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决赛日,阳光终于穿透云层,洒在湿漉漉的跑道上。
上午的女子1500米决赛成了赵晓琳与李梅的终极对决。
李梅显然做足了准备,开局就全力冲刺,前800米硬是拉开两米差距,看台上的广东观众举着“李梅必胜”的牌子,喊声震耳。
赵晓琳却依旧保持着标志性的稳定步频,呼吸节奏丝毫不乱。
她的手表显示每圈用时稳定在1分02秒,误差不超过0.5秒——这是常年训练刻在骨子里的精准。
1200米处,李梅的步频明显紊乱,脸色开始发白,赵晓琳抓住时机突然加速,红色身影如旋风般掠过对手,最后100米再提速度,冲刺时的爆发力让看台上的计时器操作员反复核对了三遍:4分03秒!新的亚洲纪录诞生!
冲过终点的刹那,赵晓琳没有立刻庆祝,而是弯腰扶着膝盖,听着全场“龙国加油”的呐喊,眼眶慢慢红了。
她想起大哥说的“中长跑是与自己对话的赛道”,此刻才真正明白,那些绕着操场跑了无数圈的晨昏,那些汗水浸透的训练服,都在这一刻有了意义。
颁奖台刚撤下,女子100米决赛的枪声就响了。
赵晓萱与周莉相邻而站,两人的影子在阳光下绷得笔直。
枪响的瞬间,两道身影几乎同时窜出,前50米并驾齐驱,红色与黄色的运动服在跑道上交织,看台上湖南观众的呐喊声浪几乎要掀翻体育场顶棚。
最后30米,赵晓萱突然爆发,步频快得让高速摄像机都难以捕捉,最终以11秒3的成绩撞线,再次刷新全国纪录。
冲线后她高举双臂,对着看台上飘扬的五星红旗大喊:“龙国加油!”声音清亮,穿透了所有欢呼。
周莉站在终点线后,望着电子屏上的成绩,忽然走上前拍了拍赵晓萱的肩膀:“你跑得真快。”
下午的男子200米决赛,赵晓阳面对的是曾经的全国纪录保持者张强。
张强是出了名的“弯道王”,起跑后迅速占据优势,弯道结束时领先近一米。
看台上的赵国强半点都没有为赵晓阳担心,赵晓阳也丝毫未乱,借着出色的弯道技术调整姿态,身体倾斜的角度恰到好处,几乎没有浪费一丝力气。
直道加速时,少年的爆发力彻底爆发,步频快得像台精密的机器,小小的身体爆发出的力量让全场观众站起身来。
最后50米,他如离弦之箭般反超,23秒6的成绩不仅夺冠,更打破了亚洲少年纪录。
冲线后,他对着看台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小脸上满是与年龄不符的坚定。
最激动人心的当属男子4x100米接力决赛。
中国队前三棒交接顺利,却仍落后上海队半个身位。当接力棒递到赵晓阳手中时,看台上的观众都屏住了呼吸。
少年接棒的瞬间,身体几乎与地面平行,步频快得让摄像机难以捕捉,每一步都像踩在弹簧上,与上海队选手的差距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小。
最后10米,两人的身影几乎重叠,看台上的呐喊声浪让空气都在震颤。
赵晓阳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硬生生在终点线前一米完成反超,39秒1的成绩再次刷新全国纪录!
冲线瞬间,他和队友们紧紧抱在一起,汗水混着泪水滑落,在跑道上晕开小小的水渍。
当日最震撼的一幕,出现在男子跳高赛场。
当倪志钦助跑、起跳,以“俯卧式”技术跃过2.29米的横杆时,整个体育场瞬间沸腾。
那是超越当时世界纪录的高度,横杆落地的轻响被淹没在欢呼声里。
赵晓琳三兄妹特意跑到跳高场地祝贺,赵晓阳仰着头,望着那根高悬的横杆,眼里满是敬佩:“倪大哥,你跳得真高高!”
倪志钦笑着拍拍他的肩膀:“你们在跑道上的速度,才是真正的奇迹。”
虽因龙国非国际田联会员,这一成绩未获国际认可,但全场观众的掌声早已给出了最公正的赞誉。
11月10日的女子5000米决赛,成了三兄妹长沙之战的收官之作。
赵晓琳从起跑就保持领先,步幅均匀得像时钟摆锤,每圈用时误差不超过1秒。
最后一公里,当其他选手开始减速时,她反而加快节奏,红色身影在跑道上划出优美的弧线,将第二名远远甩在身后。
15分52秒!计时器定格的瞬间,看台上的赵国强用力挥了挥拳头,眼眶有些发热。
这比她保持的世界纪录又快了3秒,意味着她在5000米的距离里,每公里都比过去快了近0.4秒——这是日复一日打磨的成果,是汗水与意志浇筑的速度。
颁奖仪式上,三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义勇军进行曲》在星城上空回荡。
赵晓琳、赵晓萱、赵晓阳站在领奖台上,望着看台上涌动的红色海洋,忽然听见有人唱起了《歌唱祖国》。
旋律从零星的几人,渐渐汇成浩荡的合唱,惊飞了体育场屋檐下的鸽子。赵晓琳摸了摸口袋里的银哨,冰凉的金属贴着掌心,像大哥在远方笑着说“好样的”。
赛后,三兄妹跟着赵国强去橘子洲头漫步。
湘江的水静静流淌,远处的岳麓山层林尽染,枫叶红得像他们胸前的运动服。
赵晓阳捡起一块扁圆的石子,用力扔向江面,涟漪一圈圈荡开。
“哥,下次我们要去慕尼黑奥运会,让五星红旗在更多地方升起。”他仰着脸,眼里映着天光。
赵晓琳望着江面上往来的船只,轻声说:“还有很多赛场等着我们呢。”
赵晓萱接过话头,语气里满是笃定:“到时候,要让国歌在更多地方响起。”
赵国强看着弟妹们的背影,忽然想起1962年去雅加达参加比赛前,三个穿着崭新运动服的孩子攥着拳头说“要为国争光”的模样。
不过八年时间,他们已经从青涩的少年,长成了能独当一面的赛场英雄。
风拂过江面,带着湘水的气息,也带着少年人奔赴远方的热忱。
他知道,长沙的奖牌不是终点,就像湘江的水永远向前,他们的脚步,也会朝着更远的赛场,不停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