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办公室里的学习氛围更浓了。
王宇和刘娟就像两块快要干掉的海绵,拼了命地想从周逸尘这片海洋里多吸收一点水分。
他们知道,这样的好日子没几天了。
除了查房,只要一有空,两个人就围在周逸尘的桌子前。
“周老师,这个心电图t波倒置,一定是心梗吗?”
“周老师,抗生素的经验性用药,到底该怎么选?”
“周老师,您昨天缝合的那个手法,能不能再给我们讲一遍?”
周逸尘也不嫌烦。
他有教学技能,知道怎么讲最通俗易懂。
往往几句话,就能点透他们想半天都想不明白的关节。
有时候,他还会故意把一些不那么紧急的病程记录,交给两个人去写。
写完之后,再拿着红笔,一点一点地帮他们修改。
从措辞,到逻辑,再到格式。
“病程记录,不是日记,要客观,要简洁,每一个字都要有依据。”
“这个描述就不准确,什么叫病人精神状态尚可?你要写清楚,神志是否清晰,对答是否切题,这才是医生该说的话。”
一张病程记录,常常被他改得满是红道道。
王宇和刘娟也不气馁,反而如获至宝,把改过的记录工工整整地抄在自己的本子上,回去反复琢磨。
康健民在旁边看着,偶尔会笑着摇摇头。
“小周啊,你这可是把压箱底的本事都教给他们了。”
周逸尘笑了笑。
“他们肯学,我就肯教。”
时间一晃。
转眼,就到了周五。
这是王宇和刘娟在内科实习的最后一天。
一大早,办公室里的气氛就有点不一样。
两个人做事都有些心不在焉的,眼神总是不由自主地往周逸尘身上瞟。
查完房回来,王宇磨蹭了半天,才从自己的帆布包里,拿出了一个崭新的笔记本,双手递给周逸尘。
“周老师,这……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刘娟也从旁边拿出一个小小的纸包,打开来,里面是一支崭新的英雄牌钢笔。
“周老师,谢谢您这一个多月的照顾。”她的声音有点发哽,“我们也不知道该送您点什么,就……”
这个年代,送礼是很敏感的事。
但一个笔记本,一支钢笔,代表的却是学生对老师最纯粹的敬意。
周逸尘没有拒绝。
他接了过来,拿在手里看了看。
“你们有心了,东西我收下。”
他看着眼圈都有些发红的两个人,温和地说道。
“以后去了别的科室,也别忘了我教你们的。”
“多看,多问,多动手。”
“是!”两个人齐声应道,声音里带着浓浓的不舍。
周逸尘把笔记本和钢笔放到自己的抽屉里。
王宇和刘娟还站在原地,没动弹。
眼睛里的那点红,还没褪下去。
办公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气氛有点说不出的味道。
坐在对面的康健民抬起头,扶了扶自己的老花镜,笑呵呵地开口。
“能让实习生这么舍不得,小周,你这老师当得不错。”
这话是夸奖,也是在帮忙缓和气氛。
周逸尘笑了笑。
“是他们自己肯学。”
他刚想再说点什么,办公室的门帘一掀,一股风带了进来。
是李志国。
他手里拿着一份新的病历夹,表情严肃,走路带风。
“周逸尘。”
李志国直接点了他的名。
“主任。”周逸尘站了起来。
李志国把手里的病历夹往他桌上一放。
“刚收了个病人,你去处理一下。”
他的目光在王宇和刘娟身上扫了一眼,没多说什么,又转身回了自己的办公室。
主任一来,那点离别的伤感,立马就被冲淡了。
工作,才是医院里永恒的主题。
周逸尘拿起病历夹,没有自己看,而是直接递给了王宇。
“看看。”
王宇愣了一下,赶紧接了过来。
刘娟也连忙凑过脑袋。
这是最后的机会了,能多学一点是一点。
周逸尘靠在桌边,双手抱胸,看着他们。
“说说看,初步诊断考虑什么?”
王宇看着病历上的主诉,念了出来。
“老年男性,七十二岁,咳嗽、咳痰三天,伴发热、胸闷一天。”
他皱着眉头想了想。
“年纪大,有发热和咳嗽,首先要考虑……肺部感染,大叶性肺炎的可能性比较大。”
周逸尘没点头,也没摇头,又看向刘娟。
“你呢?”
刘娟比王宇更细心一点,她指着既往史那一栏。
“周老师,你看这里写着,病人有十几年的冠心病史。会不会是心衰引起的肺部淤血,导致的咳嗽和胸闷?”
“有这个可能。”周逸尘终于点了点头。
“所以,光看病历是不够的。”
他拿起挂在脖子上的听诊器。
“走,去床边看看。”
“是!”
王宇和刘娟精神一振,连忙跟了上去。
这算是,最后一堂课了。
新来的病人被安排在走廊尽头的加床上,正躺在那儿哼哼唧唧。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守在旁边,急得直搓手。
看到穿白大褂的来了,老太太赶紧迎了上来。
“医生,快给我家老头子看看吧,他难受得厉害。”
“大娘,您别急,我们就是来看的。”
周逸尘安抚了一句,然后示意王宇上前。
“你来问。”
王宇深吸一口气,开始学着周逸尘平时的样子,仔细地询问病史。
“大爷,痰是什么颜色的?”
“咳出来的是黄痰还是白痰?”
“胸口是针扎一样疼,还是闷着疼?”
周逸尘就在一旁听着,偶尔补充一两个关键问题。
“喘气的时候,是吸气费劲,还是呼气费劲?”
等问得差不多了,他才让病人解开衣服。
这一次,他把听诊器递给了刘娟。
“你来听。”
刘娟的手都有点抖,但还是学着周逸尘教的手法,把听诊器在手心焐热了,才贴到病人的胸口。
她听得很认真,听完左边听右边。
过了足足两分钟,她才摘下听诊器,脸上带着几分确定。
“周老师,我听到了。”
“右下肺,有明显的湿啰音,还有小范围的管状呼吸音。”
周逸尘接过听诊器,自己又听了一遍。
和他听到的结果,一模一样。
“诊断明确了。”他对王宇和刘娟说,“就是大叶性肺炎,右下肺为主。”
他又转头对病人家属解释。
“大娘,是肺炎,不碍事,用上药很快就能好。”
开医嘱,办住院,安排检查。
一套流程下来,周逸尘都有意让王宇和刘娟搭把手。
等把病人彻底安顿好,再回到办公室,已经快十一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