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爷那固执己见、红润却危机四伏的脸庞,成了陆宇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他深知,像陈大爷这样的居民,是基层慢病管理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也是最能体现这项工作价值的试金石。
他加紧了与设备科的沟通,反复陈述便携式动脉硬化检测仪对于提高高危人群筛查说服力的重要性。同时,他利用周末时间,与宣传科的同事一起,将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肾、眼等靶器官损害的病理过程,精心设计成了一套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科普展板。他还真的联系了两位在科里随访多年、病情稳定、精神状态极佳的老病友,他们欣然同意在下次活动中“现身说法”。
新一轮的社区健康教育活动筹备得更加充分。这次,他们不仅带去了血压计、血糖仪,还带去了申请下来的动脉硬化检测仪(虽然只是基础型号),以及那套醒目的科普展板。
活动当天,摊位前依旧热闹。陆宇一边忙碌,一边留意着人群,希望能再次看到陈大爷的身影。果然,没过多久,那个洪亮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哟,今天阵仗更大嘛!”
陈大爷背着手,踱步过来,好奇地打量着那台新奇的仪器和展板。
“陈大爷,您来得正好!”陆宇立刻迎了上去,态度热情而诚恳,“我们今天有个新设备,可以更直观地看看血管的健康状况,就跟给血管做‘体检’一样,不疼不痒,几分钟就好。您天天锻炼,肯定想看看自己的血管是不是也跟身体一样棒吧?”
或许是新设备的吸引力,或许是陆宇恰到好处的恭维,陈大爷这次没有立刻拒绝,反而有些跃跃欲试:“哦?还有这玩意儿?那就试试!”
检测过程很快。当仪器打印出报告单,显示“动脉硬度指数明显增高,符合动脉硬化改变”时,陆宇指着上面超出正常范围的数值和波形图,耐心解释:“大爷您看,这个指标说明您的血管弹性已经变差了,就像用了多年的橡胶管,有点变硬了。这就是长期高血压悄悄造成的损害,虽然您感觉不到,但它确实存在,而且会增加心梗、脑梗的风险。”
陈大爷盯着报告单,又看看展板上那些因高血压导致心衰、肾衰竭、中风的示意图,之前那种不以为然的表情渐渐消失了,眉头微微皱起。这时,两位受邀的“明星患者”也适时地走过来,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过去如何忽视高血压,直到出现严重症状后才后悔莫及,以及现在规范治疗后生活质量如何提高。
“老哥,真不是吓唬你,我以前也跟你一样,觉得自己壮得像头牛,结果呢?差点栽在厕所里!”一位大爷拍着陈大爷的肩膀,心有余悸地说。
陈大爷沉默地听着,看着,第一次没有反驳。他摸了摸自己的胳膊,又看了看那份检测报告,终于瓮声瓮气地问了一句:“那……陆医生,像我这个情况,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陆宇强压住内心的激动,立刻为他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制定了初步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干预方案,并耐心解释了每一步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这一次,陈大爷听得格外认真,最后拿着陆宇开的药方和联系方式,若有所思地离开了。
看着陈大爷的背影,陆宇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后续的随访和依从性管理同样关键,但至少,那扇紧闭的门,被推开了一道缝隙。
活动结束,收拾器材时,陆宇感觉一道目光落在自己身上。他抬起头,看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那位全程参与活动的全科医生正看着他,眼神中带着欣赏和一丝探究。她叫苏媛,约莫二十七八岁,扎着利落的马尾,面容清秀,眼神明亮而沉静。
“陆医生,你刚才和陈大爷沟通的方式,真的很厉害。”苏媛走过来,帮忙整理宣传册,语气真诚,“既有专业知识,又能抓住患者心理,耐心十足。”
陆宇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也是被逼出来的。在基层,光会看病开药不行,还得学会‘说话’。”
“是啊,”苏媛深有同感地点点头,“我们社区医生,每天面对的都是这些家长里短和根深蒂固的观念。有时候,感觉比看疑难杂症还累心。”她顿了顿,看向陆宇,“不过,看到像陈大爷这样的居民开始转变,又觉得特别有价值。”
两人一边收拾,一边自然而然地聊起了基层慢病管理中的种种趣事和困境。陆宇发现,苏媛对社区情况非常熟悉,对居民心理把握也很精准,而且对工作充满热情,很多想法与他不谋而合。
“我们社区中心其实也想把高血压管理做得更细,但人手和资源都有限。”苏媛叹了口气,“要是能像你们医院这样,有更专业的支持和指导就好了。”
“我们可以加强合作。”陆宇脱口而出,“比如,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定期联合开展筛查和健康讲座,甚至可以考虑数据共享,共同管理高危患者。”
苏媛的眼睛亮了起来:“这个想法太好了!陆医生,如果你那边方便,我们可以详细聊聊方案?”
“当然方便。”陆宇毫不犹豫地答应。他感受到一种久违的、来自同行的高度默契和共同奋斗的兴奋感。
回到医院宿舍,已是华灯初上。陆宇感到一种忙碌后的充实与平静。他打开电脑,准备将今天活动的总结和苏媛提到的合作设想记录下来。
手机屏幕亮起,是母亲发来的消息,照例是叮嘱他按时吃饭,注意身体。他回复后,手指下意识地滑动,林小雨的朋友圈依旧停留在那张上海夜景。他平静地划过,内心已无太多波澜。
他的目光落在窗外。楼下,社区卫生中心的灯还亮着,隐约能看到有人影在忙碌。他想,那或许就是苏媛还在加班。
一种新的、微妙的连接,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建立。它不同于与林小雨那段刻骨铭心却充满挣扎的过往,也不同于与陈浩那种惺惺相惜的旧友情谊。它基于共同的理想、面对相似的挑战、存在于触手可及的当下,带着一种踏实而温暖的质感,如同邻室透来的微光,不耀眼,却足以照亮前行的方寸之地,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慰藉和力量。
他知道,慢病管理的道路依然漫长,陈大爷们的转变仍需努力。但他的身边,似乎开始聚集起更多的同行者。他的世界,在个人的情感波澜之后,正以一种更丰富、更坚实的方式,重新变得丰盈起来。他关掉电脑,决定明天就去正式起草那份与社区卫生中心的合作方案。新的故事,正在现实的土壤中,悄然萌发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