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瞳在大唐的第四日,是从一阵极其富有穿透力的“啊啊哦哦——”声中开始的。
这声音时而高亢入云,时而低沉呜咽,仿佛一只被踩了尾巴的猫和一头求偶失败的麋鹿在二重唱,其中还夹杂着某种类似喉咙里卡了千年老痰的震颤音。声音的来源,正是她窗外的梨园。
她痛苦地用枕头捂住耳朵,试图阻挡这魔音灌脑。昨天曲江池“花花大会”带来的精神创伤还没痊愈,今天梨园又开始了什么新型“刑罚”?
【秦朝】嬴政:此等噪音,比修长城的号子难听百倍!当禁!
【汉朝】刘彻:(幸灾乐祸)李隆基这小子的乐工,就这水平?不如朕的李延年远矣!
当她顶着两个黑眼圈,生无可恋地出现在梨园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只见昨日还秩序井然的梨园,此刻已变成了大型……海选现场?无数乐工、歌者、舞者,甚至还有几个明显是走错片场的杂耍艺人,排着长长的队伍,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而李隆基和杨玉环,则端坐在临时搭建的“评委席”后,面前还摆着些瓜果点心,一副看好戏的模样。
“清瞳爱卿,你来了!”李隆基一见她就兴奋地招手,“昨日曲江池万民投票选花魁,让朕深感民意之趣。今日朕便想在梨园也搞个‘遴选’,不拘一格降人才!你这蓬莱仙岛,可有新奇选拔之法?”
清瞳看着这乱哄哄的场面,嘴角抽搐。陛下,您这艺术灵感是不是有点过于旺盛且跑偏了?昨天是花卉选美,今天是音乐选秀?下周是不是要搞大唐奥运会了?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挤出一个专业(假笑)的表情:“回陛下,臣的家乡,倒是有一种名为‘唱响梨园’……呃不,‘大唐好声音’的选拔方式,或许可供参考。”
“大唐好声音?”杨玉环眨着美眸,来了兴趣,“这名字好听!快说说如何个好法?”
【宋朝】赵佶:若论好声音,朕创制的官窑瓷器碰撞之声,才是天籁!
【元朝】关汉卿:此乃我杂剧行当选拔优伶之妙法啊!
清瞳开始她的第二次“知识搬运”:“此法核心在于‘盲选’!三位……呃,两位评委,背对舞台,仅凭声音判断选手优劣。若觉得声音动人,便可按下机关,转动座椅,面向选手,表示愿意将其收入麾下……门下。若多位评委同时转身,则选手反选。”
“盲选?转身?”李隆基眼中精光一闪,“妙啊!如此便可摒除门户之见、容貌之扰,只论音律本身!高力士!速去将朕与贵妃的座椅改造一番,要能转动!”
高力士:“……”(内心:陛下,您还记得您是个皇帝吗?) 脸上:“老奴……遵旨。”(转身低声对工匠:“加厚坐垫,陛下腰不好……”)
【清朝】康熙:朕选拔人才,亦需观其品行相貌,岂能盲选?
【三国】诸葛亮:亮择主而事,亦非盲选,需观其志也。
很快,两把被改造得……颇为笨重的“评委转椅”被抬了上来。椅子用的是上好的紫檀木,雕刻着龙凤花纹,为了能转动,底部加装了青铜轴承和沉重底座,需要不小的力气才能转动。
“梨园唱响·大唐好声音”海选,就在这种略显滑稽的氛围中开始了。
第一位上台的,是位白发苍苍的老乐工,抱着个类似唢呐的乐器(可能是筚篥?)。他深吸一口气,运足丹田之力,开始吹奏。
“呜——哇——哔——噗——”
正是清瞳早上听到的“魔音贯耳”加强版!声音凄厉高亢,时而如钢丝抛入云端,时而如破锣摔在地上,中间还夹杂着诡异的破音和漏气声。
李隆基和杨玉环同时皱紧了眉头,死死捂住耳朵。清瞳感觉自己的天灵盖都快被掀飞了。
“此乃……失传已久的‘吼叫派’吹奏法?”李隆基艰难地评价。
“妾身……妾身觉得耳朵要怀孕了……是流产那种。”杨玉环脸色发白。
按照规则,评委不转身即表示不选。李隆基和杨玉环恨不得把椅子焊死在地上。老乐工吹完,见无人转身,悻悻下台,嘴里还嘟囔:“知音难觅,知音难觅啊!”
【唐朝】李龟年(本朝乐圣):此等技法,过于狂野,有伤雅正……
【汉朝】刘彻:比朕狩猎时吹的号角还难听!
接下来的选手也是五花八门:
有抱着琵琶弹得如同雨打芭蕉(其实是乱弹琴)的宫女,节奏感堪比车祸现场;
有唱着古老祭歌的巫祝,声音颤抖,眼神迷离,仿佛下一刻就要请神上身;
有表演“口技”的艺人,学完百鸟朝凤又开始学磨豆腐,被高力士以“扰乱秩序”为由请了下去;
还有一个壮硕的羯鼓手,敲鼓敲得地动山摇,激情四射,差点把临时舞台震塌……
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椅子,如同生了根一般,纹丝不动。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就在清瞳以为这场选秀要以零转身惨淡收场时,一位身着青衫、面容清秀的年轻乐工走了上来,他手持玉笛,轻轻吹奏。
笛声清越,悠扬婉转,如同一汪清泉流淌过燥热的心田。旋律虽然简单,但技巧纯熟,情感真挚,在这片“魔音”之中,简直是一股清流。
杨玉环首先眼睛一亮,忍不住拍手:“这个好听!”她下意识就想转身,结果用力一扳,那沉重的紫檀木椅只微微晃动了一下,没转过去。
“三郎!快帮我!”贵妃娇呼。
李隆基也被笛声吸引,闻言哈哈大笑,放下皇帝的架子,和杨玉环一人一边,喊着号子:“一、二、三……转!”
只听得“嘎吱”一声令人牙酸的响,两把沉重的龙椅凤座,终于在帝妃合力之下,艰难地、缓慢地转向了舞台。
全场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和掌声!终于有评委转身了!
【明朝】朱棣:成何体统!天子与妃子当众掰椅子?
【清朝】乾隆:此等趣事,当命画师绘入《行乐图》!
那年轻笛手见到转身的竟是皇帝和贵妃,吓得笛子差点掉地上,慌忙跪倒。
李隆基心情大悦:“笛声清雅,甚合朕心!免礼!你叫何名?可愿入朕的梨园?”
“小人……小人李暮,谢陛下隆恩!”年轻笛手激动得声音都在发抖。
有了第一个成功案例,后面的选手似乎找到了方向,画风逐渐正常,终于有几个像样的歌者和乐工获得了青睐。李隆基和杨玉环玩得不亦乐乎,虽然转椅子转得气喘吁吁,但笑容就没停过。
然而,就在选秀接近尾声时,一个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身影,扭扭捏捏地走上了台。
是高力士!
只见高公公今日罕见地换了身不那么扎眼的常服,脸上似乎还薄薄敷了层粉(?),他清了清嗓子,对着评委席……旁边的乐工班子示意了一下。
一阵悠扬的伴奏响起,高力士开口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声音一出,全场死寂。
那是一种……极其难以形容的嗓音。尖细中带着沙哑,婉转处略显做作,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还带着点独特的、公鸭般的共鸣音。他极其投入,闭着眼,摇头晃脑,仿佛自己是天下第一男高音。
【宋朝】柳永:此等唱法,恐难入婉约之流……
【元朝】杂剧艺人:公公这调门,适合唱丑角!
李隆基和杨玉环的表情瞬间凝固。转身?这声音实在有点……不转身?高力士伺候他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清瞳在一旁憋笑憋得浑身发抖,感觉腹肌都要练出来了。
最终,在李隆基眼神的疯狂示意下,清瞳“心领神会”,赶紧站出来打圆场,她拿起一个临时用纸卷成的“喇叭”(扩音器?),高声宣布:
“高公公嗓音独特,情感饱满,勇于展现自我,实乃……实乃内侍之楷模!特授予‘梨园唱响·最具勇气奖’!赏锦缎十匹!”
高力士本来有些下不来台,听到有奖,还是“最具勇气奖”,脸上顿时由阴转晴,矜持地行了个礼:“老奴谢陛下、娘娘,谢清使者赏识!” 心满意足地下了台。
【汉朝】司马迁:(在《史记·佞幸列传》旁批注)或可增补一笔……
【明朝】魏忠贤:哼,区区十匹锦缎,咱家看不上!
一场鸡飞狗跳的“梨园唱响”总算落幕。李隆基虽然转椅子转得胳膊酸,但心情极好,觉得这选拔方式既新奇又有效。杨玉环也找到了几个合心意的乐工,准备充实她的舞蹈伴奏团队。
回宫的路上,李隆基还对清瞳说:“爱卿这‘盲选’之法,虽有些……出其不意,但确能发现些被埋没的人才。日后梨园遴选,或可沿用。”
清瞳干笑:“陛下喜欢就好。” 心里想的却是:陛下,您开心就好,只要别让我再去搞什么“大唐达人秀”或者“创造营长安”就行。
然而,当她独自走在宫道上,回想起今日的喧闹,以及高力士那“惊艳”的歌声时,一丝不安再次浮上心头。如此醉心于艺术与享乐,这盛世的繁华,究竟能持续多久?那个昨日惊鸿一瞥的肥硕身影,如同一个不和谐的阴影,在她心中悄然扩散。
在大唐的第四日,就在这笑声与荒诞并存,艺术与权力交织的“选秀”中过去了。清瞳感觉自己仿佛坐在一辆华丽的、驶向未知的马车上前行,窗外是歌舞升平,车内是欢声笑语,唯有她能隐隐听到,车轮之下,那细微而清晰的、冰面碎裂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