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流水飞逝,岁月如徐风吹过
眨眼秋意渐深,医院院子里几棵老银杏树,再次披上金黄。阳光透过稀疏枝叶,在水泥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陆宇穿着白大褂,胸前的“主治医师”胸卡在阳光下泛着微光,他快步穿过院子,赶往心内科病房。成为主治医师的第一个秋天,他比往年更加忙碌,步履也更显沉稳。
主持晨交班、查房、制定关键诊疗方案、指导下级医生、还要兼顾“星火计划”的日常运维和与社区中心的联动……工作内容愈发多元,责任链条不断延伸。有时,他会想起自己刚轮转结束时的状态,那时更多的是对技术的钻研和独立处理病人的渴望;而现在,他需要考量的维度更多——团队的协作、资源的调配、甚至科室发展的方向。
一次科室讨论会上,关于是否要引进一种新的、价格较高的抗凝药物,大家意见不一。支持者认为其疗效和安全性更优,反对者则顾虑医保政策和患者的经济负担。陆宇在仔细查阅了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本地区患者的经济构成数据后,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我们可以先小范围应用于出血风险极高、且经济条件允许的特定人群,积累我们自己的使用经验和真实世界数据,再逐步评估其普适性。” 这个务实而谨慎的建议,得到了科主任的认可。陆宇意识到,作为一名成熟的主治医师,不仅要有专业的深度,还需要有管理的智慧和人文的关怀。
生活方面,他与苏媛的小家已初具雏形。简单的装修,暖色调的墙壁,阳台上摆满了苏媛精心养护的绿萝和多肉,书架上混合着两人的专业书籍和偶尔淘来的闲书,厨房里开始有了烟火气息。周末的早晨,两人会一起去菜市场,为了一斤新鲜的河虾和小贩讨价还价;晚上,可能会各自占据书桌一角加班,也可能一起窝在沙发里看一部老电影,讨论着剧情,或者只是安静地各自看书,偶尔抬头相视一笑。
这种细水长流的陪伴,将爱情的浪漫沉淀为日常的温暖,如同呼吸般自然。他们开始偶尔讨论起更长远的话题,比如未来的职业规划,比如……是否该要一个孩子。这些讨论没有紧迫感,只有对共同未来的自然憧憬。
这天下午,陆宇在门诊接诊了一位熟人——青石镇那位曾在义诊时向他提问的老村医。老村医是带着他老伴来看高血压的,一见面就紧紧握住陆宇的手:“陆医生!还记得我不?你那个小册子,可是帮了我们大忙了!”
陆宇热情地招呼他们坐下,仔细为老太太检查、调整用药。老村医在一旁絮絮叨叨地说着卫生站的变化,说起现在镇上年轻人也开始重视血压了,说起“星火学习群”里学到的知识如何帮到了乡亲。
“陆医生,你们这是在积德啊!”老村医临走时,由衷地说。
看着他们相互搀扶离开的背影,陆宇站在诊室门口,心中感慨万千。从青石镇初识的触动,到如今得到基层同行最朴素的肯定,这条路上所有的汗水与艰辛,在这一刻都化为了沉甸甸的价值。
下班后,他约苏媛去了那家他们常去的面馆。秋日的傍晚已有凉意,一碗热汤面下肚,浑身都暖了起来。陆宇和老村医重逢的事告诉了苏媛。
“真好。”苏媛听着,眼里带着光,“这就是我们坚持的意义吧。不是为了得到谁的表扬,而是看到自己做的事,真的像石子投入水里,能漾开一圈圈涟漪,影响到一些人。”
“嗯。”陆宇点点头,隔着小小的餐桌握住她的手,“有时候会觉得累,会觉得前路漫漫,但一想到这些,就觉得还能继续往前走。”
两人沿着河岸散步回家。金黄的银杏叶在脚下沙沙作响,夕阳将天空渲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
“对了,”苏媛像是忽然想起什么,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羞涩和期待,“我爸妈说……让我们这周末回去吃饭,他们……想跟你商量一下,我们订婚的事情。”
陆宇脚步一顿,侧头看向苏媛。晚霞的光晕勾勒着她柔和的轮廓,她的眼神里有紧张,有幸福,也有全然的信任。一股巨大的、混合着激动、责任与无限柔情的暖流瞬间席卷了他。他用力握紧她的手,声音沉稳而坚定:
“好。”
没有惊天动地的波折,没有撕心裂肺的抉择,他的生活,正以一种最踏实、最温暖的方式,徐徐展开。主治医师的责任让他更加厚重,与苏媛的感情让他更加安定,而那些来自基层、来自患者的认可,则为他提供了不竭的前行动力。
银杏又黄,岁月流转。他不再是那个需要不停寻找方向、确认价值的年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