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玄鸟”生产线以惊人速度运转的同时,另一场悄无声息却同样关键的战役正在未来大学的深处打响。这是一场关乎人类极限与未来科技融合的挑战——选拔和训练足以驾驭这些空天战机的飞行员。
龙国空军接到了最高级别的秘密换装指令,这份指令的保密等级被标记为“文明火种”,意味着任何泄密行为都将被视为叛国。指令下达的二十四小时内,一支由龙卫国将军亲自从全军筛选的精锐队伍,被秘密运送至未来大学深处的地下基地。
这支被称为“苍穹之剑”的队伍,汇聚了龙国空军最璀璨的星辰——他们全是“歼-20”和“歼-16”的顶尖王牌,每人拥有超过三千小时的飞行经验,击落记录令人瞩目,技术和心理素质都达到了人类飞行员的理论极限。
龙卫国将军在送别时只说了简短的一句话:“孩子们,你们将要触摸的,不是飞机,是未来。”
然而,当他们踏入未来大学那充满科技感的训练基地时,这些习惯了超音速飞行的天之骄子才意识到,将军的话并非比喻,而是冰冷的现实。他们所要驾驭的,已不再是依靠空气动力学飞行的钢铁之鹰,而是能够挣脱大气束缚的“星际战机”。
淘汰率:非人的考验
第一堂课安排在名为“星图”的全息教室。当飞行员们步入其中,周围的墙壁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浩瀚的星空图景,仿佛他们已置身于宇宙深处。
“玄鸟的操作手册,厚度是你们所熟悉战机的三倍,但其中没有一页涉及传统气动学原理,也没有推重比计算。”主讲教官的声音在全息星空中回荡,“取而代之的,是反重力场控制、惯性质量补偿参数、量子通信协议,以及望舒AI的协同逻辑。”
飞行员们面前浮现出复杂的控制界面,那些闪烁的符号和参数对他们而言如同天书。曾经在传统战机上如臂使指的操作,在这里变得毫无意义。
高斯宇亲自主持了首次理论会议。他的全息投影突然出现在教室中央,目光如炬地扫过每一位飞行员。
“各位,我要求你们忘掉所有的飞行经验。”他的声音平静却充满不容置疑的威慑力,“‘玄鸟’的机动能力,是人类身体永远无法承受的。15G?20G?那只是起步。在没有惯性质量补偿的情况下,一次普通的战术机动就足以让你们变成一摊肉泥。”
教室里鸦雀无声,只有星图在全息投影中缓缓旋转。
“你们要学习的,不是如何驾驶一架飞机,而是如何与望舒AI建立起人机一体的协同关系。在未来大学的词典里,没有‘飞行员’,只有‘空天一体化操作员’。你们的思维,你们的直觉,甚至你们的潜意识,都必须与AI同步。”
理论课程持续了整整一周,每天十八个小时的高强度学习让这些身经百战的飞行员也感到了力不从心。量子物理、场论、AI协同算法...这些对他们而言完全陌生的领域,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
“我感觉自己像个刚入学的小学生,”王牌飞行员陈锋在深夜休息时揉着酸胀的太阳穴说道,“这些理论比我飞过的所有特技动作加起来还要难理解。”
他的室友,以冷静着称的李慕雪望着窗外的星空,轻声道:“或许这就是重点。他们不需要我们理解,只需要我们接受。”
接下来的实操训练,才是真正“非人”的开始。
1. 极限G力承受测试
训练中心最深处的离心机舱,被飞行员们私下称为“地狱旋转木马”。尽管“玄鸟”配备了理论上完美的惯性质量补偿系统,但高斯宇坚持要求所有操作员必须能在补偿失效的极端情况下生存。
“任何系统都有故障的可能,哪怕是万分之一。”训练官在测试前告诫道,“在距地球三百公里的轨道上,没有人能来救你们。要么靠自己活着回来,要么成为太空中永恒的墓碑。”
陈锋是第一批进入测试的。当他被固定在离心机座位上时,还能保持标志性的微笑。但随着机器启动,他的表情逐渐凝固。
“5G...8G...12G...”电子音冷静地报数。
当G值瞬间飙升到15G时,陈锋感觉自己的面部肌肉正在向后撕裂,眼球仿佛要脱离眼眶,胸腔被无形的巨力挤压,每一次呼吸都如同吞咽玻璃。视野开始模糊,边缘泛起黑斑,耳中只有血液奔涌的轰鸣声。
“坚持住,陈锋!还有十秒!”
他咬碎了事先含在口中的护齿,鲜血从嘴角渗出。就在他即将失去意识的前一刻,离心机终于缓缓停止。
工作人员解开束缚时,陈锋直接瘫倒在地,呕吐不止,眼角和鼻腔都渗出了细小的血丝。
“合格。下一个。”训练官的记录冷酷无情。
第一周结束时,参与训练的48名精英飞行员,只剩下24人还能继续训练。淘汰率达到了惊人的50%。
2. 望舒AI协同与信任危机
通过G力测试的飞行员们,接下来面对的是更为艰难的心理挑战——学习彻底信任AI。
“在‘玄鸟’的超高音速机动中,人类的神经反应速度如同蜗牛。”AI协同训练主管解释道,“从眼睛看到威胁,到大脑处理信息,再到手指做出反应,至少需要0.3秒。而在这0.3秒内,以20马赫飞行的‘玄鸟’已经前进了两公里。等待人类操作的飞行员,早就成了太空尘埃。”
训练的核心,是让飞行员在潜意识层面接受AI的绝对主导。
李慕雪坐在全真模拟舱内,眼前是以十倍音速掠过的云层和大地。突然,望舒AI的提示音响起:“即将执行无预警直角转弯,请保持放松。”
下一秒,还没等她的大脑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模拟舱已经做出了反物理的90度急转。尽管惯性补偿系统吸收了绝大部分G力,那种违背所有飞行本能的感觉还是让她胃部翻腾。
“你们的本能会告诉你们,这种机动是不可能的,是自杀。”训练官的声音通过通讯器传来,“但你们必须克服这种本能。在空天领域,常识即是枷锁。”
最残酷的测试是“信任跳跃”:在模拟舱以极高速度冲向地面时,飞行员必须在最后关头放弃手动控制,完全交由AI接管。这种对自身生存本能的反抗,是对心理素质的终极考验。
陈锋在一次测试中,在距离地面仅有五百米时仍然无法克服本能,强行拉动了操纵杆。
“测试失败。”训练官的声音冰冷,“在真实环境中,你已经机毁人亡。记住,玄鸟不会错,会错的只有人类的直觉。”
3. 空天环境适应与轨道操作
训练的后期阶段转移到了亚轨道模拟舱。这里能够真实模拟太空中的失重、极度黑暗和宇宙辐射环境。
飞行员们必须学习在完全不同的物理法则下进行操作:没有空气阻力,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上下左右,武器的弹道轨迹是完美的直线,姿态修正需要考虑到轨道力学。
“在地球上,你们只需要考虑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轨道操作教官说道,“但在太空中,你们必须时刻意识到自己正在以每小时两万八千公里的速度绕地球飞行。一次小小的推进器点火,都可能使你们的轨道发生巨大改变。”
最让飞行员们不适应的,是太空中的绝对寂静和极度黑暗。没有了熟悉的地平线,没有了云层和山川的参照,只有远处恒定的星点和脚下那硕大的蓝色星球。
“心理监测显示,百分之七十的飞行员在首次长时间太空模拟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宇宙孤寂症。”心理评估专家向高斯宇汇报,“他们的潜意识仍然依赖地球环境的庇护。当这种庇护消失,深植于基因中的恐惧就会被唤醒。”
李慕雪是少数能够快速适应这种环境的人。她在训练日志中写道:“当地球变成窗外的一颗蓝宝石,当你意识到自己与人类文明之间只隔着一层薄薄的金属外壳,某种东西在内心死去了,而另一种东西诞生了。”
陈锋则经历了更为艰难的心理调适。在一次长达八小时的轨道值守模拟中,他经历了严重的焦虑发作,感觉那无尽的黑暗正在吞噬他的理智。是望舒AI及时监测到他的生理数据异常,启动了心理干预程序。
“我差点就按下了终止训练的按钮。”事后陈锋承认,“那种孤独感...比任何高G力都要可怕。”
经过长达两个月的严酷训练,最初的48名精英飞行员,最终只有12人通过了全部考核。当他们站在毕业典礼上,从高斯宇手中接过特制的“空天一体化操作员”徽章时,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与以往不同的光芒。
龙卫国将军通过全息投影观看了典礼,轻声对身旁的助手说:“看,他们已非昨天的他们。鹰已蜕变为凤凰。”
这12人,已不仅仅是顶尖的飞行员,更是人类迈向空天时代的第一批先驱。他们学会了与AI共生,习惯了太空的严酷,掌握了反物理的机动,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本能反应都已与普通人类产生了微妙的区别。
高斯宇在典礼的最后说道:“你们将不再是龙国的利剑,而是人类文明的眼睛,看向那从未有人见过的远方。从今天起,你们的名字将不再重要,你们的过去已被抹去。你们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玄鸟的驾驭者,星海的开拓者。”
陈锋与李慕雪相视一眼,在彼此的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决心与觉悟。他们知道,自己即将书写的,将不再是个人荣誉的纪录,而是一个种族挺进深空的史诗。
窗外,第一批量产型“玄鸟”正在做起飞前的最后准备,它们墨黑色的机身在天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如同十二把即将出鞘的绝世利刃。
空天时代,正等待着它的第一批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