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走后的第三天,王家村飘起了细雪。王大胆早起扫院时,发现老槐树上积了层薄雪,枝桠裹着白霜,倒像开了满树银花。刚把雪堆成小堆,就见柳叶澈顶着棉帽跑进来,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纸——是那个做旅游攻略的博主寄来的样稿,封面上印着老学堂的朱红木门,旁边配着行小字:“藏在田间的时光村落”。
“博主说下周就正式发布,”柳叶澈跺着脚上的雪,把样稿递给他,“还特意加了‘老手艺专栏’,把李叔编竹篮、王大爷做木活的过程都写进去了。”王大胆翻着样稿,忽然看见张婶腌咸菜的照片,配文里写着“这口咸香,是王家村的冬天味道”,忍不住笑出声:“张婶要是看见这个,肯定要多腌两缸咸菜。”
正说着,院门口传来“咯吱咯吱”的脚步声。抬头一看,是李叔扛着捆干柴走来,柴捆上还挂着个竹筐,里面装着十几个冻柿子。“雪天吃冻柿子最解腻,”李叔把竹筐放在屋檐下,“我刚去柿子园看了,剩下的柿子都摘下来了,用草绳挂在屋檐下冻着,等下次有人来,就能尝鲜。”
王大胆刚要去拿冻柿子,就听见村支书在大喇叭里喊:“各位村民注意了!城里的报社记者要来咱村采访,想听听大家搞活动的故事,有愿意说的,下午都到村头的老柿子树下集合!”喇叭声裹着雪粒飘远,王妈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件新缝的棉袄:“我得把上次学生们送的画找出来,给记者看看,那都是娃们画的咱村!”
下午的老柿子树下,早早围了不少人。王大爷搬来个小马扎,坐在树桩旁,手里拿着个竹条,慢悠悠地编着竹篮;张婶带着几个姐妹,拎着刚腌好的咸菜,摆了满满一桌子;李叔则扛来个旧木盒,里面装着他年轻时编的竹筐,有圆的、方的,还有带着花纹的,引得大家频频惊叹。
记者刚到,就被这热闹的场景吸引住了。她先走到王大爷身边,看着他编竹篮:“大爷,您编这个多久了?”王大爷停下手里的活,摸了摸竹条:“打十八岁跟着我爹学,到现在快五十年了。以前编竹篮是为了换粮食,现在编,是想让城里来的朋友知道,咱农村的手艺也能当宝贝。”
接着,记者又走到张婶的咸菜桌前。张婶拿起一罐咸菜,打开盖子,一股咸香飘出来:“这咸菜得用老坛子腌,一层菜一层盐,再倒上井水,封上三个月才好吃。上次来的学生,临走都带了一罐,说回家让爸妈尝尝。”记者尝了一口,点点头:“确实好吃,比超市买的有味道。”
最热闹的,要数李叔的旧木盒。他拿出个带着花纹的竹筐,递给记者:“这个是我年轻时给我媳妇编的,上面的花纹是‘缠枝莲’,寓意日子过得缠缠绵绵。现在我编竹篮,不光是为了活动,还想教给村里的年轻人,别让这手艺断了代。”
王大胆和柳叶澈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里满是感慨。柳叶澈拿出相机,拍下了王大爷编竹篮的手,拍下了张婶递咸菜的笑容,还拍下了李叔捧着旧竹筐的样子。“这些都是咱村的故事,”柳叶澈笑着说,“以后不管谁来,都能听见这些故事,看见这些手艺。”
雪还在下,老柿子树上的雪越积越厚,树枝上的冻柿子,像一个个红灯笼挂在雪地里,格外显眼。记者采访完,临走时说:“下次我一定带家人来,尝尝冻柿子,学编竹篮,再住上几天,感受下王家村的日子。”
王大胆望着记者的背影,又看了看身边的村民,忽然觉得,这雪天里的老柿子树,就像咱王家村的日子,虽然普通,却满是温暖和盼头。而那些藏在柿子树下的老故事,还会一直讲下去,吸引着更多人来这里,寻找属于自己的温暖时光。
老柿子树下的采访刚结束,雪就下得密了。王大胆帮着李叔把旧竹筐搬回屋时,就见柳叶澈举着手机在雪地里转圈,镜头对着枝头的冻柿子拍个不停——雪裹着橙红的柿子,像一串串挂在树上的红灯笼,风一吹,雪沫子落在镜头上,模糊了又清晰。
“刚把照片发去粉丝群,”柳叶澈擦着镜头上的雪,语气里满是雀跃,“有个粉丝说,想带着家人来咱村过元旦,还问能不能搞个‘雪地摘柿子’的体验,再一起包饺子跨年。”王大胆一听,心里一动:“跨年好啊!咱把老学堂收拾出来,生个炭火盆,大家围在一起包饺子,再煮点冻柿子,热热闹闹的!”
两人刚要往家走,就见王大爷背着个布袋子从村西头过来,袋子里的东西叮当作响。“猜我找着啥了?”王大爷掀开袋子,里面是十几个褪色的红纸灯笼,灯架是竹编的,蒙着的红纸边角有些卷,“这是我年轻时给村里扎的,一直藏在老衣柜顶上,今天翻出来,正好元旦挂在学堂门口!”
王大胆接过一个灯笼,轻轻晃了晃,里面的灯芯杆还结实。“我去买红纸和蜡烛!”柳叶澈说着就往村口跑,雪地里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王大爷则拉着王大胆,蹲在雪地里琢磨:“灯笼上得画点咱村的东西,玉米、苹果、柿子,再写几个福字,喜庆!”
第二天一早,雪停了。王大胆家的院子里,已经围了不少村民。张婶带着姐妹剪红纸,手里的剪刀“咔嚓”响,没一会儿就剪出个苹果图案;李叔拿着竹条,帮着王大爷修补灯笼架,断了的地方用细麻绳缠紧,再刷上一层清漆;王妈则在厨房和面,准备中午包饺子,面粉飘在空气里,混着灶台上熬的姜汤香。
柳叶澈带着买的红纸和蜡烛回来时,正好赶上村支书领着两个年轻小伙过来。“这是咱村的大学生,放寒假回来帮忙,”村支书指着小伙,“他俩会拍视频,正好帮着你们剪个元旦活动的预告,发在网上!”两个小伙立马架起相机,对着村民们忙活的场景拍起来,镜头里,红纸飘飞,竹条翻飞,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