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姑射山满眼翠绿,合作社的育苗大棚里,“姑射粉”蔷薇正处在量产前的关键期。大弟蹲在苗床旁,眉头却拧成了疙瘩——刚抽芽的枝条上,竟出现了零星的褐色斑点,用手一碰,嫩芽就蔫了下去。
“怎么回事?”小零刚从县城送完鲜花周边回来,一进大棚就看见大弟焦急的样子。大弟指着病芽,声音发紧:“姐,这像是立枯病,之前在学校学过,要是控制不好,整批苗都得毁了!”
立枯病?小零的心瞬间沉了下去。这批“姑射粉”是合作社今年的重点项目,不仅和省城三家花店签了预售订单,还计划在六月的省花博会上展出。她立刻掏出手机,给农科院的刘技术员打去电话,对方听完描述,让他们立刻隔离病株,用恶霉灵溶液灌根,还说会当天赶过来现场指导。
挂了电话,小零和大弟立刻动手,把有病害的幼苗小心翼翼地移栽到单独的育苗盆里,再用消毒后的剪刀剪掉病枝。小富闻讯赶来时,手里还拎着刚从农资店买的消毒喷雾:“我跟王主任说了情况,他让县农技站先调了一批药过来,先用着应急。”
三人忙到傍晚,才把所有病株处理完。刘技术员也赶了过来,仔细查看后松了口气:“还好发现得早,只是初期感染,只要坚持用药,再控制好大棚湿度,这批苗还能保住。”他蹲在苗床旁,手把手教大弟调配药剂:“恶霉灵和水的比例要严格按1:500,灌根时要绕着根部浇,别溅到叶片上。”
接下来的一周,大弟几乎住在了大棚里,每隔六个小时就给幼苗喷一次药,还定时记录温度和湿度。小零每天早上都会去大棚帮忙,看着原本蔫掉的幼苗重新冒出新绿,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张婶和赵嫂也常来帮忙,张婶还特意煮了绿豆汤送来:“大弟,别太累了,身子垮了可不行。”
就在“姑射粉”终于恢复长势时,清水村的王大哥找上门来,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纸条:“小零,我们村想跟着你们种鲜花,这是村里十户人家的名字,你看能不能收下我们?”原来,上次小富帮他们卖向日葵后,村里不少人都动了种花的心思,还特意去合作社考察了好几次。
小零和小富、大弟商量后,决定帮清水村发展鲜花种植。小富负责帮他们规划大棚位置,大弟则制定了详细的种植计划,从选种到育苗,一步步教;小零还特意印了《姑射山鲜花种植手册》的修订版,送给清水村的农户,手册里新增了“姑射粉”的种植技巧,还有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六月初,“姑射粉”终于迎来了首次采收。粉色的花瓣带着淡淡的香气,花茎粗壮,花期比普通蔷薇长三天,刚送到省城花店,就被一抢而空。陈经理特意打来电话:“这花太受欢迎了,下个月再给我送五百束,我要放在所有门店的显眼位置!”
省花博会开幕那天,小零带着“姑射粉”去参展。展台前围满了人,有同行来打听品种,也有游客拍照打卡。一位来自上海的花卉经销商,当场就和小零签了合作协议:“我想把‘姑射粉’引进上海市场,你们能保证供应量吗?”小零笑着点头:“我们正在帮邻村扩大种植面积,以后供应量会越来越大。”
花博会结束后,小零和小富、大弟站在合作社的大棚前,看着连片的“姑射粉”绽放,心里满是成就感。大弟掏出一张图纸:“姐,我想在合作社建个组培实验室,这样就能培育更多新品种,以后咱们不仅有‘姑射粉’,还能有‘姑射红’‘姑射白’,形成咱们自己的特色系列。”
小零接过图纸,看着上面详细的设计方案,眼眶有些发热:“好,咱们就建实验室!以后咱们不仅要自己种花,还要培育出更多适合北方山区种植的花种,让更多乡亲跟着受益。”
这天晚上,合作社和清水村的农户聚在一起,举办了一场简单的庆祝会。王大哥举着酒杯,激动地说:“谢谢小零和小富,要是没有你们,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找到致富的路子!”小零笑着说:“咱们都是一家人,以后要一起把姑射山的鲜花产业做大,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月光洒在连片的大棚上,照亮了粉色的“姑射粉”,也照亮了乡亲们脸上的笑容。小零靠在小富的身边,看着远处的姑射山,心里满是安稳。她知道,未来还会有新的挑战,但只要他们一家人在一起,和乡亲们一起,就没有什么困难能克服——姑射山下的鲜花,会开得越来越旺;他们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这山里的故事,也会一直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