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四年的夏日,来得格外酷烈。江淮之地尚算风调雨顺,但来自北方的邸报与商旅传言,却如同裹挟着焦灼气息的热风,不断吹入扬州韩府。河北、京畿、河东路大旱,赤地千里,蝗灾继起,田稼枯槁,民生维艰。皇帝忧心如焚,乃至采纳“胡僧咒龙”之类异术祈雨,可见事态之严峻,朝廷之窘迫。
一、 北地凶讯 商机暗藏
兰台之内,虽放了冰盆,墨兰的额角仍因急速思索而渗出细密汗珠。青竹将一份份关于北方灾情的密报呈上,语气凝重:“夫人,北地分支急报,粮价已飞涨数倍,流民开始南徙,恐生变乱。朝廷虽已下令调粮赈济,然杯水车薪,且漕运迟缓,远水解不了近渴。”
墨兰指尖划过舆图上那片被标注为“大旱”的广袤区域,眼神锐利如鹰隼。天灾,是危机,亦是巨大的机遇,尤其是对她这样掌握着庞大商业网络与物流渠道的人而言。
“苏娘子那边情况如何?”她问。
“回夫人,”青竹答道,“苏娘子已按您先前暗示,命‘惠丰粮行’暗中加大从两湖、江南等未受灾地区收购粮食的力度,如今我们掌握的存粮,已是一个惊人数目。只是……如此巨量囤积,若被察觉,恐引非议。”
“非议?”墨兰嘴角泛起一丝冷意,“我等并非囤积居奇,而是‘预储以备不时之需’。况且,如今这‘时需’,不是已经来了吗?”她顿了顿,下令道:“传信苏娘子,存粮继续秘密收购,但可放缓速度,重心转为加固仓库,确保万无一失。同时,让她通过马三爷的漕帮,梳理出几条能避开官军主要关卡、快速北上运粮的隐秘路线,并计算运力与损耗。”
她要的,不是在灾荒时哄抬物价,那等短视之举,徒惹一身腥臊。她要的,是待价而沽,是在最关键的时刻,以“救星”而非“奸商”的姿态登场,换取更大的政治资本和实际利益。
二、 献策夫君 名利双收
是夜,韩络回府,满面忧色,连官袍都未来得及换下。“夫人,北地灾情惨烈,陛下震怒,严令各路筹措粮草,急速北运赈灾。我淮南东路乃富庶之地,责无旁贷,然库粮亦有限,且漕运压力巨大,如何是好?”
墨兰见他焦急,先递上一杯凉茶,柔声道:“夫君稍安。此事虽急,却也是夫君彰显才干、为国分忧的良机。”
“良机?”韩络一愣。
“正是。”墨兰引他至舆图前,“夫君请看,官方漕运,环节众多,调度缓慢,且沿途损耗、漂没(被贪污克扣)甚巨。待粮食运抵北地,恐十不存五,徒耗国力,难解燃眉。”
“那该如何?”
“夫君可上奏朝廷,陈明此弊。同时建言,可效仿‘盐引’之制,试行‘粮引’。”墨兰缓缓道出心中谋划,“由朝廷发行粮引,允民间有实力、有信誉之大商号,凭引赴各地购粮,并利用其自有渠道运往灾区。朝廷按运抵数量、品质,给予商号相应钱款或政策补偿,如减免部分商税、授予‘义商’称号,乃至许其子弟入官学等。如此,可借民间之力,省官府之劳,增运粮之速,减途中之耗!”
韩络听得眼中异彩连连,此策可谓另辟蹊径,既解了朝廷燃眉之急,又给了商人名利,而他这个建言者,自然是大功一件!
“只是……何处寻这等有实力、有信誉,且愿担当此任的大商号?”韩络旋即想到关键。
墨兰微微一笑,点到即止:“夫君莫非忘了,‘惠丰’在各地皆有分号,仓储充足,漕帮马三爷亦与韩府相交莫逆,于漕运线路极为熟悉……若由他们牵头,联合数家信誉尚可的商行共同承办,或可一试。”
韩络恍然大悟,看向妻子的目光充满了惊叹与感激。此策若成,他韩络便是献策解困的能臣,而暗中主导此事的墨兰及其麾下势力,则将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崇高的社会声誉以及……未来可能与朝廷讨价还价的资本。
三、 稚子观天 家学浸润
连日来,韩嘉也感受到府中气氛不同往日,又见父母时常对着舆图商议,便好奇询问。墨兰并未避讳,将他抱至膝上,指着北方那片焦土,用他能理解的语言说道:“嘉哥儿,你看那里,很久没下雨了,庄稼都死了,很多人没有饭吃。”
韩嘉睁大眼睛:“那他们会饿死吗?父亲母亲是在想办法救他们吗?”
“是的。”墨兰抚着他的头,“父亲在想办法调粮食过去。但这需要很多人的努力,需要聪明的办法,就像解一道很难的算术题。你要快快长大,学好本事,将来才能帮父亲母亲,帮更多的人。”
韩嘉似懂非懂,却郑重地点了点头。墨兰在他心中,再次种下了责任与担当的种子。
四、 边境阴云 未雨绸缪
北地的灾荒,不仅关乎民生,更牵动着敏感的边境局势。青竹带来密报:“夫人,北地分支提及,辽国境内似也受到旱情影响,草场枯萎。其边境部族蠢蠢欲动,小规模扰边劫掠之事,近日陡增。边军戒备已提升。”
墨兰心下一凛。天灾往往伴随着人祸。若北地饥荒持续,流民变成流寇,辽国再趁机南下……那将是滔天大祸。
“令‘守正司’加快对北地情报的搜集,特别是辽军的调动迹象。让北地分支,除了粮食,加紧收购一切可用于守城的物资清单,如桐油、硝石、铁料等,秘密囤积于安全之处。通知马三爷,他规划的那几条隐秘水路,要确保随时可用。”墨兰接连下令,语气急促而不失条理。她必须做最坏的打算。
五、 风起于青萍之末
数日后,韩络的奏章以六百里加急送往汴京。奏章中详细分析了官方漕运之弊,提出了“以商助漕、发行粮引”的具体方案,并“举荐”了以“惠丰”为首的几家商号。
与此同时,在墨兰的遥控下,苏娘子与马三爷已开始动员力量,庞大的商业机器与物流网络悄然加速运转,只待朝廷一声令下,便可化作北上的粮秣洪流。
墨兰坐于兰台,窗外是江淮的盛夏繁华,心中却已系于北方的饥馑与边境的烽烟。她知道,这场旱灾,将是一场考验,考验朝廷的应对,考验韩络的仕途,更考验她“兰台”体系的真正实力与远见。
她轻轻摇动团扇,眸中映着跳动的烛火,也映照着即将因她这番谋划而改变的,无数人的命运与天下的格局。
(第458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