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子现在想要发疯!
范秋筠的事,已经令他的地位岌岌可危,他杀太上皇,嫁祸赵观月,孤注一掷,他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他以为自己做到了,他以为今天是他的幸运日,他会逆风翻盘,他会是新的太子,以后还会接替父皇坐上那张龙椅。
为了这一天,即使乔贵妃被禁足,即使冯佳荷自尽,即使自己被唾弃,即使冯家大势已去,他全都不在乎,他用尽全部心机,他机关算尽!
可是现实却是,不但他的计划落空,就连他从小便引以为傲的出身也是假的。
他的祖父是一个登徒子,他的父亲是一个假货!
三皇子崩溃,可是他却什么都做不了,他只能朝着丽太妃发火,除了因为这一切都是丽太妃导致,更是因为今天在场的所有人,除了徐林父子以外,就只有丽太妃是他能惹得起的。
丽太妃那一声“徐郎”出口,便坐实了她的罪行。
丽太妃翻不了身了!
三皇子最终被碎大石兄弟制住,太上皇还不想让丽太妃死,否则就是便宜了她。
三皇子目光呆滞,任由碎大石兄弟将他五花大绑。
牛皮绳勒进皮肉带来的疼痛,让他的大脑终于清明起来,涣散的目光渐渐凝聚,落在赵观月身上。
就在刚刚,那个被五花大绑的人还是赵观月!
可是赵观月的目光却看向别处,他看着永嘉帝!
永嘉帝的嘴唇微微抿起,他下意识看向门口。
赵观月的声音忽然响起,带着少年人的愉悦:“你是在找路乾吧,他死了,刚刚我进来时恰好看到。”
永嘉帝却似是没有听到,目光透过赵观月,看向太上皇:“父皇,四十年了,你我之间难道就没有半分父子之情吗?”
太上皇冷哼一声:“父子之情?赵玄,咱们的父子之情,不是早在你让小王氏往朕身上泼脏水时就已经荡然无存了吗?说吧,你是不是那个时候,就知道你并非朕亲生了?”
当年小王氏以带孕之身嫁给吴王世子,她毒杀亲夫,却到死都不肯说出奸夫是谁。
可她越是隐瞒,世人便越是认定,她腹中的就是太上皇的骨肉。
只因那时她时常出入皇宫,更是经常住在宫里。
小王氏乃皇后的亲侄女,太上皇是她的姑父,偏偏她又被太上皇指婚嫁给了吴王世子。
吴王带兵进京,太上皇遭遇登基以来最大的危机,虽然最后以王家满门抄斩,王皇后被废而结束,但是太上皇声誉受损,从此沉迷修仙,这也导致了后来的让位。
时隔多年,这是太上皇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提起此事,在此之前,这件事是前朝和后宫的禁忌。
永嘉帝也没想到,太上皇会提起这件事,他的眼中闪过一抹戾色。
当年他看不惯太子赵显,明明他比赵显更加优秀,可是那些老臣却看重赵显,完全不把他放在眼里。
老的不行,他便去拉拢年轻人,他盯上了吴王世子。
那时吴王世子已经到了年纪,成亲之后便要回吴地了,正是拉拢的好时机。
他对吴王世子示好,可是吴王世子却根本不吃这一套,丝毫不留情面,并且言语之中,直指他想图谋太子之位。
他恼羞成怒,便想到了与吴王世子订亲的小王氏。
小王氏性格活泼,吴王世子严肃木讷,小王氏不喜吴王世子,对这门亲事更加不满,而他那时早已有了正妃侧妃,于女色上经验丰富,小王氏经常出入后宫,想要打听她的喜好并非难事,他投其所好,两人一拍即合......
见永嘉帝不语,太上皇冷笑:“小王氏杀死吴王世子之后,是你让人制造舆论,将矛头指向朕,让朝野上下都认为,吴王世子之死的原因是朕不伦!
那时朕怀疑过你,但是朕又给否了,因为朕错信你与朕之间的父子之情。
赵玄,现在想来,那个时候,你便已经知道自己的身世了吧?”
“没有,没有!”永嘉帝否认,这一次他没有说谎,至少是在那个时候,他从未怀疑过自己的身世。
从小到大,虽然父皇看不上母妃,但是对他却是很喜欢的。
甚至很多时候,父皇对他的宠爱超过了太子。
更重要的是,太子生母已逝,没有外戚支持。而丽太妃虽不受宠,却活得好好的,更重要的是,丽太妃背后的魏家,虽然手中没有实权,但却是老牌贵族,丽太妃虽然是从旁支过继的,但是魏家对他这个皇子,却是不遗余力支持的。
那时,他对魏家是亲近并且感激的。
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厌恶起魏家的呢?
是在他登基之后,那时魏家的老家主去世,新任家主以舅舅自居,倨傲自大,他一怒之下,将魏家男丁以这样那样的理由外放做官,在京城,就只余下了嫁进宝庆侯府的魏老夫人。
而丽太妃没有了太上皇的压制,贪婪愚蠢的本性便暴露出来,一味索取,一哭二闹三上吊,为魏家和宝庆侯府谋取利益,却让他去收拾烂摊子。
他烦了,厌了,对魏家和宝庆侯府越发纵容,并且暗中做了手脚,魏家男丁越来越废,而宝庆侯府的朱玉更成了一无是处的纨绔。
这些年来,魏家再无一个成器的子孙,而朱玉更成了过街老鼠!
这当中虽然有他的手笔,但更重要的,则是无论魏家还是宝庆侯府,打从根子上就烂了。
他是胜利者,一直都是!
他战胜了赵显,战胜了自己的父皇,战胜了那些外戚,他坐稳了皇位!
永嘉帝迎上太上皇斥责的目光,他的眼中是与生俱来的凉薄。
“父皇,您有一位强大的母后,她为您披荆斩棘,浴血奋战,您只需躲在她的身后,便能顺理成章高坐朝堂之上,而我没有,我的母亲只会给我拖后腿,制造各种麻烦。
可是父皇,最终我还是取代了您,这就足能证明,我是天生的王者,而您不是。
父皇,您没有帝王应有的睿智,更没有尽到帝王应尽的责任。
如果没有戚太后为您整肃朝堂,没有她为您留下的老臣,您能稳坐朝堂二十年吗?
您看,戚太后去世之后,您的一切就一塌糊涂,就连丽太妃,都能在您的眼皮底下偷梁换柱,可笑吧,荒唐吧。
再说丽太妃,如果不是因为您宠爱孟淑妃,她又何必做出这件事来?
这一切都是因您而起,您才是原罪。”
太上皇已经不是第一次被人撕下脸皮了,早在童州时,就被赵时晴撕过一次了,不过这是两码事,在他看来,赵时晴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且,和他没有利益冲突。
可是永嘉帝就不同了,这是他养大的,是杜鹃鸟,是被他不耻的野种。
现在这个野种却在指责他,说他不配做帝王。
一股怒气冲上天灵盖,太上皇只觉眼前一片恍惚,他的身子晃了晃,落入一个单薄却温暖的怀抱。
鼻端传来清凉的幽香,太上皇的气息渐渐平和下来,赵观月抱着他,轻声说道:“皇祖父,您在位时,没有枉杀过一个人,您知恩图报,太皇太后留下的老臣全都得到善终,您善待百姓,多次减免苛捐杂税,您知人善用,提拔了一批没有背景的能吏,更重要的是,您在位二十年,没让胡虏抢走一寸土地,您守成持重,宽厚仁慈,太皇太后在九泉之下也会以您为荣。”
赵观月知道,戚太后对于太上皇的影响巨大,只有抬出戚太后,才能令太上皇心安。
赵观月更知道,永嘉帝在这个时候故意激怒太上皇是为了什么。
就在刚刚,太上皇差一点就落进他的圈套。
一旦太上皇倒下,场中形势便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福王也好,禄王也罢,他们压不住永嘉帝。
王大伴飞快地跑出去,片刻之后,韩院使便进来,手中银针飞快地刺进穴道,太上皇眼中的雾气渐渐褪去,苍老的眼睛里重又有了光芒。
永嘉帝冷笑,再次看向门口。
紧闭的大门砰的一声从外面撞开,一群黑衣人冲了进来。
为首之人冲着永嘉帝抱拳行礼:“我等山门中人遇到阻拦,耽搁了一会儿,护驾来迟。”
永嘉帝颔首,指向赵观月:“将此子拿下!”
赵观月微笑,巍然不动,忽然,一道巨大的铁网从天而降,将永嘉帝和皇后,连同那些黑衣人隔在外面,当然还有被五花大绑的三皇子,和还在嘤嘤哭泣的丽太妃。
太上皇既然能在这里昏迷,引得永嘉帝来此,这里便早有准备。
而这道机关是无极观以前就有的,当年太上皇经常来这里,而无极观的守卫远不如宫中,当时的观主精通机关之术,担心太上皇会在观中遇险,便设计了这个机关,可惜机关制成之后,太上皇便再也没有来过,直到多年之后的今天,方有用武之地。
望着一网之隔的众人,永嘉帝握紧拳头,今天,他从一开始就上当了。
他以为三皇子计谋得逞,以为太上皇是真的中毒,却没想到,太上皇将计就计,早有防备!
只是这件事究竟是如何泄漏出去的呢?
在此之前,这件事只有他和三皇子两个人知道。
他是不会泄漏的,那就只有三皇子。
果然是个废物!
永嘉帝还真是冤枉三皇子了,三皇子也奇怪啊,他也不知道这件事是如何泄漏的。
此时,神鸟大将军在三皇子府里饱餐一顿,恋恋不舍地离去,深藏功与名。
他还挺喜欢这里的,可惜了,他娘说了,以后这里不能来了,来了也没有满汉全席了。
韩院判家传绝学,没等病情发作便已经施针,太上皇已经缓了过来,韩院判对赵观月说道:“太上皇没有大碍,以后切忌动怒。”
赵观月谢过韩院判,便听太上皇问道:“这些黑衣人,就是你们说的那什么山门?”
赵观月点头:“正是,山门乃是前朝皇室所创,赵玄得知他们的底细,便以此要挟,令山门归顺于他,这些年来,山门为他杀了很多人。”
太上皇有些遗憾:“可惜晴丫头不在。”
原本商议这个计划时,赵时晴是自告奋勇要来现场的,最终被全票否定,她被剥夺了今天的出场机会。
“太上皇,臣来救驾!王前程已死,御林军待命!”
定国公和卫国公一身是血站在门口,定国公手里还提着一颗人头,御林军首领王前程的人头。
永嘉帝眸光一暗,王前程和路乾一样,都是他一手提拔的。
御林军里的头目,大多都出自武将之家,而定国公府和卫国公府本就是大雍朝的两大将门,在武将之中地位超然,王前程一死,御林军其他人自然就倒戈了。
“太上皇,臣救驾来迟,京卫五大营集结,臣带两营人马进城,已将无极观包围,只等太上皇一声令下,其他三营便进城护驾!”
永嘉帝眼中现出杀意,来的竟然是昌平伯!
“昌平伯,朕待你不薄!你难道忘了,是谁把你发配边关二十年,骨肉分离的,又是谁调你回京,让你掌管京卫,你就是这样为朕守护门户的?”
昌平伯目光坚定,一字一句:“皇子玄,你莫非忘了,昌平伯府的爵位是怎么来的?昌平伯是太祖皇帝亲赐的爵位,我昌平伯府世世代代忠于的是太祖子孙,守护的也是太祖江土,太祖的门户!皇子玄,你配吗?”
定国公和卫国公对视一眼,两人都表示佩服,这位索性连赵玄都不叫了。
不是皇帝,也不是赵玄,他只是皇子玄,若不是昌平伯来晚了,不知道徐昆这个名字,肯定现在说出来的,已经是徐玄了。
路乾死了,王前程死了,御林军和京卫五大营全部倒戈,留给永嘉帝的,就只有这二十多个山门中人。
而这些山门中人能在重重包围中来到这里,谁又能说这不是一个圈套呢。
人家张开了口袋,让他们钻进来。
永嘉帝后退两步,大势已去,这一次,真的是大势已去!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听闻太上皇中毒的消息时,他一定不会兴冲冲地赶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