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面,着实是将袁基给逗笑了。
他微微勾起嘴角,疾步上前,并对刘宏的呼唤做出回应:“陛下。”
刘宏可以不顾天子礼仪,但袁基需恪守臣子礼节。
因此在两人距离三四米之时,袁基原地停下,行大礼。
但这一次,刘宏眼疾手快,一下将袁基扶住,说什么都不让袁基拜。
自然,袁基也顺着力道就起来了。——他若非要拜,刘宏定是拦不住,不过此次袁基自己也不想拜。
这一次同上一次不同。
上次南下益州平蛮乱,即使大胜回朝,此功绩也匹配不上天子出洛阳城门迎接这一高规格礼遇。
但这次北征鲜卑的大胜,此功绩别说出城迎接了,即使天子再做些礼遇臣子之事都不为过,如何能让臣子再如上次一般行跪拜磕破头大礼呢?
当然,若是臣子再谦卑一些,硬是要磕,也无妨。
但袁基身为汝南袁氏族长,自然不能只考虑大汉忠臣这一人设,他还得考虑他天下第一“士族”族长这一身份。
且这一次刘宏也做得极好。
所有行为大致为刘宏的真情流露,从见到汉军出现在视野的那一刻起,刘宏的各种神态、举止,着实是将大功之臣回朝,天子欣喜若狂的场面演绎得淋漓尽致。
因此刘宏和袁基今天的君臣演绎,到此算是可以结束了。
众目睽睽之下,袁基自然是不会同刘宏寒暄什么的,他只是客气地以臣子身份感谢刘宏,展现出自己“居功不自傲”的姿态。
“臣袁基拜谢陛下,谢陛下特来此处等待大军,臣铭感五内。”
刘宏不管。
一点也不想客套的刘宏,直接上来就开问:“士纪此次北上,时日长久,可有想吾?”
接着,没让袁基回答,刘宏自己给自己续上话了,“吾甚是想念士纪!士纪士纪!你不在洛阳,洛阳发生了好多的事,等回去后吾同你慢慢说。”
说完后,刘宏就迫不及待想回城了,他真的有好多话跟袁基说。
“走,士纪,先回皇宫再说。”
他还要同友人炫耀一下他做出的成绩,士纪北征,他在朝中也没少努力,如今已经卓有成效了!
就在刘宏单方面“哇啦哇啦”输出的过程中,两人一直走到朝廷官员聚集之处。
刘宏没管这群大臣,在他心里,这群大臣只是来给他做背景板的。刘宏直接让迎上前来的张让去将准备好的车驾赶来。
但袁基不能无视这群同朝为官之人,袁基对着众人拜了一礼,即使他打了可名垂千古的一仗,却一点傲慢之色也没有,依旧温和有礼。
一众文武也立马拱手回礼,对着袁基露出大大的笑容。
他们流露的自然是真正的喜意。
天知道袁太仆走后,他们这些官员是如何苦苦支撑的啊!
朝廷这趟浑水,已经被刘宏搅和得更浑了,今文、古文、宦官势力大杂烩。
北边在跟鲜卑打仗,洛阳则是官员们互相打嘴仗。
如今袁基回朝,各方势力都暗流涌动,但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找到了主心骨。
今文经就不必说了,袁基回来后,第一个欣喜到流泪的就是他们。
古文经内部则涌动着好几种声音,但所有人大体都以马日磾、卢植、蔡邕、郑玄为首,对袁基的亲近度是很高的。
至于靠拢宦官群体的官员们,如今在官场上实在算是小透明、背景板。
在今文、古文不约而同的无视下,他们自己也默默减小着存在感,生怕被两方人马的火气溅到。
但袁基回来了,他们也非常开心啊!袁基可是大汉忠臣,跟天子关系很好的,袁基回来了,靠拢天子手下宦官一派的他们也仿佛有了点撑腰感。
因此,袁基在所有人欢迎的目光中,坐在了刘宏叫来的车驾上。
袁基依旧是辞让一番,然后坐上车驾,跟随大部队一起返回洛阳。
回返皇宫的过程本该是严肃庄重的,奈何袁基车驾旁有个刘宏的车驾。
这一路上虽然不能聊什么有内容的话题,但刘宏嘴也没闲着,一直不停地表达着自己欣喜的心情和对袁基的想念。
众人迎接军队之地就在洛阳外不远处,离城门口很近很近,所以此处离皇宫也不算太远。
再加上刘宏下令,让车队以礼法允许的最大速度移动。
所以没过多久,众人就到了皇宫外。
其他文武依旧各回各官署,袁基则前往皇宫谢恩加汇报。
刘宏不需要袁基汇报什么,因为袁基此前发往朝廷的战报写的是很清晰明了,再加上袁基的私信,刘宏对此次北征鲜卑作战的全过程,可谓“了如指掌”。
因此没等袁基说话,刘宏再次开口输出:“士纪!士纪你知道吗?我成功了!哈哈哈哈!”
“在你不在洛阳的这段时间,我成功把今文的《春秋》给废了!”
大殿内回荡着刘宏的大笑,还是带着回音的笑,袁基听见这豪放的笑声,无奈笑着坐下。
不过他倒是没想到,他离开洛阳这么久,刘宏对他竟没有一丝疏离之感。
对于刘宏废了今文经《春秋》一事,袁基早就知道了,这对袁基自然是个好消息。
刘宏在面对士族时,确实是行动力满满。
袁基离开洛阳前,刘宏还只是将古文经的《春秋》设为官学。
在袁基第二次大胜,也就是三路大胜没过多久之后,刘宏就下旨废了今文经学派的《春秋》。
一时间,舆论沸沸扬扬,闹得沸反盈天。
其实刘宏挑的这个节点很好。
此诏令一出,今文经士人就算吵翻了天,也不敢往前线发一封信件。
生怕打扰了袁基收拾鲜卑。
若袁基北征成功,回朝之后他们还有靠山;但如果因为他们的信,袁基北征失败,那估计他们得被其他今文经士族给撕了。
就如现在,袁基携大胜之势回归,代表着今文经势力更加强势,每个今文经士族都乐疯了。
但在当时,刘宏刚说废《春秋》之时,今文经缺失汝南袁氏,且弘农杨氏也不甚出力,以致众人即使折腾得天翻地覆,造成的水花也依旧不大。
面对此情况,袁基自然是给予刘宏正向反馈:
“有洛阳的官员给基去过信,前因后果,基已知晓。陛下此步棋下得极其漂亮,无可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