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洪秀全是昏庸,可他也知道其中的利害,所以洪秀全硬是不敢动这些人。
“”岂有此理?“”
“”不能动这些人,那这些人将会为所欲为,日后叫朕的威严何在?“”
.......
不敢动这些人,天王洪秀全又恶心难受,感觉自己的威严受到了侵犯。
所以天王洪秀全还是下旨,将杨辅清,黄文金的一些部下撤了职,来打压他们。
很快一封封圣旨从天京城下达到地方,杨辅清,刘官方,赖文鸿,黄文金他们的一些得力部将或多或少都得到了惩戒。
严重者甚至被撤职。
果然天王洪秀全这样一操作又出现了恶果,一些被撤职的将领,不满天王洪秀全的处罚,果真暗中降清。
不过,这并未引起大的骚乱,有的叛乱甚至被黄文金等人给当场剿灭了。
........
皖南危机之后,双方各自人马退却,太平军各王退到各自的封地,继续与青妖对峙。
各路湘军也退去,去天京的去天京,去安庆的去安庆,左宗棠带着楚军回到浙江,开始着手攻打杭州。
....…………
太平天国本来对于这次皖南军事行动给予了高度的厚望,他们本想像几年前北伐,西征一样实行一次跨省大包围作战,打得清妖落花流水。
可没想到,这场凌厉的攻势却仅仅三个月就结束了,没有取得任何战果,反而损兵折将不少人。
这场战役的失败直接影响许多太平军将领的心态,许多人开始对太平天国的未来保持着浓重的怀疑,也有的人对太平天国慢慢的失去了耐心。
反正整个太平天国处于一片悲观之中。
也难怪,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被曾国藩包围,生死难料。
浙江的杭州也处于左宗棠指挥的楚军围攻之下,要不了多久大兵就会攻向杭州。
而且在这个时候李鸿章正在攻打苏州,太平天国是全线崩溃,整个天国可以说是人心浮躁,人人惶恐不安。
.......
时间来到1863年11月初
朝廷总兵蒋益澧带着常捷军用大炮轰开余杭,余杭失守,康王汪海洋带军退至杭州。
余杭失守,杭州瞬间成为一座孤城。
拿下余杭之后,皖南危机也渐渐消退,战场形势对于左宗棠来说一片大好。
所以刚刚解决皖南危机的左宗棠亲自来到富阳坐镇指挥攻打杭州的准备工作。
1863年11月中旬。
准备几个月的左宗棠调集部将朱明亮,张恒生,黄少春带兵进驻余杭。
总兵蒋益澧,杨昌睿分别从西路北路攻打杭州城。
楚军水师刘连生,杨政莫率军攻打杭州清泰门观音庙。
猛将刘培元,蒋云彩率几十艘小舢板由钱塘江进入西湖。
法国人的常捷军携带重炮夜前来杭州城下助阵。
楚军各个部队将杭州城水路和陆路围得严严实实的,连一只苍蝇都飞不进来。
杭州保卫战一触即发。
杭州是浙江的中心,太平军防守必然严密,肯定是块难啃的骨头,左宗棠准备最快五个月,最慢一年拿下杭州。
.......。
1863年12月初,杭州城下炮声隆隆,清军对杭州城外围的太平军阵地发动进攻。
结果战场果真如左宗棠所想,杭州的太平军做困兽之斗,他们在康王汪海洋听王陈炳文的指挥下坚守不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这场攻击战持续了三天三夜,楚军怎么打都打不进去,被迫撤回营垒。
几天后
休息了几天的楚军再次对杭州城发动进攻,城内的康王汪海洋和听王陈炳文两人虽然不和,但是两人各管几个方位,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
两人在杭州城内,一直暗中较劲。
而且他们俩的守城水平都还不错,一个月之内打退楚军四次。
战场陷入焦灼状态。
“”听王......侍王到底什么时候来?,我们军中粮草已经不足三个月了“”
.......
军中一名圣道粮官忧心忡忡的对听王陈炳文说道。
陈炳文听后,大吃一惊:
“”什么?.......只有三个月啦?,侍王目前还没有消息“”
“”如果将士兵们口粮每天缩减三分之一,城中百姓口粮缩减一半,那能撑多久?“”
........
面对听王陈炳文的问话,军中管粮草的圣道梁官听了后,扳了扳手指头,认真的计算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回答道:
“”以小人计算,应该可以撑七个月“”
因为当时城中百姓几十万人,而守城的队伍只有两三万人,所以将口粮进行调配,大大延缓了耗粮速度。
“”七个月足矣,那就按这样办吧“”
听王陈炳文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说道。
可圣道良官听后面露难色,他欲言又止的样子被听王陈炳文看到了,陈炳文问道:
“”你还有什么事?“”
圣道梁官吞吞吐吐的回答:
“”听......王,要这样调配的话,百姓每天分配的粮食不足二两,长此以往百姓们会饿死“”
可陈炳文却毫不在乎,他说:
“”现在是非常时期,眼看援军迟迟不来,咱们总不能坐以待毙“”
“”你记住一句话,百姓饿死了,杭州城还是咱们的,若士兵饿死,那咱们一起玩完“”
.......。
其实侍王李世贤在天京城,当时天京城也快被曾国藩的湘军攻破,李世贤根本无暇东顾。
换句话来说,叫做自身难保。
而且侍王李世贤也派了几支援军前往浙江救杭州,这几支援军还没到达浙江,就被朝廷击溃。
记住这个时间节点
这可是1863年底 湘军攻打天京城 太平天国灭国在即。
天王洪秀全 忠王李秀成 侍王李世贤都算是自身难保, 他们怎么顾得了千里外的杭州呢?
所以杭州根本就不存在援军过来,听王陈炳文他们在杭州的也只有死路一条。
不过当时天下大乱,战况又不明朗,好多事情都是道听途说,所以陈炳文还在傻傻的等着援军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