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时砚深夜提供的资料如同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困扰林微光许久的根系避让难题。基于那份“动态自适应基础”的灵感,她与团队迅速推导出了一套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算法模拟红树林根系的自然生长逻辑,让建筑的基础结构具备一定的“柔性”和“可调节性”,从而与生态系统达成更高层次的共生。初步模拟结果令人振奋,不仅解决了冲突,甚至为建筑赋予了更有机、更具生命力的形态。
然而,外部的那股暗涌,并未因内部的突破而平息,反而有加剧的迹象。
周景明转来了集团安全部门的初步调查反馈,语气比平时多了几分凝重:「林小姐,关于‘环球生态科技’及其关联活动,初步排查显示对方手段专业,线索指向多个匿名代理和空壳公司,难以直接溯源。对您团队通讯的监听尝试已被确认,来源Ip经过多次跳转,最终指向一个公共网络节点。请继续保持最高警惕,安全部门会持续跟进。」
这份报告证实了林微光的直觉,也让她心头蒙上了一层更深的阴影。对手在暗处,且行事周密,目的不明。是针对“光之巢”项目本身?还是针对陆氏集团?抑或是……针对她这个刚刚崭露头角的主设计师?
压力之下,团队内部也出现了一丝不安。莎法在与当地顾问沟通时更加谨慎,甚至有些疑神疑鬼;马丁在审核外部提交的技术方案时,标准严苛到了近乎偏执的地步;连一向乐观的阿米尔,也时常看着复杂的能源模型发呆,担心核心数据是否安全。
林微光知道,作为团队的掌舵人,她不能流露出任何慌乱。她召开了内部会议,坦承了外部存在竞争性情报搜集的情况,并重申了保密纪律和已采取的防护措施。
“我们的优势在于创意和整合能力,这是别人短时间内无法复制的。”她站在白板前,上面画着“光之巢”最新的概念草图,语气沉稳而充满力量,“只要我们跑得足够快,把方案做得足够深、足够独特,就算有人拿到一些碎片信息,也拼不出我们的全貌,更跟不上我们的步伐。”
她的冷静感染了团队成员。不安的情绪被压下,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挑战激起的、更加专注的斗志。
但真正的考验,来自一次意外的接触。
这天下午,林微光接到一个陌生号码的来电,对方自称是《环球建筑评论》的记者,希望就“星芒”的成功和“光之巢”的规划对她进行一次专访。这家杂志在业内颇具影响力,是一个难得的发声机会。
然而,在沟通采访提纲时,对方的问题开始逐渐偏离常规,频繁触及“光之巢”具体的技术选型、与当地社区谈判的细节,甚至试探性地询问陆氏集团在东南亚的长期战略布局。
林微光心中的警报立刻拉响。她礼貌但坚定地将话题拉回设计理念和宏观愿景,对于所有涉及具体技术和商业策略的问题,一律以“属于公司机密”或“尚未最终确定”为由婉拒。
采访在一种略显尴尬的气氛中结束。
挂断电话后,林微光立刻让莎法核实这位“记者”的身份。反馈很快回来:《环球建筑评论》编辑部确认,并无此人,也未曾安排此次采访。
钓鱼。
一次精心伪装的商业间谍活动。
林微光后背泛起一丝凉意。对方已经试图直接接触她了。她立刻将情况完整汇报给周景明,并抄送了陆时砚。
这一次,陆时砚的回应来得很快,依旧是通过周景明转达,但内容却让林微光有些意外:
「情况已知。后续所有外部非官方接触,由集团公关部统一过滤。你专注于方案深化。」
他没有表现出丝毫惊讶,也没有过多的指示,只是用最直接的方式,为她建立起一道防火墙,并将她重新推回技术核心的位置。
这种处理方式,带着他一贯的、绝对的掌控力,也透露出一个信息:这一切,或许都在他的预料之中,甚至,是他棋局的一部分?
林微光无从得知。她只是隐约感觉到,自己和他,似乎正被这股暗涌推向同一个战壕。他是运筹帷幄的指挥官,而她,是前线最重要的技术将领。
信任,在这种无形的对抗中,变得具体而微沉。
几天后,在一次向陆时砚进行阶段性方案汇报的会议上(这次是周景明主持,陆时砚通过视频参会),林微光清晰地阐述了对根系避让问题的创新解决方案,并展示了初步模拟效果。
视频那头的陆时砚,听完汇报,沉默地翻阅着电子版报告。许久,他抬起眼,目光透过屏幕,落在林微光身上。
“方案思路,可以。”他给出了初步肯定,随即话锋一转,“但动态自适应结构的控制算法,是核心中的核心。这部分研发,必须完全内部完成,所有代码,由你亲自掌控,不得假手于人,包括现有团队成员。”
他的指令清晰而冷酷,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这意味着,林微光需要承担起最核心、也最繁重的算法开发工作,并且要对团队内的其他成员,也保持一定程度的技术隔离。
这是一种极致的保密要求,也是对林微光个人能力和忠诚度的终极考验。
林微光迎着他的目光,没有任何犹豫。
“明白。我会负责核心算法的完全自主研发。”她清晰地回答。
视频会议结束。
周景明看向林微光,眼神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意味:“林小姐,陆总的指示……”
“我理解。”林微光打断他,语气平静,“这是目前最安全的做法。”
她明白陆时砚的考量。在无法确定内部是否百分之百干净的情况下,将最核心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是最稳妥的选择。这无关信任与否,而是危机下的必要手段。
只是,当她回到办公室,看着正在热烈讨论着建筑形态细节的马丁、莎法和阿米尔时,心中不免掠过一丝黯然。她需要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独自承担起最关键的攻坚任务,这感觉像是一种无形的隔阂。
但她很快甩开了这丝情绪。现在不是纠结于个人感受的时候。项目的安全,团队的成果,远比这更重要。
她将自己关进了办公室里间的小型加密工作区,开始了独自一人的算法攻坚。窗外是迪拜永不落幕的繁华夜景,而她的世界里,只剩下屏幕上流动的代码和复杂的数学公式。
陆时砚将最重的信任砝码,压在了她的肩上。
而她,选择用绝对的专注和实力,去承担这份重量。
暗涌之下,冰山与她,在无声中,达成了更深层次的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