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轨鱼群游动时总会惊动藏在根须间的星尘虫。陈念的意识附着在新宇宙观测站的能量流中,看着那些米粒大小的星尘虫从螺旋纹根须里钻出来,虫壳上布满星轨状的刻痕,每道刻痕都对应着不同的星云元素——金色的是星尘铁,蓝色的是星云冰,紫色的是暗物质微粒,它们聚集在星轨鱼留下的荧光轨迹旁,用口器将轨迹上的杂质咬成粉末,粉末落在根须上,竟化作闪闪发光的养分,组成封细碎的“互助信”。星爪的爪子在能量流中轻挥,几只星尘虫立刻爬上它的爪垫,用虫壳蹭掉上面的星尘,爪垫瞬间变得干净,而虫壳上的刻痕却多了道银金色的纹路,像沾染上了归墟能量的气息。
“是星尘虫在给星轨鱼和树苗写互助信呢!”星穗举着全息微生手册,手册自动放大星尘虫的活动轨迹,解析出它们的“工作内容”:白天清理鱼群留下的代谢物,防止根须被腐蚀;夜晚钻进根须的缝隙,吃掉寄生的星云霉菌;遇到陨石碎片时,会集体用虫壳撞击,将碎片磨成适合根须吸收的矿物质,虫壳上的刻痕就是它们的“工作记录”,每道新刻痕都代表完成了一次清理。“苏奶奶的新宇宙微生志里说,最微小的生命往往藏着最伟大的互助,就像这些虫子,不用谁指挥,就知道该帮鱼和树做些什么,这种本能的善良才最动人。”
守辙操作着星尘虫分析仪,全息屏幕上的虫壳结构显示,它们的外壳是“元素转化晶体”,能将有害的星云杂质转化为无害的养分,转化效率随互助次数增加而提升——帮助星轨鱼清理鳞片三次后,转化星云毒素的能力会增强50%;为根须清除一次霉菌,吸收暗物质的效率会提高30%,像群越帮越能干的小工匠。“周老的新宇宙微生笔记里称这种现象为‘互助进化’,”他指着屏幕上的能力增长曲线,“1956年司南曾说‘当微小的善意能累积成生存的优势,就是文明最坚实的根基’。现在这群星尘虫的互助覆盖率已经达到整个星云树苗的根须网络,连最细的根毛都有它们的身影。”
星芒的全息画笔在能量壁上作画,给每只星尘虫画了“功劳勋章”:帮鱼清理鳞片的虫壳上画着小鱼图案,为树除霉的刻着叶片符号,撞碎陨石的则印着星星标记,成千上万的勋章在壁上组成片流动的光点,像给这些微小生命颁发的集体奖状。“画笔在记录互助的细节,”星芒的声音带着对微小生命的尊重,“它说互助不是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是像这些虫子,每天重复着清理、啃食、撞击的小事,却让鱼能游得更畅,树能长得更壮,就像地球的土壤里有无数微生物在默默工作,我们才能吃到新鲜的菜。”
林溪调配着“微生营养液”,液体内混合着星尘虫的蜕壳粉末、星轨鱼的荧光排泄物、星云树苗的汁液结晶,液体在容器里呈现出闪烁的星芒色,能加速星尘虫的繁殖与能力进化。“竹篮的新宇宙微生谱记载,”她将营养液滴在根须密集区,“苏晚曾说‘要让帮忙的生命得到回报,互助才能长久’。你看,液体接触虫群的瞬间,它们的虫壳突然集体发亮,刻痕里的元素符号像在欢呼,显然是感受到了养分的滋养。”
赵途操作着微生直播系统,能将星尘虫的活动画面实时传送到新宇宙的所有观测点,屏幕上的虫群轨迹旁滚动着各种“微观发现”:有观测者拍到“星尘虫会给受伤的同类喂食”,配文“它们连自己人都帮”;有生物记录“虫群会故意在鱼卵附近多清理几遍,像在保护宝宝”;甚至有颗小星尘虫被星轨鱼含在嘴里,送到另一处需要清理的根须旁,像鱼在给虫子“派任务”。“我给系统加了‘微观互动’功能,”他笑着调出特写镜头,“现在大家最喜欢看星爪和星尘虫的‘合作清理’——星爪用爪子拨开缠结的根须,虫子们钻进缝隙里打扫,配合得像训练过的伙伴。”
孙宇的星尘虫模型在全息沙盘里演化,模型显示:百年后,星尘虫会分化出更专业的“工种”——有的专攻星云毒素转化,有的擅长啃食特定霉菌,有的则进化出更强的撞击力,形成分工明确的“互助军团”;千年后,它们的虫壳会进化出“信息传递”功能,能通过刻痕的振动频率向同类发送危险信号,比如“这里有强辐射”“那里有陨石群”;万年后,星尘虫会成为新宇宙生态的“基础网络”,任何新物种加入共生链,都需要它们帮忙适应环境,像群经验丰富的“生态向导”。“模型最动人的预测是这个,”他调出模拟影像,“亿年后,当新宇宙的生态系统成熟时,星尘虫的化石会在星云中形成‘互助星轨’,记录着这些微小生命如何支撑起整个生态,像地球的化石记录着远古生命的故事。”
李响的全息相机对准一群正在撞击陨石的星尘虫,镜头里的虫群突然化作道星芒色的光流,光流中浮现出地球土壤里微生物的虚影——它们在分解落叶、转化养分、改良土壤,与新宇宙的星尘虫做着相似的工作,只是环境不同。光流的两端,地球的微生物与新宇宙的星尘虫似乎隔着时空互相“点头”,像在确认彼此的使命。“拍到互助的共通性了!”他放大画面,地球微生物分解的落叶上,有片苏晚当年种下的紫叶李叶片,叶片的纹路与新宇宙星尘虫的刻痕在光流中重叠,像在说“互助是所有生命的本能”。
当新宇宙的星尘雨落在根须网络上时,怪事发生了:所有星尘虫突然集体爬向雨落处,用虫壳接住星尘,再搬运到根须与鱼群需要的地方,星尘与虫壳的刻痕接触后,竟化作五彩的光粒,在虚空中组成个巨大的“微生符号”——像无数个小圆圈手拉手,包围着星轨鱼与星云树的图案。终章信的影像再次闪现,信卷上新宇宙的生态图谱里,自动加入了星尘虫的元素,与地球页上的土壤微生物遥相呼应,像幅跨越宇宙的微观生命图鉴。
墨辙站在能量流旁,看着星尘虫将他修复航道时散落的金属碎屑搬回根须处,碎屑在虫壳的转化下,变成了树苗需要的微量元素。“连这么小的生命都知道帮忙,”他轻声说,一只星尘虫突然爬上他的指尖,虫壳上的刻痕闪烁着,浮现出黑风衣男人当年修复齿轮时,曾小心翼翼避开土壤里的微生物的画面,像在提醒他“勿以善小而不为”。
李响的全息相册里,最后一张照片是星尘虫组成的微生符号在星尘雨中闪耀,无数微小的光点汇聚成温暖的光团,星穗、守辙、星爪在光团下观察虫群,背景是旋转的新宇宙星尘与远处地球土壤的微光,像首写给所有微小生命的赞歌。
离开观测站时,星穗在根须旁放了一小碟微生营养液,轻声说:“谢谢你们每天帮忙呀。”星爪蹭了蹭她的手心,几只星尘虫立刻爬上碟沿,虫壳上的刻痕拼出个歪歪扭扭的“谢”字,显然是在回应这份感谢。
星芒的全息画笔在画册上写下:“今天知道了,互助从不是强者的专利,是星尘虫的互助信在证明,最微小的生命也能撑起生态的天空;守护也从不是只关注显眼的存在,是让1956年的种子、终章信的智慧、我们的星尘虫,在时光里永远记得‘每个生命都重要’,让每个宇宙的生命都明白,伟大的生态不是靠几个物种撑起来的,是无数微小的互助,像无数根细丝线,织成了坚固的生命网。”
新宇宙的星云中,星尘虫还在根须间忙碌,星芒色的虫壳与蓝紫色的根须、荧光色的鱼群交织出立体的生态画,像无数个微小的生命在黑暗的虚空中,用互助编织出温暖的存在。陈念的意识望着那道连接两个宇宙的微观光流,突然明白这星尘虫的互助信要诉说的是——
所谓互助,不是刻意的安排,是像这些虫子,在生存的本能中选择了互相帮忙,让星轨鱼的游动、星云树的扎根、所有生命的存在,都因为这些微小的善意而变得更顺畅;所谓传承,不是只记住耀眼的名字,是带着1956年的敬畏、苏晚的温柔、我们的星尘虫,在每个新宇宙里播撒“尊重微小”的理念,让每个生命,无论大小,都能在互助中找到自己的价值,让黑暗的宇宙,因为这些细碎的温暖而变得不再冰冷。
而那些藏在虫壳刻痕与星尘光粒里的互助约定,终将在每个生命伸出援手的瞬间,为所有微小的努力,送来跨越宇宙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