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医师资格考试的通过,如同一声清脆的解锁音,为陆宇的职业生涯开启了新的权限与更重的责任。胸牌上悄然更换的职称,从“医师”变为“主治医师”,这不仅仅是两个字的差别,它意味着在复杂的医疗决策中,他需要承担更主导的角色,也意味着他需要开始独立指导更年轻的住院医师和实习生。
第一次以主治医师身份主持晨间交班,陆宇能感觉到自己声音里多了一份刻意为之的沉稳。面对台下包括张医生、魏医生在内的上级和同事们投来的目光,他清晰地汇报着重点病人的夜间情况、今天的诊疗计划,并对一位实习生的病历书写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整个过程流畅而笃定,结束后,张医生赞许地对他点了点头。
新的身份也带来了更直接的挑战。一次夜班,急诊收入一位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病情极其危重,需要立即进行急诊pcI。作为当值主治,陆宇是手术的主要决策者和操作者之一。站在导管室里,穿着沉重的铅衣,他看着造影屏幕上那支完全闭塞的前降支,深吸一口气,脑海中迅速闪过各种可能的器械选择和手术策略。魏医生作为二线在一旁压阵,但没有轻易出声。
“准备抽吸导管,尝试血栓抽吸。”陆宇下达了指令,声音在寂静的导管室里清晰可闻。他的手很稳,操作精准。当抽吸导管成功吸出大量红色血栓,导丝顺利通过闭塞段,球囊扩张后血流恢复的那一刻,他悬着的心才稍稍落下。后续的支架植入顺利,患者转危为安。
走出导管室,铅衣下的刷手衣已被汗水浸透。魏医生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判断准确,操作也干净。这个主治,你当得起。”
这句来自严师的认可,比任何奖励都让陆宇感到踏实。他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衔的重量,那是知识、技术、决断力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考验。
工作上的角色在转变,生活也在平稳中酝酿着甜蜜的果实。他和苏媛看中的那套小房子,手续终于全部办妥。拿到钥匙的那天,两人站在空荡荡的毛坯房里,听着窗外传来的城市噪音,心里却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这里放沙发,那边可以做个书柜,阳台给你养花……”陆宇指着空无一物的空间,描绘着蓝图。
苏媛靠在他身边,眼睛亮晶晶的:“嗯,厨房要买个大一点的冰箱,还要有个双人书桌,我们一起加班用。”
装修是件繁琐磨人的事情,但两人一起跑建材市场、挑选家具、监督施工,在意见偶尔不合时商量着解决,竟也将这段辛苦的时光过成了另一种形式的约会。一砖一瓦,一桌一椅,都凝聚着他们对共同生活的期待。
这天,两人忙完装修的琐事,已是华灯初上。他们没有直接回去,而是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医院后面那条熟悉的老街。街道两旁是有些年头的店铺,卖着馄饨、烧烤、炒粉,烟火气十足。这是他们大学时就常来逛的地方,充满了青春的回忆。
在一家他们以前常光顾的糖水铺坐下,点了两碗热气腾腾的红豆沙。
“感觉好像回到了上学的时候。”苏媛舀起一勺红豆沙,笑着说,“不过那时候,可想不到有一天会和你一起在这里,讨论家里的装修。”
陆宇也笑了,看着她在昏黄灯光下柔和的侧脸:“我也没想到。”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温和而郑重,“但这样,很好。”
简单的三个字,却道尽了所有。从青涩的校园恋人到并肩作战的伙伴,再到即将构筑家庭的伴侣,他们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星火计划”也在稳步推进。云山乡的“数字纽带”运行良好,王院长已经能够独立组织小范围的线上病例讨论。陆宇和苏媛开始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培养基层骨干上,希望他们能成为各自区域的“火种”。陈浩那边也传来好消息,他参与的一项大型临床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论文发表在了国际顶级期刊上。他在电话里兴奋地与陆宇分享,并再次肯定了陆宇在基层工作的价值:“老陆,我们是在不同的战场上,为同一个目标努力。”
夜深了,糖水铺的客人渐渐散去。陆宇和苏媛牵着手,沿着老街慢慢往回走。路灯将他们的影子拉长又缩短,周而复始。远处,县医院住院部大楼的灯火依旧通明,如同永不疲倦的守护之眼。
陆宇握紧了苏媛的手。他想起自己刚回林江时的迷茫,想起急诊科的硝烟,想起慢病管理的艰难起步,想起备考的孤灯,想起手术台上的汗水……这一切,都汇聚成了此刻掌心的温度和平静的心跳。
新衔的重量让他前行得更稳健,旧街的灯光则照亮了他归去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