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皇宫后,陈彦立即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新式火器的研发上。
这一日,在北邙山深处戒备更加森严、规模也扩大数倍的“神机研究院”核心工坊内,陈彦屏退左右,独自坐在一间绝对保密的书房中。他闭目凝神,极力搜刮着前世那些模糊的记忆碎片。步枪……一种能够单兵携带、精准射击、射程远超弓箭的管状火器……它的模样渐渐在脑海中勾勒出来:长长的枪管,木制的枪托,击发机构……虽然细节模糊,但基本原理和大致构造已然清晰。
他铺开上好的宣纸,提起狼毫,凭借记忆和理解,开始勾勒草图。他画出了一根长长的金属管(枪管),一个木制的托柄(枪托),一个简单的击锤和药池(初步的击发机构),甚至还标注了大致尺寸和各个部件的连接方式。尽管画工谈不上精湛,但结构清晰,意图明确。
随后,他召集了研究院内所有顶尖的匠师,包括冶炼大匠、器械巧匠、木工大师甚至对火药颗粒化有研究的老师傅。他将草图悬挂起来,目光扫过下面一张张或疑惑、或好奇、或沉思的面孔。
“诸位大师,”陈彦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今日召集诸位,是要研制一种足以改变未来战争格局的全新火器——本将军暂称其为‘火铳’!”
他指着草图,详细解释道:“此物,旨在打造一种可由单兵手持操作的火器。其核心,在于这根长长的、内壁必须光滑如镜的精铁枪管。枪管尾部需预留火门,用以引燃管内火药。火药燃烧产生巨大气力,推动一枚大小与枪管内径严丝合缝的铅子(弹丸),使其高速射出,足以在百步之外,破甲杀敌!”
他顿了顿,继续阐述更精妙之处:“与震天雷不同,此物追求的不再是面杀伤,而是精准与射程!如何保证枪管坚固不炸裂?如何让铅子与枪管紧密结合又不至于卡死?如何设计一个安全可靠的点火装置,确保风雨天亦可使用?如何让射手能够稳定瞄准?这些,便是需要诸位群策群力、共同攻克的难关!”
陈彦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本将军在此立下赏格:谁能率先造出第一支能够成功发射、且连续射击三次而不炸膛、精度尚可的火铳,赏白银千两,擢升三级! 研究院内所有资源,随尔等调用!其他各匠作坊,需全力配合火器坊,要人给人,要料给料!”
千两白银,擢升三级!这巨大的赏格如同在滚油中滴入冷水,瞬间在所有匠师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众人呼吸急促,眼中爆发出无比炽热的光芒,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谨遵大将军令!我等必竭尽全力,研制此神兵!”众匠师轰然应诺,士气高昂。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整个神机研究院如同上紧发条的巨兽,开始全速运转。冶炼坊内,炉火日夜不熄,工匠们尝试着不同的铁料配比、锻造工艺、钻孔技巧,力求打造出壁厚均匀、内壁光滑、韧性强度俱佳的枪管。器械坊内,巧匠们绞尽脑汁,设计着各种可能的击发机构,从最简单的火绳点火,到更复杂的转轮打火、燧石击发,草图堆满了桌案。木工坊则精心挑选硬木,尝试制作适合握持、抵肩的枪托形状。火药坊则继续改进火药配比和颗粒化技术,力求燃烧更充分、威力更稳定。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极其骨感。
接下来的大半个月,工坊内可谓状况频出,失败之作堆积如山。工匠们凭着经验和热情,依照大将军的草图和自己理解,打造出了数十支各式各样的“火铳”。
有的枪管锻造不过关,试射时,“轰”的一声,不是弹丸飞出,而是枪管直接炸裂,碎片四溅,险些伤到试射的工匠;有的枪管内壁粗糙,铅子卡在中间,进退不得,成了烧火棍;有的击发机构设计不合理,要么无法点燃火药,要么点火延迟,险象环生;还有的即便能发射,也是毫无准头可言,弹丸不知飞向何处。更有甚者,因闭气性太差,点火后火焰从缝隙中喷出,威力大减。
陈彦每日都会亲临工坊,查看进度,检验样品。看着那一堆堆废品,他的眉头越皱越紧。他意识到,仅仅提供一个粗略的概念和重赏,缺乏具体的技术指导和标准化流程,靠工匠们各自摸索,效率太低,且充满了不可控的风险。这样下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成功。
“不行,这样不行。”陈彦站在一堆炸裂的枪管前,沉声道,“闭门造车,事倍功半。此物之精巧,远超当前技艺。本将军需与诸位一同摸索。”
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亲自入驻神机研究院核心工坊,与顶尖匠师们同吃同住,全程参与研发!
此令一出,众人皆惊。大将军何等身份,竟要亲身涉足这充满危险与油污的工匠之事?
但陈彦心意已决。他脱下锦袍,换上便于活动的劲装,整日泡在工坊里。他不再只是下达命令和验收成果,而是深入到每一个制造环节。
在冶炼炉旁,他与冶炼大匠反复探讨铁料配比、锻造时的淬火、回火工艺,亲自观察钢坯的纹理和韧性。他凭借超越时代的见识,指出了一些关键点,如强调枪管需要的是均匀的强度和良好的韧性,而非一味追求硬度,以避免脆性炸裂。
在钻孔台前,他观看工匠用水力驱动长钻头打磨枪管内壁,提出是否可以尝试用精钢钻头,配合特定的研磨砂,进行多道次、由粗到细的打磨,以确保内壁的光滑度和直线度。
在装配车间,他拿着失败的击发机构,与巧匠们一起分析问题所在。他凭着对机械原理的理解,画出简单的杠杆、弹簧示意图,讲解如何利用燧石(打火石)与钢片摩擦产生火花,直接点燃引火药,从而避免火绳受天气影响的弊端。虽然这只是一个初步构想,却为工匠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他尤其强调标准化的重要性。“每一个部件,都必须有严格的尺寸要求!同一批次的枪管,内径、壁厚、长度,误差必须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弹丸的直径,必须与枪管内径匹配!”他下令制作标准量具(卡尺、规尺),要求工匠严格按标准制作。
最重要的,是安全检验流程的建立。陈彦规定,每一根枪管锻造完成后,都必须先进行静压测试(用远超正常装药量的火药密封爆破,检验其极限强度),合格后方能进行下一步加工。每一次试射,都必须放在特制的、有厚重钢板防护的试枪亭内进行,人员远离,用长绳牵引击发。
在陈彦事无巨细的亲自指导和近乎苛刻的质量要求下,研发工作走上了正轨,虽然依旧会遇到问题,但方向明确,效率大大提高。工匠们也被大将军的执着和专业所折服,干劲十足。
经过不知多少个不眠之夜的反复尝试、失败、修改、再尝试……
这一日,在研究院所有核心匠师的紧张注视下,一支凝聚了当前最高工艺水平的火铳,被小心翼翼地安置在试枪亭的射击架上。这支火铳,枪管采用百炼精钢,内壁光滑,长度统一;枪托用硬木精心雕琢,贴合手掌;采用了初步改进的火绳击发机构,虽然仍显简陋,但动作可靠。一枚精心打磨、大小合适的铅丸被装入枪膛,火药也被定量压实。
陈彦亲自检查了每一个环节,确认无误后,下令试射。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一名工匠用长绳远远地拉动了扳机(连接火绳的简易机构)。
“嗤……”火绳燃入药池。
“砰!!!”
一声清脆而有力的巨响,在试枪亭内回荡!远处的厚木靶牌上,应声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弹孔!虽然偏离靶心有些距离,但它成功发射了!而且没有炸膛!
“成功了!大将军!成功了!”短暂的寂静后,工坊内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匠师们激动得热泪盈眶,相互拥抱。这小小的一声铳响,标志着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将开启。
陈彦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疲惫却欣慰的笑容。他走上前,仔细查看了那支冒着袅袅青烟的火铳,枪管温热,但完好无损。
“好!此乃首功!参与研制的所有匠师,重重有赏!”陈彦朗声道,但他随即话锋一转,“然,此铳精度不足,射速缓慢,装填繁琐,距本将军心中之神兵,还相差甚远!”
他目光扫过激动的人群,声音再次提高:“赏格依旧有效! 现有火铳,仍需大力改进!谁能提升射击精度,赏千两!谁能加快装填速度,赏千两!谁能设计出更可靠、更便捷的击发方式(如燧发),赏千两!凡有卓着改进者,本将军不吝重赏,并亲自向陛下为其请功!”
巨大的激励再次点燃了工匠们的热情。
“此外,”陈彦下令,“以此支成功火铳作成为范本,集中优秀工匠,先行打造一百支!要求严格统一规格,每一支都必须通过严格的检验!本将军要组建一支火铳试验队,在实际操练中发现问题,继续改进!”
“谨遵大将军令!”众匠师轰然应诺,信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