宝四个大字。
众卿可见,皇帝意气风发,这不仅是白银,更是我大明国威的象征!
沈惊鸿出列奏道:陛下,臣建议在长崎设立大明银行分行,专门负责白银的熔铸和流通。同时以此为契机,推动大明银元成为东亚贸易的基准货币。
天启帝爽快答应,随即关切地问,不过沈爱卿,倭国方面会不会暗中搞小动作?
陛下放心。沈惊鸿成竹在胸,海军在东瀛的驻军已经常态化。定倭、平倭二舰轮流驻守,另外还在对马岛建立了补给基地。倭人若有异动,我们随时可以做出反应。
退朝后,沈惊鸿站在宫墙上,远眺东方。他知道,控制石见银山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整顿倭国的贸易秩序,打击海盗,建立稳定的东亚体系。
而这一切,都只是为了一个更长远的目标——让大明真正成为这个时代的海洋霸主。
亲兵送来最新战报:海军在琉球海域又发现了一股海盗,疑似有倭国大名的背景。
沈惊鸿微微一笑:告诉黄龙,放手去干。记住那句话:只要哪里有白银,哪里就有明军;只要哪里敢劫掠,哪里就要付出代价!
海风吹动他的袍袖,也吹动了大明在东瀛的旗帜。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实力才是最好的外交语言。而大明,正在学会用这种语言,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