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下午,雨彻底停了,天空是水洗过般的湛蓝。阳光毫无阻碍地洒下,将建筑系A栋深灰色的玻璃幕墙映照得有些晃眼。
林微光背着话筒,再次站在701协调室门外。指尖无意识地收紧,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一种近乎仪式感的郑重。她调整了一下呼吸,推门而入。
室内,陆时砚和周景明已经到了。
陆时砚依旧站在窗边,背对着门,阳光在他周身勾勒出一圈冷硬的光晕。周景明则坐在工作台旁,看到她进来,笑着点了点头,目光在她手中的画筒上停留了一瞬,带着些许期待。
“陆组长,周师兄。”林微光轻声打招呼。
陆时砚缓缓转过身。他的目光先是习惯性地扫过她,随即,落在了她带来的画筒上。那眼神,如同精密仪器启动前的校准,沉静,专注,不带丝毫杂念。
“开始吧。”他言简意赅,没有多余的寒暄。
林微光走到工作台前,将自己通宵修改后的几张画稿逐一平铺开来。这一次,她没有急于介绍,只是安静地站在一旁,等待着审判。
周景明率先凑近,发出了一声轻微的惊叹:“嚯……这改动,不小啊。”
他的目光在那张截取局部的画稿上流连。画面中,图书馆残破的一角被晨光温柔地笼罩,青苔在石缝间悄然蔓延,每一道风蚀的痕迹都被细腻地刻画,充满了岁月的质感。之前那种外放的、几乎要挣脱画面的张力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向内收敛的、深植于砖石纹理中的坚韧力量。光影依旧层次丰富,却不再具有攻击性,而是如同时间本身,静默流淌。
“沉静了许多,”周景明点评道,语气带着赞赏,“但力量感反而更强了。这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感觉,很契合‘溯源’的主题。”
林微光的心稍稍提起,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窗边的陆时砚。
他走了过来,步伐沉稳。他的视线如同手术刀,精准地落在画稿的每一个细节上。他看得比上一次更加仔细,修长的手指虚悬在画面上方,偶尔会因为某个极其微小的笔触停顿。
时间在寂静中缓慢流逝,只有窗外遥远的施工噪音隐约传来。
林微光屏住呼吸,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脏在胸腔里鼓动的声音。她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沉淀,都凝聚在这几张纸上,等待着他那双似乎能洞悉一切的眼睛的检验。
终于,他的目光从画稿上抬起,再次看向她。
这一次,他的眼神里似乎有某种极其细微的东西发生了变化。那深不见底的墨色眼瞳中,锐利依旧,但之前那种纯粹的、冰冷的审视,似乎淡化了一分,多了一丝……难以捕捉的衡量,仿佛在评估一件超出了基础标准的作品。
“结构误差,修正完毕。”他开口,声音依旧是平的,听不出情绪。
然后,他停顿了一下。那短暂的沉默,却让林微光的心跳漏了一拍。
“情绪把控,”他继续说道,目光与她有了一个短暂的、实质性的接触,“达到预期。”
达到预期。
简单的四个字,没有任何赞美,甚至算不上肯定,只是对一个既定目标的客观确认。但落在林微光耳中,却像是一块投入心湖的巨石,激起了巨大的涟漪。她几乎能感觉到自己紧绷的神经瞬间松弛了一些,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与释然交织着涌上鼻腔。
他认可了。认可了她理解并执行了他的“指导”,认可了她这份“沉静的力量”。
“很好。”周景明笑着拍了拍手,打破了些许凝重的气氛,“看来我们场景图的核心基调可以定下来了。林同学,辛苦了,后续就按照这个方向和进度深入。”
林微光努力维持着表面的平静,点了点头。“我会的。”
就在这时,协调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三人的目光同时转向门口。
门被推开一条缝,一个熟悉的身影端着一个托盘走了进来——是苏晚晴。
她今天打扮得格外精致,脸上挂着无可挑剔的甜美笑容,仿佛昨天那个在论坛上掀起腥风恶雨的人与她毫无关系。她手中托盘上放着三杯冒着热气的咖啡。
“陆学长,周学长,我看你们一直在忙,就顺便帮你们带了几杯咖啡过来。”她的声音柔媚,目光却像是不经意地扫过工作台上林微光铺开的画稿,眼底深处掠过一丝极快隐去的阴霾,随即又笑容灿烂地看向林微光,“林学妹也在啊,真是辛苦了呢。”
这故作熟稔的姿态,让林微光胃里一阵不适。她清晰地记得许静发来的那张监控截图里,苏晚晴是如何在走廊里窥视自己的。
陆时砚连眼皮都没抬一下,目光重新落回图纸,仿佛进来的只是一团空气。
周景明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语气疏离而客气:“谢谢苏同学,放边上就好,我们正在讨论工作。”
苏晚晴脸上的笑容僵硬了一瞬,但很快恢复自然。她将咖啡放在工作台角落,却没有立刻离开的意思,反而向前凑近一步,目光“好奇”地投向林微光的画稿。
“这就是学妹画的背景图吗?画得真好……”她嘴上夸赞着,手指却装作无意识地就要往画稿上落去,“这光影处理得真细腻……”
就在她的指尖即将触碰到未干透的颜料边缘时——
“别动。”
一个冰冷的声音响起,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瞬间冻结了空气。
苏晚晴的手僵在半空。
陆时砚终于抬起了头,目光如同实质的冰锥,直刺苏晚晴。那眼神里没有任何情绪,只有纯粹的警告和拒人千里的寒意。
“画稿未干,非项目组成员,请保持距离。”他的话语简洁到了吝啬的地步,每一个字都像是冰碴。
苏晚晴的脸瞬间血色尽褪,伸出的手讪讪地收了回去,指甲深深掐进了掌心。她勉强维持着笑容,眼神却慌乱地躲闪着陆时砚那能冻裂灵魂的注视。“对……对不起,陆学长,我不是故意的……我这就走。”
她几乎是仓皇地转身,逃离了701室,连那几杯咖啡都忘了拿。
门被关上,室内重新恢复了寂静,只剩下咖啡袅袅的热气和一丝若有若无的香水味。
周景明无奈地摇了摇头,没说什么。
林微光却感觉自己的后背沁出了一层细汗。刚才那一瞬间,陆时砚身上散发出的冰冷气场,比任何言语的斥责都更具威慑力。他是在保护她的画稿,更是在清晰地划清界限。
陆时砚的目光再次回到画稿上,仿佛刚才那段插曲从未发生。“这一处,”他的手指点向画面中图书馆基座的一块暗部,“明暗交界线可以再明确0.3个灰度级,增强体积感。”
“好的。”林微光立刻收敛心神,拿出速写本记录。
会议在一种高效而专注的氛围中继续。陆时砚就画面的细节又提出了几处极其精准的修改意见,全部围绕着如何更好地与建筑模型融合,如何增强历史的真实感与艺术的感染力之间的平衡。
自始至终,他没有再提苏晚晴,也没有对那个插曲有任何评价。
会议结束,林微光收拾画稿准备离开。
“林微光。”
陆时砚的声音再次响起,叫住了她。
她回头。
他站在窗边,阳光在他身后形成逆光,让人看不清他此刻的表情,只能看到一个挺拔而冷硬的轮廓。
“明天下午,”他开口,声音透过光线传来,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带上最终稿,去‘回音廊’。”
回音廊?
那不是建筑系内部一个以独特声学结构闻名的弧形走廊吗?通常用于测试建筑声学效果,他去那里做什么?还要她带上最终稿?
林微光心中充满疑惑,但还是点了点头。“……好。”
他没有再多言,转身重新面向窗外,留给她一个沉默的背影。
离开701室,林微光走在空旷的走廊里,心绪难平。
苏晚晴的挑衅被陆时砚以最直接的方式粉碎。
她的画稿得到了他“达到预期”的认可。
而最后那个突兀的“回音廊”之约,像是一个全新的、充满未知的谜题。
她下意识地摸了摸速写本边缘,那个小小的“J”符号仿佛在隐隐发烫。
这一次,她似乎不仅仅是通过了他的专业审视。
仿佛有一束极其微弱的、冰冷的光,穿透了那厚重的冰层,照进了她所在的世界。
而这束光的尽头,会是那座名为“回音廊”的迷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