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时杭州城太平军都是吃什么吗?百姓是吃什么吗?
他们每天可以吃多少粮食?
据史料记载杭州被围初期 , 太平军每天可以分一斤粮食 以及少量的肉。城中百姓只能吃大米掺和的糟糠,而且每天只有半斤,肉是不存在的。
一个月以后,太平军每天士兵可以分六两粮食,而百姓却只有三两。
百姓们饿肚子,开始下水塘摸鱼,剥树皮吃草根,飞鸟鱼虫,水中浮萍,能吃的都拿来吃。
因为听王陈炳文优先将粮草供应军队,所以到了最后面,百姓没吃的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
........
我们把视线回到战场上来, 就在听王陈炳文实行粮食调配制度后没几天,苏州那边传来消息:
“”郜永宽,伍贵文,张大洲,汪有为等八大叛徒杀了慕王谭绍光,打开苏州门向青妖李鸿章投降“”
........
苏州失守的消息,给拼死守护杭州的听王陈炳文深深的震撼:
“”怎么这么多人投降朝廷?就连苏州都失守了,那杭州能守多久?“”
“”莫非天国真的快完了?“”
.......
此时陈炳文陷入绝望之中,他的绝望并不是苏州失守,而是看到苏州这么多太平军将领集体向朝廷投降,他感到天国的末日要来了。
想到这里,听王陈炳文内心第一次被动摇,他深深感觉到太平天国灭亡灭亡在即,也许一个月,也许三个月.......。
“”太平天国完了,我该怎么办?我一家老小怎么办?,是偷偷回老家隐姓埋名,过正常人的生活?“”
“”不可能.......我已经成为朝廷的通缉犯,就算跑到天涯海角,朝廷也不会放过我的“”
“”竟然不能回家养老,难道就和杭州同归于尽?识时务者为俊杰,我又何必做如此愚蠢之事?“”
.......
往后几日。
听王陈炳文陷入了深深的狂恐之中,他害怕杭州守不住,更害怕杭州失守之后,自己落个身败名裂,全家落个凌迟处死的下场。
他的心中开始有的想投降朝廷的想法,可杭州城内还有个康王汪海洋,这个人可是一个坚定的太平天国狂热分子。
杀了不少投降者,是个很狠毒又难缠的人物。
陈炳文怕自己向朝廷投降的时候,康王汪海洋会从中作梗与自己为敌。可心里又吃不准,害怕汪海洋优先投降朝廷,把自己给坑了。
于是听王陈炳文决定试探一下康王汪海洋的态度。
就在第二天
陈炳文亲自前往杭州北面康王汪海洋的驻地,找汪海洋。
汪海洋当时正在与几个部下饮酒,他见到与自己一个多月都不联系的听王陈炳文,他首先感到意外,随后借着酒意挖苦陈炳文:
“”你来我大营,所为何事?我都躲得离你远远的,你又来找我,又想搞我一顿吗?“”
......
陈炳文看了看周围,周围几人都是汪海洋的部下,但是隔墙有耳,他还是对汪海洋说:
“”没事我不会来找你,只是此事重大,我必须单独与你谈谈“”
.......
汪海洋看到陈炳文一脸严肃的样子,他虽然喝多了,但是也知道此事非同小可,于是他大手一挥,示意左右人离开。
众人一哄而散,离去之前顺便把门带着关上了。
等房间安静之后,听王陈炳文接下来说的一番话,让汪海洋惊掉了下巴,陈炳文说:
“”康王......你知不知道?昨天苏州被青妖攻破了?“”
“”谭绍光都死了“”
.........
康王汪海洋昨天亲自带兵去搞偷袭,还杀了清军总兵蒋益澧手底下五百楚军将士,取得了一场小胜。
为了庆祝这场胜利,康王汪海洋邀请几名在战斗中立功的部下一起饮酒。
苏州的战报也发到他的手上了,可他当时一直在喝酒,从昨天晚上一直喝到现在,所以没有及时看。
........
不过听王陈炳文对他说,苏州失守了,康王汪海洋还是大吃一惊:
“”什么?.....苏州失守了?,消息是假的吧?“”
“”这不可符合常理,苏州城墙壁厚怎么可能会突然失守?“”
“”连谭绍光都死了?“”
......
面对康王汪海洋的质疑,听王陈炳文也气愤的说道:
“”忠王麾下的郜永宽,伍贵文他们八个人联合在一起杀了谭绍光,向李鸿章投降了,几乎将苏州拱手让人“”
.......
陈炳文说着说着开始进入试探阶段,他假装唉声叹气道:
“”唉.......苏州都这样了,昔日同僚集体投降,如今天国不稳,人心不齐,我们该怎么办呀?“”
......
听王陈炳文在试探康王汪海洋,想看看汪海洋到底是什么想法?。
陈炳文的想法是,若康王汪海洋说,咱们也投降,那么他顺水推舟就提出投降的想法。
若康王汪海洋无动于衷,反而怒骂那些投降者,那么自己就不提投降的事,日后自己一个人偷偷向朝廷投降,再反过来带兵攻打汪海洋。
可事实并陈炳文所想,没想到康王汪海洋听到苏州有八个叛徒刺杀谭绍光,才导致苏州失守,汪海洋气得咬牙切齿道:
“”妈的个逼......郜永宽你们这些王八蛋不得好死“”
“”别让老子抓住,对待你们这些太平天国叛徒,老子抓住必定让你们求生不能,求死不能“”
“”一群狗逼东西........“”
........
康王汪海洋骂着骂着,还转头对听王陈炳文得意的说:
“”看到没?“”
“”上次在富阳,我要杀潜在的叛徒,你说我杀错了好多无辜的人,还与我翻脸“”
“”今日苏州叛降事件,证明我没有错吧?该杀的人一定要杀“”
“”听王,你太仁慈了,告诉你,军中只要有投降的苗头,你不管三七二十一杀掉便士,绝对不会出现祸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