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扮演【胸怀天下的实干家】,我的眼里是星辰大海!
北京,西城。
红墙之内,一处并不对外开放的会议室里,空气安静得能听见中央空调送风的微响。
这里没有繁复的装饰,只有沉稳的红木长桌,和墙上悬挂的一幅《万里江山图》。坐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足以影响这个国家某一领域的走向。
石安市市长高建成刚刚结束了他的汇报。
他表现得堪称完美。一份制作精良的ppt,将石安市的雄厚基础、科研实力、人才储备和产业配套,用无可辩驳的数据和图表清晰地呈现出来。他的语速不疾不徐,姿态自信从容,每一个停顿都恰到好处。
他描绘了一个强大的、稳健的、可预期的未来。将国家级新区放在石安,就像是给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更换上更强劲的引擎,只会跑得更快、更稳。
汇报结束,他微微鞠躬,脸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谦逊与期待。
长桌尽头,那位身穿深色中山装,头发已有些花白,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的老者,轻轻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这个点头,让高建成心中一松。他知道,自己的表现没有失误。在这场决定命运的考试中,他交出了一份接近满分的答卷。
现在,轮到陆远了。
“下一位,星海市,陆远同志。”主持会议的秘书声音平淡地宣布。
高建成坐回自己的位置,好整以暇地看着陆远。他很好奇,这位总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年轻对手,在这种容不得半点花哨的场合,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陆远站起身,走到了汇报席。
但他接下来的动作,让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
他没有打开面前的笔记本电脑,甚至没有去碰那个连接着投影仪的接口。他就那样空着手,静静地站在那里,仿佛一个误入会场的旁听者。
高建成的嘴角,不易察觉地牵动了一下。
不准备ppt?在这种场合?这是自负到了极点,还是已经紧张到忘了流程?无论是哪一种,在他看来,都已经输了。
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有些微妙。几位陪同的部委领导交换了一下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不解,甚至是不悦。
这是最高级别的汇报,代表的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如此随性,近乎于失礼。
只有长桌尽头的老者,依旧面无表情,只是那双深邃的眼睛里,似乎多了一丝探究的意味。他看着陆远,似乎在等待他的解释。
陆远没有解释。
他只是环视了一圈,目光在墙上那幅气势磅礴的《万里江山图》上停留了片刻,然后收回,落在了主位的老者身上。
【叮!】
【S+级剧本《最后的博弈》正在进行中……】
【角色卡【胸怀天下的实干家】已激活。】
【技能:历史的纵深感、战略的穿透力、语言的感染力,已全面加载。】
【当前角色核心台词:我的眼里,不止有星海,更有星辰大海。】
一股无形的气场,从陆远身上弥漫开来。他原本清秀的面容,在这一刻,仿佛被一种超越年龄的厚重感所笼罩。他的眼神,平静,却又仿佛穿透了这间会议室,看到了更遥远的时空。
“各位领导,”他开口了,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带着一种能让喧嚣沉静下来的力量,“在来北京之前,我准备了一份长达五百页的汇报材料,里面有星海市未来十年发展的每一个细节,有我们计划引进的每一个项目,有我们测算的每一笔投入与产出。”
“但是,当我站在这里的时候,我决定,不谈这些。”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响起了一阵极轻微的骚动。
高建成几乎要笑出声来。不谈项目,不谈数据,那谈什么?谈理想吗?在座的都是最顶级的实干家,谁有时间听你空谈理想?
“我想谈谈历史。”陆远的声音依旧平稳。
“我想谈谈六百年前,郑和的宝船最后一次远航之后,我们这个民族,就颁布了世界上最严厉的海禁。当麦哲伦的船队正在用生命丈量地球的时候,我们的沿海,片帆不得下水。”
“我想谈谈一百八十年前,当西方的坚船利炮第一次敲开我们国门的时候,我们才惊恐地发现,曾经被我们视为天险的万里海疆,已经变成了敌人畅通无阻的走廊。”
“我想谈谈七十年前,我们在朝鲜半岛用鲜血和意志赢得了陆地上的尊严,却依旧要面对来自海上的、长达数十年的封锁与挑衅。”
他的话语,不带任何激昂的情绪,就像一个历史老师在平静地叙述。但每一个字,都像一记重锤,敲在每一个听众的心上。
在座的人,谁不懂历史?可从来没有人,会在这样一个关于经济发展的汇报会上,用如此宏大的历史视角作为开场。
高建成脸上的笑意,不知不觉间消失了。他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
陆远没有停顿,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个陆地强国,如果放弃了海洋,它的强盛,都只是暂时的。我们错过了大航海时代,我们不能再错过下一个属于海洋的时代。”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但也比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回答一个问题:我们的未来,在陆地,还是在海洋?”
“答案不言而喻。”
陆远微微停顿,让这句话在空气中回响。
“但是,我们准备好了吗?”他话锋一转,声音里多了一丝沉重。
“我们的粮食,高度依赖进口,而百分之九十的进口粮食,要通过海运。这条生命线,脆弱吗?”
“我们的能源,同样高度依赖进口,马六甲海峡,这条能源大动脉,一旦被人掐住,我们能坚持多久?”
“我们的高科技产业,正在被‘卡脖子’,而支撑起这些产业的许多关键矿产资源,比如钴、锂、镍,它们的全球供应链,同样建立在海洋运输之上。这条产业链,安全吗?”
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安全。
当这几个词从陆远口中说出时,主位上那位一直沉默的老者,原本靠在椅背上的身体,不自觉地微微前倾。他放在桌面上的手指,轻轻动了一下。
这几个词,正是他近一年来,在各种内部会议上,反复强调、忧心忡忡的核心问题。
高建成的心,猛地沉了下去。
他终于明白了。
陆远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和他比拼谁的城市更优秀。
高建成在做一道应用题,题目是“如何发展一个城市”。他用尽了所有公式,给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解法。
而陆远,他直接绕过了这道题。他在做的,是给那位出题的老师,递上一份关于如何解决他内心最大焦虑的方案。
这是降维打击。
“这些问题,都指向同一个地方——海洋。”陆远的声音变得有力,“经略海洋,不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一道生存题。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强大的海军,我们更需要强大的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文化。”
“我们需要把深海的渔场,变成我们的蓝色粮仓。”
“我们需要把远洋的风、浪、温差,变成我们永不枯竭的绿色能源。”
“我们需要有能力,去勘探、开发、利用那些沉睡在万米海底的战略资源,把产业链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才是真正的国家安全。”
陆远抬起头,目光再次与主位的老者对视,眼神坦荡而炽热。
“而这一切,需要一个起点,一个支点,一个敢于去为国家趟出一条路的试验田。”
“星海市,愿意成为这个支点。”
“我们没有石安市雄厚的科研基础,但我们有全国少有的深水良港,和一片可以不受任何历史束缚、从零开始描绘蓝图的盐碱地。”
“我们没有石安市成熟的产业链,但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吸引来的,必然是着眼于未来十年、二十年的颠覆性产业。”
“我们的人才、资金、技术,或许都比不上省会。但我们有一样东西,是任何内陆城市都不具备的——我们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海洋战略,和在座各位领导最关心的那几个‘安全’问题,死死地捆绑在了一起。”
“所以,领导们,”陆远的声音,在这一刻,充满了难以抗拒的诚恳与力量,“今天,我不是来向国家要一个政策,要一个名分。我是代表星海市,更是作为一个深切忧虑着国家未来的公民,来向国家申请一个任务。”
“一个为国家探索海洋强国之路的任务。”
“一个为民族百年大计披荆斩棘、开疆拓土的任务。”
“至于‘国家级新区’这个名头,它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它只是我们奔赴这场伟大征途时,需要的一张船票。”
“有没有这张票,我们都会出海。”
“但有了这张票,我们能为国家,跑得更快一些。”
话音落下。
整个会议室,死一般的寂静。
高建成呆呆地坐在那里,脸色苍白。他感觉自己精心准备的、镶满钻石的完美答卷,在陆远这番话面前,被撕得粉碎。
他想的是一个城市的荣光。
而陆远想的,是一个国家的命运。
格局,云泥之别。
他输了,输得心服口服,甚至连一丝嫉妒都生不出来。
陆远微微鞠躬,结束了他的汇报。十分钟,不差分毫。
他没有再多说一个字,静静地站着,等待裁决。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长桌尽头的那位老者身上。
老者沉默了许久,那双深邃的眼睛,一直在陆远身上打量,仿佛要将这个年轻人从里到外看个通透。
终于,他缓缓开口,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他没有说“很好”,也没有说“同意”或“不同意”。
他只是看着陆远,问出了一个所有人都没想到的问题。
“你那份报告,是你自己写的?”
”
小王愣住了。他每天看新闻,但从未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过。
陆远没有等他回答,他用笔尖,轻轻点了点纸上的那几个词。
“高市长带去北京的,是一份关于石安市的说明书,他会告诉领导,石安有多么优秀,多么强大。”
陆远的嘴角,勾起一个细微的弧度。
“而我带去的,是一份解决方案。一份关于领导正在为什么事情而焦虑的解决方案。”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远处港口的方向,那里,巨轮往来,一片繁忙。
“高市长想的是,如何让领导给他一颗糖。”
“而我想的是,如何帮领导解决他的心病。”
小王的呼吸,在这一刻,彻底停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