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谨独自走在平整的人行道上,看着两旁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厂房。工人们正在安装最后几块玻璃幕墙,阳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一年前,这里还是石水波违规开发的烂尾工程,如今却已成为省级重点产业园区。陈谨在一栋浅蓝色厂房前停下脚步,门口挂着“民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牌子。他记得很清楚,这就是当初石水波通过林晓违规调整土地边界、企图开发房地产的地块。
“陈书记?”
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陈谨转身,看见李娟站在不远处,手里拿着一叠文件,脸上带着惊讶的笑容。
“李娟同志,你怎么在这里?”
“我现在是园区的特约监督员。”李娟走上前来,阳光照在她略显斑白的短发上,“负责收集工人们的意见建议,监督园区管理。这还是您推行的制度呢。”
陈谨想起来了。在制定新区整改方案时,他坚持要建立群众监督机制,让普通民众参与到园区管理中来。
“怎么样,工人们还满意吗?”
李娟指了指不远处正在休息的工人们:“去听听他们怎么说?”
陈谨点点头,随着李娟走向工人休息区。几个穿着工装的年轻人正在喝茶聊天,看见他们过来,纷纷站起来。
“这位是省纪委的陈书记,来看看大家。”李娟介绍道。
工人们顿时拘谨起来。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下意识地整理着工装领子,另一个中年女工把手中的水杯藏到身后。
“大家坐,我就是随便看看。”陈谨在一张塑料凳上坐下,“新厂房还习惯吗?”
工人们互相看了看,最后还是那个中年女工先开了口:“比原来的老厂区强多了。车间有空调,宿舍有热水,最重要的是,”她顿了顿,“工资每个月按时发,再也不用担心老板跑路了。”
“是啊,”另一个年轻女工接话,“园区还办了职工幼儿园,我每天上班就把孩子带过来,一个月能省下八百多块钱托管费呢。”
陈谨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他注意到工人们的手——有的还带着劳作留下的茧子,但指甲缝里已经不见污垢;他们的工装虽然朴素,却洗得干干净净。这就是民生改善最真实的写照。
“听说这个园区以前是个烂尾楼?”陈谨故意问道。
工人们顿时活跃起来。“可不是嘛!”小伙子来了精神,“我表哥以前就在这干活,开发商欠了他们半年工资。现在好了,园区是国企统一管理,再也不怕拿不到工钱了。”
李娟补充道:“原来的开发商石水波,现在正在监狱里服刑。他违规开发的这些项目,经过整改后都纳入了正规管理。”
“该!”中年女工愤愤地说,“这些黑心开发商,就知道坑老百姓的钱。”
陈谨沉默了片刻。他想起石水波在庭审上的最后陈述:“我只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追求利润最大化。”可是,当规则被权力和金钱扭曲时,利润最大化就意味着对普通民众的掠夺。
离开产业园,陈谨来到了新建的保障房小区。橙色的外墙在阳光下格外温暖,阳台上晾晒的衣物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孩子们在小区广场上追逐嬉戏,老人们坐在长椅上闲聊。
“陈书记!”
孙阳从小区物业办公室走出来,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我猜您就会来这里。”
“来看看整改效果。”陈谨望着广场上玩耍的孩子们,“补偿款都发放到位了吗?”
“最后一笔上周已经发放完毕。”孙阳翻开文件夹,“涉及澄江搬迁居民共327户,全部按照新标准补足了差额。小区的绿地和公共设施也完全按照规划建设,没有一寸被侵占。”
陈谨注意到孙阳的眼袋很重,但眼神明亮。“昨晚又熬夜了?”
“整理长效监督机制的材料。”孙阳笑了笑,“您说过,案子办了不是终点,防止再发才是关键。”
他们沿着小区的小径慢慢走着。海棠花开得正盛,粉白的花瓣随风飘落。
“还记得当初这里的样子吗?”陈阳突然问。
陈谨当然记得。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泥泞的工地,违规建设的别墅地基刚刚打好。因为土地性质问题,澄江搬迁居民的补偿款被克扣,绿地面积被压缩。李娟就是在这里取证时被吴亦天的人带走。
“当时石水波还信誓旦旦地说,这是新区发展的必要代价。”陈谨的声音里带着讽刺。
“而现在,”孙阳接话,“我们证明了发展和公平并不矛盾。”
在小区中心的广场上,立着一面巨大的“初心墙”。墙上没有华丽的装饰,只有一行朴素的字:“灯火虽暗,初心不灭。”下面密密麻麻地贴满了居民的留言。
“我家分到了新房,儿子终于能结婚了!”——张大爷
“在园区找到了工作,生活有了新希望。”——小刘
“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老百姓做主。”——王阿姨
陈谨站在墙前,久久不语。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他肩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这面墙的设计,是受了林晓案的启发。”孙阳轻声说,“我们觉得,需要有一个地方,让老百姓说话,也让干部们时刻铭记为谁服务、为谁用权。”
陈谨的目光停留在墙角的另一行小字上:“权力来自人民,必须接受人民监督。”
“这是李娟建议加上去的。”孙阳说。
陈谨点点头,感到一丝欣慰。反腐不仅仅是惩处几个贪官,更重要的是重建一种机制、一种文化,让权力回归其本质——为人民服务。
远处,一个孩子跑过来,不小心撞到了陈谨身上。孩子手里的风车掉在地上,摔坏了。
“对不起,爷爷。”孩子怯生生地说。
陈谨蹲下身,捡起摔坏的风车:“没关系,爷爷再给你买一个。”
“不用了,”孩子摇摇头,“妈妈说,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
陈谨看着孩子跑远的背影,突然想起了林晓的女儿。那个在视频里问“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的小女孩。代价啊,他想,每一个腐败案件的背后,都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和信任。
“孙阳,”陈谨站起身,“长效监督机制一定要落到实处。不能是纸上谈兵,不能是形式主义。”
“我明白。”孙阳郑重地点头,“我们已经建立了三级监督网络,群团监督、专业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任何违规苗头,都能在第一时间发现。”
陈谨最后看了一眼那面“初心墙”。阳光正好,墙上的字熠熠生辉。
“走吧,”他对孙阳说,“去看看园区的污水处理厂。我听说他们引进了一套新的净化系统。”
孙阳跟上陈谨的脚步。两个身影一前一后,走在春光明媚的新区大道上。
路边的玉兰花正在绽放,洁白的花瓣向着天空伸展,仿佛在诉说着这个春天特有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