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基层高血压慢病管理优化项目”培训地点设在省城星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带着科室的期望和自己对基层医疗的思考,陆宇登上了前往星城的列车。
窗外,林江县的田园风光逐渐被越来越密集的城镇和工厂取代,最终,星城林立的高楼和纵横交错的高架桥映入眼帘。熟悉的繁华气息扑面而来,与林江的宁静淳朴形成了鲜明对比。陆宇看着车水马龙,心中有些许恍惚,这里曾是他大学求学的地方,也承载着与林小雨无数回忆,如今再度踏足,心境却已迥然不同。
培训安排在附一院新建的学术中心,规格很高,邀请了省内多位心血管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课程内容涉及高血压最新防治指南解读、社区慢病管理模式探索、患者依从性提升策略、以及基于信息化的健康管理平台应用等。陆宇听得十分投入,这些正是他在林江县,尤其是在下乡义诊后,深感需要学习和加强的领域。他认真记着笔记,对比着林江的现状,思考着哪些理念和方法可以借鉴、改良后落地。
培训间隙,他拿出手机,犹豫了一下,还是拨通了一个号码。
“喂?陆宇?”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沉稳而略带惊讶的男声,正是他大学时的室友陈浩。
“浩哥,是我。我来星城参加培训,就在你们附一院。”陆宇笑着说道。
“可以啊!终于舍得从你那‘根据地’出来了?晚上必须聚聚!地方我定,发你地址。”陈浩语气干脆利落,带着不容拒绝的热情,一如大学时那个组织能力超强的学霸。
晚上,陆宇按照地址找到一家格调雅致的江南菜馆。陈浩已经到了,坐在靠窗的位置。他穿着合身的休闲衬衫,戴着一副无框眼镜,发型一丝不苟,比大学时更多了几分沉稳和书卷气,但眼神里的锐利和严谨依旧。
“陆宇!”陈浩起身,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上下打量,“嗯,瘦了点,也黑了点,看来基层工作确实锻炼人。”
“比不上你陈教授,越来越有学者风范了。”陆宇也笑着回应。
两人落座,点了几个小菜,气氛很快热络起来。陈浩如今在附一院心内科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是省内知名的心血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
“怎么样?在县医院待了这么久,感觉如何?”陈浩给陆宇倒了杯茶,问道。
陆宇没有隐瞒,将从初回林江的迷茫,到急诊科的淬炼,再到心内科的沉淀,以及最近对基层慢病管理的思考,娓娓道来。他讲了成功抢救的病例,也讲了无力回天的遗憾;讲了孙大爷那样的老病人,也讲了青石镇的见闻和那份刚刚推广的指引手册;甚至,也略微提及了与林小雨渐行渐远的现状。
陈浩认真地听着,不时提问或评论几句。当听到陆宇牵头编写基层指引时,他镜片后的眼睛亮了一下:“这个想法很好!很有意义!我们实验室整天研究分子通路,发文章,但真正能直接惠及基层患者的东西,反而很少人去系统整理。”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感慨,“陆宇,你走的这条路,很踏实,也很……需要勇气。”
“勇气?”陆宇有些不解。
“嗯。”陈浩点点头,“放弃可能更‘光明’的学术前景或者留在大医院的机会,选择扎根基层,面对的是更复杂的现实问题,成就感可能不那么‘高大上’,甚至会很琐碎。这需要对抗很多世俗眼光和内心动摇的勇气。说真的,我佩服你。”
陆宇笑了笑,端起茶杯:“没什么佩服的,只是觉得那里需要我,而我,也在那里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他看向窗外星城璀璨的夜景,缓缓道,“在这里,你们追求的是医学的‘上限’,探索的是未知的边界;而我们,可能更多的是在守护健康的‘底线’,确保最基本的、规范的医疗能够覆盖到更多人。两者同样重要。”
陈浩若有所思,沉默了片刻,说道:“你说得对。医学不仅是塔尖的明珠,更是奠基的磐石。我们实验室的最新发现,最终也需要通过你们这样的临床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才能真正转化为患者的福祉。”他话锋一转,带着他特有的严谨问道,“你刚才提到那份指引,关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降压目标值的推荐,是依据哪一版指南?最近有大型荟萃分析对这方面有更新……”
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向了专业的深入探讨。两人就基层高血压管理中的难点、药物选择、患者教育等问题交换着看法。陈浩提供了许多前沿的学术信息和严谨的循证依据,而陆宇则贡献了大量来自一线的、鲜活的实践案例和现实困境。他们仿佛回到了大学时代,在寝室里彻夜讨论病例的场景,只是如今,讨论的视角和背景已大不相同。
“听你一说,我觉得我们实验室的一些研究,或许可以尝试设计得更贴近临床实际,尤其是基层的实际需求。”陈浩最后说道,语气认真。
“那太好了!欢迎你来林江看看,实地感受一下。”陆宇由衷地说。
聚会结束,两人在饭店门口告别。星城的晚风吹拂,带着都市特有的喧嚣与活力。
“陆宇,保持联系。你做的很多事情,给了我很多启发。”陈浩郑重地说。
“你也是,浩哥,期待你的研究成果。”陆宇与他用力握了握手。
看着陈浩融入霓虹灯下的人流,陆宇独自站在街头,心中感慨万千。这次与老友的重逢,没有比较,没有失落,反而是一种相互的确认和补充。他看到了不同道路上的风景,也更加坚定了自己选择的合理性。
星城的灯火依旧璀璨,但已不再让他感到疏离或彷徨。他知道,自己是属于林江那片土地的医生。那里的灯火或许不如这里明亮,但每一盏后面,都是一个他熟悉、也熟悉他的家庭,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与责任。
他深吸一口微凉的空气,转身走向酒店的方向。培训还有几天,他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然后,他将带着这些新的知识和思考,回到他的林江,继续他守护“底线”、播撒“微光”的旅程。他的道路,在与旧友的碰撞中,变得更加清晰而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