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景明给的U盘,像一块被投入平静湖面的烙铁,在林微光心里滋滋作响,滚烫而沉重。她没有立刻查看,而是将其紧紧攥在掌心,直到金属外壳被体温焐热。这份“知己知彼”的资料,是陆时砚授意的。他用他冷静到近乎残酷的方式,为她提供了武器,也将她更深地拉入了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回到公寓,窗外已是华灯初上。她将U盘插入电脑,里面是分门别类的文件夹:「陆夫人公开演讲及收藏偏好分析」、「徐老学术着作核心观点摘要」、「博物馆设计经典案例(附批判性注释)」、「董事会部分成员背景及立场简析」。资料详尽、客观,不带任何情绪色彩,完全是陆时砚的风格。
林微光泡了杯浓茶,坐在电脑前,如同一个即将奔赴前线的士兵,开始研读这些“敌情”。陆夫人偏爱古典主义的庄重与秩序,对过于“跳脱”的当代艺术持保留态度;徐老是传统建筑光学的扞卫者,对“技术干扰艺术”深恶痛绝;董事会部分元老对陆时砚的激进创新本就心存疑虑,她这个“破格”顾问自然成了重点观察对象……
压力如同实质的巨石压在心头。但她没有时间焦虑,只能将这些信息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前行的路标与需要避开的雷区。
接下来的日子,实验室里的氛围愈发凝练。林微光明显感觉到,自己在提出构想时,会不自觉地多一层考量——如何在创新的框架内,融入能被“古典”审美捕捉到的秩序感?如何用现代技术手段,去实现徐老可能认可的、对“光之本质”的探讨?她不再仅仅是她自己,她的思考里,开始掺杂进对复杂权力结构和审美偏好的计算。
陆时砚将她的变化看在眼里,没有评论,只是在她某个试图兼顾多方、反而显得有些束手束脚的概念提出时,淡淡说了一句:“过度妥协会扼杀核心价值。记住你最初打动我的东西。”
一句话,如同冷水泼面,让林微光瞬间清醒。她是在创作,不是在搞政治平衡。她的价值在于那份不受束缚的灵气和对“光与记忆”独特的感知力,如果为了迎合而失去自我,那她便失去了站在这里的意义。
她调整心态,重新找回那种专注于问题本身的纯粹。与陆时砚的碰撞也变得更加高效和……默契。有时他只需一个眼神,她便能领会他对于某个空间情绪的要求;有时她一个模糊的意象描述,他能迅速用建筑语言将其拆解、重构,找到落地的技术路径。
这天,他们正在测试一个利用新型液晶玻璃调控室内光照模式的原型机。林微光负责记录不同模式下,小型沙盘模型所呈现的情绪变化。陆时砚站在控制台前,修长的手指在触摸屏上快速滑动,调整着参数。
“模式七,色温4500K,渐变速率0.5。”他报出数据。
林微光低头在平板电脑上记录,同时观察着沙盘。柔和的中性光缓慢地扫过模拟的“记忆回廊”,带来一种宁静的追溯感。“情绪基调:平和,带有些许缅怀。”
“模式十一,色温2700K,局部聚焦,波动频率2hz。”
暖黄的光束如同心跳般,在沙盘的某个“记忆节点”上有节奏地明灭,营造出强烈的私密与悸动感。“情绪基调:温暖,亲密,带有不确定性的期待。”
实验进行得很顺利,数据不断积累。林微光专注于记录,偶尔抬头与陆时砚交换一个确认的眼神。就在她再次低头时,眼角的余光似乎瞥见实验室门口有人影一闪而过,速度极快。
她下意识抬头望去,门口空无一人。是错觉吗?她皱了皱眉,最近精神高度紧张,可能有些疑神疑鬼了。
然而,当天晚上,她接到许静的电话。许静的声音透过听筒,带着一贯的冷静,却比平时多了一丝凝重。
“微光,你参与的那个‘光之博物馆’项目,内部服务器今天下午三点左右,遭到一次低强度、高隐蔽性的网络扫描。来源经过多层伪装,最终跳板指向一个与苏氏集团有关联的Ip段。”
林微光的心猛地一沉。苏家!他们果然没有罢休,而且将触角伸向了项目核心!
“扫描目标似乎是项目前期的概念草图和部分非核心数据。防火墙及时拦截,没有造成实质性泄露。”许静继续说道,“但对方手法专业,不像苏晚晴那种级别能操作的。应该是苏氏动用了商业层面的力量。”
商业间谍!林微光感到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苏家这是要在专业领域无法撼动她之后,改用更肮脏的手段,从根基上破坏项目,或者……窃取成果?
“能追踪到更确切的证据吗?”林微光问,声音有些发紧。
“很难。对方很狡猾,清扫了痕迹。目前只有间接关联。”许静回答,“我加强了对你个人设备和项目相关网络活动的监控。你自己在实验室,也要多留意,特别是电子设备和非正式沟通。”
挂断电话,林微光坐在黑暗中,心跳如鼓。实验室门口那个一闪而过的人影,此刻在她脑海中变得无比清晰。那不是错觉!是有人在进行物理窥探!结合许静发现的网络扫描,苏家的行动是立体的,线上线下同时进行!
她立刻打开电脑,将自己存储在实验室电脑和云端的所有项目文件,再次检查了加密和访问权限。然后,她给陆时砚发了一封加密邮件,简要告知了许静的发现和自己在实验室的疑虑,没有过多渲染情绪,只陈述事实。
陆时砚的回复在十分钟后抵达,同样简洁:
【已知悉。安全措施已升级。专注项目。】
他知道?而且已经采取了行动?林微光稍稍松了口气,但心中的警铃并未解除。陆时砚的“已知悉”背后,意味着他可能掌握着比她更多、更严峻的信息。
第二天来到实验室,一切看似如常。但林微光敏锐地发现,实验室入口多了两道需要不同权限的门禁,角落也增加了几个不起眼的摄像头。周景明看到她,给了她一个安抚的眼神,低声道:“放心,时砚处理了。”
陆时砚依旧埋首于工作,仿佛昨夜什么也没发生。只是在午间休息,实验室只剩他们两人时,他走到正在啃面包的林微光面前,递给她一个全新的、带有物理锁和加密芯片的移动硬盘。
“以后所有关键工作文件和备份,用这个。”他语气平淡,“实验室的公共存储,只放非敏感资料。”
林微光接过硬盘,冰冷的金属外壳带着他的体温。“谢谢。”
陆时砚看着她,深邃的眼眸里看不出情绪。“苏氏的目标可能不只是项目数据。”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几分,“也可能包括你。最近减少单独行动,注意陌生人和异常情况。”
他在担心她的安全。这个认知让林微光心头一暖,随即又被更大的担忧覆盖。苏家已经疯狂到这种地步了吗?
“我会注意的。”她郑重承诺。
就在这时,陆时砚的手机响起特殊的提示音。他看了一眼,眉头几不可查地蹙起,走到窗边接听。
“……确定是苏氏旗下的空壳公司?……收购案进行到哪一步了?……嗯,继续盯着。”
他通话的声音很低,但实验室过于安静,林微光还是捕捉到了“苏氏”、“收购案”等零碎词语。收购?苏家在收购什么?这与项目有关吗?
陆时砚挂断电话,转身时脸上已恢复一贯的冷峻,但林微光能感觉到,他周身的气压更低了。
“下午的技术协调会,你跟我一起去。”他对林微光说,这是计划外的安排。
“好。”林微光没有多问。她知道,这场围绕“光之博物馆”的博弈,已经超出了单纯的专业范畴,正在滑向更复杂、更危险的深水区。而她,别无选择,只能紧跟他的步伐,在这片数据与阴谋交织的迷雾中,艰难前行。
她握紧了手中那个冰冷的移动硬盘,仿佛能从中汲取到一丝来自他的、沉静而坚定的力量。松柏的气息似乎还萦绕在鼻尖,与实验室里冰冷的电子设备味道混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奇特而令人心安的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