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暴的余悸尚未完全平复,一封措辞典雅、印有金色王室徽章的信函,经由官方渠道,被郑重地送到了项目指挥部。发函方是海湾某重要国家的王储办公室,邀请“星芒”文化中心的主设计师林微光女士,前往首都参加一场名为“传统与现代对话”的高规格文化论坛,并作为主讲嘉宾之一,分享她的设计理念。
这封邀请函,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暗流汹涌的湖面。王储本人以推动文化开放和现代化改革闻名,其主办的论坛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能被邀请,对任何设计师而言都是极高的荣誉和难得的曝光机会。
然而,在这敏感的时刻,这封邀请函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这是个机会,也是一个巨大的陷阱。”韩峥看着那封精美的邀请函,语气冷峻,“苏氏在中东经营多年,与王室内部一些保守派系关系密切。他们很可能利用这次论坛,在更高层面上对你和项目进行狙击。”
林微光当然明白。论坛汇聚了全球顶尖的文化界、政商界名流,一旦她在那个场合被当众质疑或攻击,造成的负面影响将是毁灭性的,远非之前的网络舆论风波可比。但反过来,如果她能把握好这次机会,成功展示项目的价值,也将赢得至关重要的上层支持和国际声誉。
“我们不能拒绝。”林微光深吸一口气,眼神坚定,“拒绝意味着怯懦,也会让王储办公室感到不被尊重。”
“你需要最充分的准备,和最坏的打算。”韩峥提醒道,“苏曼妮很可能也会出席。”
林微光瞳孔微缩。苏曼妮……她几乎能想象到对方在那样的场合,会如何优雅而恶毒地发起攻击。
她立刻联系了周景明,汇报了邀请函一事,并请求陆氏集团提供关于该国王室内部派系、论坛主要参与者背景、以及可能出现的刁钻问题的详尽分析资料。
陆时砚的回复来得很快,依旧简洁,却带着一种山雨欲来的凝重:
「受邀是必然。资料已备。核心:你的设计,是共赢的桥梁,非任何单一利益的工具。谨记。」
他再次精准地指明了方向——坚守设计的纯粹性和共赢本质,避免被卷入任何政治或派系斗争的旋涡。
随回复而来的,还有周景明发来的一个加密数据包,里面是关于论坛、王室、乃至潜在对手的详细信息,其详尽和深入程度,再次让林微光咋舌。陆时砚的情报网络,远比她想象的更为强大。
接下来的日子,林微光进入了备战状态。她反复修改演讲文稿,确保每一个观点都逻辑严密,既有文化深度,又能清晰传达项目的核心价值。她与埃米尔和团队核心成员进行模拟问答,预演各种可能遇到的尖锐问题。韩峥则负责与论坛主办方及王储办公室对接,确认流程、安保等一切细节,确保万无一失。
论坛前三天,林微光抵达该国首都。这座城市与项目基地的粗犷截然不同,极致的奢华与传统交织,摩天大楼与古老集市并存,空气中弥漫着金钱与权力的味道。下榻的酒店由王储办公室安排,奢华至极。
论坛在首都最负盛名的文化艺术中心举行。当天,会场外豪车云集,名流荟萃。林微光穿着一身沈清音特意为她挑选的、既符合场合庄重性又不失设计师个人风格的定制礼服,在韩峥的陪同下步入会场。她能感觉到无数道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好奇、审视、评估,甚至……敌意。
她在嘉宾席看到了苏曼妮。苏曼妮穿着一身Valentino高定,妆容精致,正与几位穿着白袍的本地显贵谈笑风生,看到林微光时,她投来一个意味深长的、带着冰冷笑意的眼神。
论坛开始,王储殿下亲临致辞,强调了文化开放与对话的重要性。随后,几位国际知名的学者、建筑师、艺术家依次上台发言。
轮到林微光时,她深吸一口气,稳步走上演讲台。巨大的屏幕上打出“星芒:沙海中的回响与共生”的标题。
她没有急于展示设计图纸,而是从那张改变了她设计思路的古老吟唱唱片讲起,从哈立德长老讲述的部落传说讲起,从那片刚刚经历风沙的考古遗址讲起。她讲述了一个外来者如何被一片土地的灵魂所震撼,如何试图用现代的设计语言,去转译那份古老而深厚的智慧与情感。
她展示的设计方案,不再仅仅是形态和功能,而是一个个充满故事的空间节点——“风之庭院”如何捕捉沙漠的呼吸,“干涸之河”如何隐喻水的记忆与希望,参数化的表皮如何与千年风蚀的纹理对话,“文化共生带”如何将发展的主动权交还给社区……
她的演讲,有温度,有故事,更有坚实的技术支撑和文化洞察力。她牢牢把握住“共赢桥梁”的核心,清晰地阐述了项目如何惠及当地社区、保护文化遗产、并引入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模式。
台下鸦雀无声,众多挑剔的目光渐渐变得专注,甚至流露出欣赏。
然而,就在她演讲结束,进入提问环节时,一位坐在前排、与苏曼妮交换过眼神的本地资深评论家,拿起了话筒,问题尖锐:
“林小姐,您的讲述非常动人。但不可否认,您的设计充满了强烈的现代性,甚至未来感。您如何确保,这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文化覆盖’?您是否认为,过于超前的形式,会削弱甚至取代本土文化自身的表达?”
这个问题极其刁钻,直指“文化殖民”的敏感神经。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微光身上。
林微光面色不变,微微一笑,从容应答:“感谢您的提问。我认为,传统并非一成不变的化石,而是一条流动的河流。真正的尊重,不是将传统供奉在博物馆里,而是帮助它在当代的土壤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她切换幻灯片,展示了一张对比图,一边是古老的部落几何纹样,一边是她通过算法生成的、充满动态感的建筑表皮肌理。
“您看,这不是覆盖,而是转译和升华。我们提取了传统纹样的‘基因’,用当代的‘语言’进行表达。它源于传统,却属于未来。更重要的是,”她加重了语气,目光扫过全场,“这个‘转译’的过程,并非由我独自完成。我们与部落的手工艺人、年轻一代紧密合作,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文化活态传承的一部分。建筑,最终将成为他们向世界讲述自己新故事的舞台。”
她的回答,既肯定了传统的价值,又阐明了创新与传承的辩证关系,更强调了本地社区的参与主体性,完美地化解了对方的攻势。
那位评论家沉默了一下,没有再追问。
随后几个问题,林微光都应对得体,充分展现了她作为设计师的专业素养和对跨文化议题的深刻理解。
提问环节即将结束时,苏曼妮优雅地举起了手。全场目光瞬间聚焦在她身上。
“林设计师的才华和口才,确实令人印象深刻。”苏曼妮笑容甜美,语气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锋芒,“我只有一个简单的问题。据我所知,陆氏集团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巨额资金。请问,在您看来,驱动这个项目的,究竟是纯粹的文化理想,还是……无法忽视的商业回报呢?”
这个问题更加阴险,试图将林微光的崇高理念拉回庸俗的商业层面,暗示她不过是资本包装下的棋子。
会场内出现了一阵轻微的骚动。
林微光看着苏曼妮,眼神清亮而平静。她没有回避,反而迎着她的目光,坦然说道:“苏小姐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我认为,文化理想与商业回报,并非对立的两极。一个无法可持续发展的文化项目,注定是昙花一现;而一个缺乏文化灵魂的商业投资,也必然行之不远。”
她再次切换幻灯片,展示了与欧洲能源基金的合作模型、以及项目预期带来的旅游、就业等经济收益数据。
“‘星芒’项目追求的,正是一种‘有灵魂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相信,真正的、长期主义的商业成功,必然建立在与文化、社区、环境共赢的基础之上。陆氏集团的投资,正是看中了这种超越短期利益的、更具韧性和价值的未来。”
她巧妙地将陆氏的投资诠释为一种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布局,而非单纯的逐利行为,再次将苏曼妮的刁难转化为展示项目综合价值的机会。
苏曼妮脸上的笑容微微僵硬,最终没有再说什么。
林微光的论坛首秀,在有惊无险中落下帷幕。会后,不少与会者主动上前与她交流,表达对项目的兴趣和赞赏。王储办公室的官员也特意过来,转达了王储殿下对项目理念的肯定。
她知道,她打赢了这场至关重要的舆论前哨战。
回酒店的路上,韩峥难得地评价了一句:“应对得不错。”
林微光靠在车座椅上,感觉浑身力气仿佛被抽空,但内心却充满了胜利的疲惫与释然。
手机震动,是周景明发来的消息,只有两个字:
「漂亮。」
她看着那两个字,仿佛能透过冰冷的屏幕,看到那个远在千里之外的男人,此刻或许正微微颔首,冰冷的眼底掠过一丝极淡的满意。
她闭上眼,将额头抵在冰凉的车窗上。
王储的邀请函,如同一张通往更高舞台的门票,也像一道更凶险的深渊。但她知道,她已经踏上了这条征途,无法回头,也……不愿回头。
因为在那座冰山之巅,有人正注视着她,期待着她,也……守护着她。这份复杂而沉重的关系,既是枷锁,也成了她披荆斩棘时,最强大的动力与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