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大厅的玻璃穹顶,在光洁的大理石地面上洒下一片金黄。陈谨坐在旁听席第一排,看着法警将林晓、吴亦天和石水波三人依次带入被告席。
今天是宣判的日子。
林晓走进法庭时,目光在旁听席上短暂停留,与陈谨的视线有一瞬交汇。那双曾经锐利的眼睛如今平静如水,仿佛已经接受了命运的一切安排。他穿着整洁的囚服,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像是在赴一个庄严的约会。
吴亦天则完全不同。他面色灰败,步履蹒跚,每走一步都像是背负着千斤重担。当法警引导他站定在被告席时,他的双腿明显在发抖。
石水波走在最后,这位曾经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开发商,此刻佝偻着背,仿佛一夜之间老了二十岁。他的目光始终盯着地面,不敢与任何人对视。
审判长站起身,整个法庭顿时鸦雀无声。
“现在宣判……”
陈谨微微闭上眼睛。审判长的声音在庄严的法庭内回荡,每一个字都像重锤敲击在心头。他听见林晓因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吴亦天因受贿罪、滥用职权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石水波因行贿罪、非法经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
当听到“不上诉”三个字从三名被告口中依次说出时,陈谨深深吸了一口气。这个曾经轰动全省的大案,终于尘埃落定。
宣判结束后,法警准备将三名被告带离法庭。就在这时,林晓突然转身,面向旁听席深深鞠了一躬。
“我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信任,对不起组织的培养,对不起所有关心过我的人。”他的声音哽咽却清晰,“我愿意用我的教训警示后人,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决不能成为谋取私利的工具。”
这一刻,陈谨的眼前突然浮现出十年前的画面——年轻的林晓站在古县的田间地头,手捧那面乡亲们送的“为民做主”的锦旗,眼中闪烁着理想的光芒。
那时的他们,何曾想到会有今天?
---
三天后,陈谨和孙阳再次来到滨海新区。曾经被违规占用的绿地已经恢复,新栽的树苗在春风中轻轻摇曳。补偿款全部发放到位,拆迁安置区的工地上,塔吊林立,机器轰鸣。
李娟和几个老邻居正在新落成的社区广场上晒太阳。看见陈谨,她笑着迎了上来。
“陈书记,您看,这就是咱们的新家。”她指着身后崭新的楼房,眼角泛起泪花,“多亏了您,我们这些老澄江人才有了指望。”
陈谨握住她粗糙的双手:“是党和政府没有忘记大家的利益。”
“林书记他……”李娟欲言又止,最终化作一声叹息,“其实他是个好人,就是一时糊涂。当年在澄江,他确实为我们办了不少实事。”
不远处,几个孩子在新修的篮球场上奔跑嬉戏,他们的笑声清脆悦耳。陈谨望着这一幕,心中百感交集。权力的滥用往往最先伤害的就是这些最普通的百姓,而正义的回归,最终受益的也是他们。
孙阳接了个电话,快步走到陈谨身边:“陈书记,最后一笔海外追赃已经到位,全部涉案资金追回完毕。”
陈谨点点头:“通知审计部门,对新区所有在建项目进行回头看,确保不再出现类似问题。”
“已经安排了。”孙阳翻开笔记本,“另外,下周一将召开全省警示教育大会,林晓案的教训将成为重要内容。”
这时,一个穿着校服的小女孩跑过来,将一朵野花塞到陈谨手里:“谢谢爷爷让我们住上新房子!”
陈谨蹲下身,轻轻抚摸孩子的头:“要谢谢党和国家,记住了吗?”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蹦蹦跳跳地跑开了。
李娟望着孩子的背影,轻声说:“这孩子是孤儿,父母都在澄江污染最严重的时候得了重病。现在好了,她分到了两室一厅,社区还帮她申请了助学金。”
陈谨注视着那朵小小的野花,淡紫色的花瓣在阳光下几乎透明。这朵不起眼的小花,比任何锦旗奖章都更让他感到欣慰。
---
一个月后,全省警示教育大会在省委礼堂召开。陈谨站在主席台上,面对全省处级以上干部,详细剖析林晓案的教训。
“林晓曾经是个好干部,”陈谨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会场,“他在古县工作的五年间,走访了全县所有的贫困村,解决了三百多件民生难题。调到澄江后,他牵头治理了困扰当地多年的水污染问题,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会场内鸦雀无声。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有着光荣过去的干部,最终却倒在了权力和金钱的面前。为什么?”陈谨环视会场,“因为他忘记了初心,把组织的信任当作资本,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私有财产。”
大屏幕上播放着林晓在法庭上忏悔的画面:“我最大的错误,就是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应该得到特殊待遇,从收受一件小礼品开始,逐步发展到巨额受贿,最终不能自拔……”
陈谨关掉视频,继续发言:“林晓案的教训告诉我们,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我们要健全监督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党员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会后,几个年轻干部围住陈谨。
“陈书记,我们想知道,如果林晓当初没有调任新区,他会不会堕落?”
陈谨沉思片刻,摇了摇头:“环境固然重要,但根本原因在自身。就像一筐苹果,如果本身是好的,即使有个别开始腐烂,也不会影响其他。但如果自己已经开始变质,那么无论放在哪里,都难逃腐烂的命运。”
他望着这些年轻的面孔,语重心长地说:“记住,守住初心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落实到每一天的工作中,落实到每一个决策里。”
---
夜幕降临,陈谨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街灯初上,整座城市笼罩在温暖的橘色光晕中。路过一家书店,橱窗里陈列着新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几个年轻人正在认真翻阅。
他的手机响起,是孙阳发来的短信:“陈书记,邻省纪委来电,希望我们就林晓案的经验教训进行交流。”
陈谨回复:“安排时间,知无不言。”
抬起头,一轮明月悬挂在天际,清辉洒满人间。陈谨想起林晓入狱前写给他的信中的一句话:“老师,如果人生能够重来,我宁愿永远做那个在田间地头奔波的小书记,至少那时,我每晚都能睡得安稳。”
可惜,人生没有如果。
陈谨继续向前走去,身影在路灯下时而拉长时而缩短。他知道,反腐斗争永远在路上,今天的一个案子结束了,但守护初心、扞卫正义的使命,永远不会结束。
前方,省委大院的门口,“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