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的曼谷,雨季来得格外早,也格外缠绵。湿热的空气如同浸透了水的棉絮,沉甸甸地压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让人喘不过气。就在这令人烦闷的时节,一个震动整个暹罗的消息,如同一声惊雷,炸响在湄南河上空:
**沙立·他那叻元帅,因突发心脏病,于其在曼谷的官邸内溘然长逝。**
这位依靠铁腕和权术,统治了暹罗近十年的强人,在他权力最巅峰的时刻,竟以如此突兀的方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消息传出,举国愕然,随即,一种巨大的、令人不安的寂静笼罩了曼谷的权力核心。那不是悲伤,而是猝然失去引力核心后,星系即将分崩离析前的死寂。
沙立以其个人威望和密不透风的权力网络,强行压制、糅合了军队内部的各种山头派系。他就像一头雄狮,镇守着属于自己的领地,让所有豺狼虎豹不敢妄动。而今,雄狮轰然倒下,一直被压抑、被控制的矛盾与野心,如同决堤的洪水,汹涌而出。
军政府体系,瞬间陷入了巨大的权力真空。
沙立的葬礼极尽哀荣,但聚集在灵柩周围的将军和政客们,眼神中闪烁的更多是计算而非悲伤。几乎在第一时间,三个最具实力的派系便浮出水面,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合纵连横。
1. **保守派(“忠诚”的继承者):** 以沙立的姻亲、国防部长帕拉·触巴硕上将为首。他们多是沙立一手提拔的亲信,掌控着政府最关键部门和部分主力部队。他们打着“继承元帅遗志,维护稳定”的旗号,试图以“正统”自居,平稳接管权力。但帕拉本人威望不足,性格优柔,难以服众。
2. **少壮派(激进的改革者):** 以他侬·吉滴卡宗将军和巴博·乍鲁沙天将军这对搭档为核心。他们年富力强,在军中拥有广泛的中下层军官支持,对沙立后期的一些政策(尤其是对李金唐的妥协)深感不满,主张“净化军队,强硬治国”。他们野心勃勃,视此为颠覆旧秩序、登上权力顶峰的最佳时机。
3. **技术官僚派(文官集团):** 一些长期被沙立压制、但掌握着经济命脉和行政管理经验的前朝文官和贵族,也试图趁乱分一杯羹。他们缺乏枪杆子,但拥有专业知识和国际人脉,试图游说于各派系之间,寻求建立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文人政府,至少是军政共治的局面。
灵堂之外,曼谷的夜晚不再平静。高级军官的座驾频繁出入于各个私密府邸;俱乐部的密室里,交易和盟约在杯觥交错间达成;军营里的电话线路变得异常繁忙……一场决定暹罗未来走向的权力洗牌,在公众视野之外,以一种近乎赤裸的方式激烈上演。军政府对全国,尤其是对曼谷以外地区的掌控力,随着核心的内斗,如同阳光下的冰雪,迅速消融。
沙立病逝的消息,通过加密电台传到达叻府“特别区行政公署”时,李金唐正在主持一个关于特区五年发展规划的会议。他拿着电文,沉默了片刻,脸上没有任何明显的表情,只是抬手示意会议暂停。
他独自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眺望着窗外秩序井然、蓬勃发展的特区景象。远处,“金唐重工”的烟囱正冒着淡淡的白烟,更远处,是连绵的、如今已在他控制下的青翠山峦。
苏望海悄无声息地来到他身后,低声道:“社长,变天了。”
“是啊,变天了。”李金唐缓缓道,声音里听不出喜怒,“一头压在我们头上这么多年的猛虎,就这么倒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他没有丝毫的欣喜若狂。沙立的死,固然消除了一个最强大的敌人,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一个稳定(哪怕是敌对的)的中央政权,其行为模式是可以预测的。而一个陷入混乱、内部倾轧的曼谷,则像是一个充满了易燃易爆物的火药库,谁也不知道下一刻爆炸的冲击波会波及何方。
“我们现在怎么办?”苏望海问道,“是否要……有所动作?”他的意思很明显,是否要趁机扩张地盘,或者支持某一派系。
李金唐转过身,目光锐利而冷静:“动?为什么要动?让他们先去斗,去争,去消耗。我们现在要做的,只有八个字:静观其变,固本培元。”
他迅速下达指令:
* **全面戒备:** “东南边境防卫总队”立即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严密监视周边所有政府军的动向,防备任何一方为了立威或转移矛盾而向特区发动攻击。
* **政治静默:** 特区官方对沙立去世发表一份措辞严谨、表示“哀悼”和“希望王国稳定”的声明,除此之外,不发表任何倾向性言论,不与任何一派进行公开接触。
* **情报优先:** 动用一切情报网络,不惜重金,全力搜集曼谷各派系斗争的内幕、实力对比、背后支持者等信息,务求掌握最精准的局势动态。
* **内部整顿:** 加速推进特区内的经济建设项目和行政体系完善,进一步凝聚人心,巩固自身根基。
“我们要像一块磐石,”李金唐对核心层解释道,“无论曼谷的浪涛多么汹涌,我们自身必须稳如泰山。让他们先去拼个你死我活吧。等到他们精疲力尽,需要我们手中的筹码时,才是我们出场讨价还价的时候。”
李金唐可以静观,但其他势力却难以按捺。
* **王室与保皇党:** 长期以来被沙立压制得几乎喘不过气的王室力量,看到了恢复影响力的绝佳机会。一些前朝遗老和贵族开始频繁活动,试图游说军方各派,希望能在新的权力架构中,为王室争取更多的象征性权力甚至实质性地位。
* **曼谷的反对派政客:** 他们欢呼雀跃,认为这是结束军人独裁、实现民主的转折点。他们四处演讲,串联,试图组建联合阵线,向混乱中的军政府施压,要求还政于民,举行大选。
* **地方豪强与军阀:** 尤其是在北部和东北部,一些本就对曼谷阳奉阴违的地方势力,开始更加明显地自行其是,截留税款,扩充私兵。暹罗长期以来“强干弱枝”的局面,正在发生危险的逆转。
* **外国势力:** 美国大使馆的灯光彻夜不息,外交官们紧急评估着局势。是继续支持可能分裂的军政府,还是转而扶持他侬等少壮派,或是开始与文官集团接触?他们的态度,将极大地影响局势的走向。
整个暹罗,仿佛一艘突然失去了船长的巨轮,在风雨飘摇的海面上,任由内部各种力量拉扯,驶向未知的、可能充满暗礁的方向。
一个月过去了,曼谷的明争暗斗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帕拉上将勉强组成了一个临时内阁,但政令几乎不出总理府。他侬和巴博的少壮派在军中不断挖角,频频调动部队,施加压力。文官集团的分化瓦解也在加剧。
局势如同不断加压的锅炉,寻找着任何一个微小的突破口。
李金唐在特区的办公室里,每天都要阅读大量来自曼谷的密报。他看着地图上那些代表不同派系力量的箭头和符号,嘴角偶尔会泛起一丝冰冷的笑意。
“社长,他侬将军的秘密特使,希望与您会面。”苏望海进来汇报。
“帕拉上将的人也递来了话,希望获得我们的‘支持’。”周明海(在之前的冲突后通过谈判被释放,并更加低调地负责财政)补充道。
李金唐放下手中的报告,站起身,再次走到窗前。窗外,特区的夜色安宁而繁荣,与曼谷的暗流汹涌形成鲜明对比。
“告诉他们,”他淡淡地说,“特区热爱和平,尊重中央。我们乐于与所有致力于王国稳定与发展的派别保持沟通。但目前,我们无意介入任何内部事务。”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洞察一切的光芒。
“让他们再斗一会儿。现在出手,价钱还不够高。”他缓缓说道,“等到他们都感到疼了,感到筋疲力尽了,他们自然会捧着更高的价码,来求我们。”
他转过身,语气斩钉截铁:“传令下去,继续观望,同时,做好一切准备。我有预感,这场权力真空带来的风暴,很快就要达到高潮了。而我们,必须在风暴眼中,找到属于我们的最佳位置!”
曼谷的权力真空,对于暹罗是一场危机,但对于蛰伏已久的李金唐而言,却是一个将自身势力从地方性强权,推向全国性舞台的,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他如同一个最有耐心的猎手,在丛林的边缘,静静地等待着猎物们两败俱伤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