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的权力漩涡愈演愈烈,报纸上每天充斥着相互攻讦的声明和晦涩难懂的人事变动,街头时而爆发支持不同派别的学生游行,时而有来历不明的枪声在深夜响起。这座昔日秩序森严的首都,如今已被猜忌和野心撕裂。
在达叻府的“特别区行政公署”内,气氛却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带着寒意的平静。李金唐如同一块沉入深潭的玄铁,表面不动声色,内里却在精准地感知着水流的每一丝变化。他案头来自曼谷和各地区的情报汇总,已经堆叠如山。每日与苏望海、周明海等核心智囊的闭门会议,时间也越来越长。
“帕拉优柔寡断,试图平衡各方,反而引火烧身,他侬和巴博的少壮派已经公开质疑其合法性。文官集团内部分裂,一部分倒向他侬,另一部分试图寻求王室支持,不成气候。”苏望海指着情报板上错综复杂的关系线,冷静地分析道,“军政府的信誉和掌控力已经降到冰点,各地怨气沸腾,离心力加剧。社长,我认为……时机正在成熟。”
李金唐微微颔首,目光深邃。他等待的就是这个时刻——不是军政府某一派系获胜的时刻,而是整个旧体系最脆弱、人心最思变的时刻。
“沙立死了,他留下的壳子也快碎了。”李金唐缓缓起身,走到那幅巨大的暹罗地图前,手指轻轻划过曼谷以外那些广袤的区域,“是时候,让那些被曼谷忽视、压制了太久的声音,汇聚起来了。我们不直接下场去抢曼谷那个烂摊子,我们要……另起炉灶。”
一场超越特区边界、旨在整合全国反军政府力量的隐秘网络,开始在李金唐的意志下,悄然编织。
李金唐的第一个目标,是那些长期被曼谷军政府边缘化、或对其横征暴敛深感不满的地方官员和府尹。这些人手握一定的行政资源和地方影响力,却苦于缺乏强有力的中央奥援和武装后盾,在乱世中如同浮萍。
他派出的不是耀武扬威的使者,而是精干低调的“商务代表”或“文化顾问”。这些特使携带着的不是枪械,而是厚厚的商业合作计划书和“金唐基金会”的慈善项目提案,以及……李金唐亲笔书写的、措辞恳切而又隐含力量的私信。
在北部清迈府,特使秘密会见了对军政府强令推广单一作物导致民生凋敝深感忧虑的农业官员;
在东北部呵叻府,特使与一位因家族势力被沙立清洗而心怀怨恨的前贵族后裔把酒言欢;
在南部宋卡府,特使则联系了对曼谷中央长期截留地方税收愤愤不平的港口管理官员。
李金唐给予的承诺并非空泛的口号,而是极具诱惑力的实质支持:**资金、物资、以及在其受到曼谷压力时,来自“东南边境防卫总队”的潜在武力威慑与支援。** 他不需要这些人立刻揭竿而起,只需要他们“心向特区”,在关键时刻保持沉默、提供情报、甚至暗中配合。
“李先生理解诸位的难处,也钦佩诸位为地方付出的努力。”特使们的话语如同润滑剂,渗入这些地方实力派的心中,“曼谷只知争权夺利,何曾关心过地方的死活?唯有联合起来,我们才能拥有对话的资本,为我们的乡梓争取应有的权益。”
利益与不满交织,一张针对军政府的、松散却广泛的地方秘密同盟网络,开始悄然成形。
与此同时,李金唐将目光投向了更阴暗的角落——那些活跃在泰缅、泰老、泰柬边境地区的反政府武装和少数民族地方武装。这些力量成分复杂,有的是激进的左翼革命者,有的是追求民族自治的山地部落武装,有的是纯粹的土匪和毒枭。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与军政府势同水火,拥有一定的游击作战经验,熟悉边境复杂地形。
与联络地方官员的“文雅”方式不同,与这些武装的接触,则充满了江湖气息和现实主义的冷酷。
王豹麾下最精锐、也最擅长三教九流打交道的小队被派了出去。他们携带的不是合作计划,而是成箱的现金、药品、军火(以淘汰的旧式武器为主)作为“见面礼”。会面地点往往选在边境线两侧密林深处的简陋营地。
“我们社长知道诸位好汉的威名,也深知军政府是如何压迫诸位的。”小队的负责人,一位脸上带疤、眼神凶狠的前雇佣兵,开门见山,“曼谷现在乱成一锅粥,正是我们联手,给他们点颜色看看的时候!”
李金唐给出的条件直接而残酷:
* 提供情报共享,指明政府军边防的薄弱环节。
* 提供一定的资金和物资援助。
* 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进行“协同军事行动”,牵制甚至打击共同的敌人。
* 李金唐承诺,在未来可能的新格局中,尊重他们的“传统领地”和“特殊利益”。
对于这些在生存线上挣扎的武装力量来说,李金唐伸出的橄榄枝,不啻于雪中送炭。他不仅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看似强大的盟友和一种颠覆现有秩序的“可能性”。
很快,几支颇具实力的边境反政府武装首领,通过秘密渠道,向李金唐表达了“合作意愿”。虽然这种联盟脆弱而充满算计,但至少在客观上,为李金唐在更广阔的边境线上,布下了一颗颗牵制政府力量的棋子。
外部联络紧锣密鼓,特区内部则如同一个高速运转的熔炉,消化和整合着新增的力量与信息。
苏望海负责统筹所有外部联络渠道,建立档案,评估各股势力的价值与忠诚度(如果存在的话),并设计制衡策略,防止任何一方坐大或反噬。
周明海则负责调拨资金和物资,确保这条隐秘战线的“血液”畅通无阻。庞大的资金通过复杂的金融网络流向各方,同时,特区生产的某些“非标”产品,也开始通过这些新建立的渠道,隐秘地输出,换取外汇和特殊资源。
王豹的防卫总队则加强了边境巡逻和情报甄别,既要防范政府军可能的狗急跳墙,也要警惕新盟友的不可靠。同时,一支由各联络小队成员和情报分析人员组成的“特别行动处”悄然成立,专门负责处理与这些“盟友”之间的具体协调与应急事务。
李金唐坐镇中枢,如同蜘蛛稳坐网心。每天,大量的信息汇聚到他这里,经过他与智囊团的剖析,又化作一条条清晰的指令发散出去。他不再仅仅是一个地方势力的首领,更像是一个正在形成的、影子联盟的核心。
“社长,北部和东北部的几个府尹已经暗示,如果曼谷局势进一步恶化,他们愿意以我们马首是瞻。”苏望海汇报着最新进展。
“边境那边,‘自由暹罗阵线’和‘山地民族联合军’都表示,愿意配合我们的行动,袭击指定的政府军前哨。”王豹补充道。
李金唐听着汇报,脸上依旧没有太多表情,只是眼中锐利的光芒更盛。
“还不够。”他沉声道,“现在他们愿意靠过来,是因为我们强大,曼谷虚弱。我们要的,不是一群见风使舵的盟友,而是一个真正以我们为核心的利益共同体。继续加大投入,但要更隐蔽。同时,让我们的人,想办法在这些势力中,培养更直接的‘自己人’。”
他深知,自己正在玩一场极其危险的游戏。联络地方官员是在撬动国家根基,勾结反政府武装更是触碰了任何中央政权都无法容忍的红线。一旦泄露,他将成为众矢之的。
但高风险也意味着高回报。如果成功,当曼谷的内斗尘埃落定(无论谁胜出),获胜者将发现自己面对的,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东南特区,而是一个遍布全国、盘根错节的隐形反对派网络,而这个网络的核心,正是李金唐。
“告诉所有人,继续蛰伏,继续渗透,继续积蓄力量。”李金唐下达了最终的指令,“我们要像藤蔓一样,在军政府这棵内部腐朽的大树上悄悄缠绕,直到某一天……轻轻一推,它便轰然倒塌。”
窗外的特区,依然在和平的表象下蓬勃发展。但无人知晓,一张足以颠覆暹罗现有秩序的大网,正以这里为中心,无声无息地撒向整个王国。李金唐,这个最有耐心的猎手,正在为他等待已久的致命一击,做着最后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