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隐秘的小包间,四大家主齐聚。
这小小的聚会,搞到现在已经变成常态了。
柳家主有时候竟然开始考虑,以后自己年岁大了退下来,是不是要找个继承人过来顶替自己。
以前他们四家齐聚,嘴上说是团结互助一致对外,但心里都是各怀鬼胎,先坑队友一波,坑不了再说。
后来他们发现,自己填坑的速度根本赶不上宫里那位主子整活的速度。
很多时候,他前脚刚刚给队友挖好坑,后脚那位主子就把他一脚踹进刚刚自己挖的坑里,与队友面面相觑。
现在年纪大了,实在折腾不动了。
这个小聚会,从一开始如何为家族谋取利益,变成了如今复盘大会。
复盘一下最近家中有没有不孝子弟惹出什么祸端,有可能被瑶初光抓住,来一波借题发挥啊!
或者瑶初光最近在关注什么事,她为什么会如此关注这个事。
就好比这次,四大家主知道瑶初光近期最关心的肯定是与这些藩属国签订盟约的事。
对于瑶初光会如何推进此事,他们并不清楚。
按常理来说,大部分会因为齐国的军力不会干这种以卵击石的事,但你就是架不住有那么几个刺头。
对待刺头还有那些蠢蠢欲动想搞事或者拱火的番邦,最快见效的法子就是杀鸡儆猴。
刀子举着不落下,时间久了别人就会以为那只是个摆设。
但这刀子又不能随便落,总不能说因为不归顺齐国就攻打人家。
战要打,但必须师出有名。
四大家主有些拿不准的是,瑶初光会用什么名?
以前皇帝想攻打那个国家,找不出理由,就会派个辈分高的使臣出使该国。
然后这位使臣就会因为各种原因,被该国处死。
皇帝就会悲痛欲绝,这使臣可是皇帝异父异母亲兄弟,不能为他报仇,皇帝还是个人吗?
所以瑶初光会选谁当使臣,出使那个刺头国家。
“最近暗卫又破获了一宗大案,抓到了叛党云氏。”柳家主觉的这事有些蹊跷。
“听说是前西周的丽妃告发的。”庆家主紧随其后道。
“这云氏不是丽妃的姑姑吗?听说当初还是云氏花了一大笔银子,把丽妃赎出宫的!”吴家主也有些不解,这两人怎么突然就闹翻了?
“一群乌合之众,因利而聚,自然也因利而散。”萧阁老眼中闪过不屑道。
吴家主想想觉的有道理,丽妃这种从小锦衣玉食被人伺候长大闺阁女子,那吃过什么苦头。
哪怕当初西周覆灭,她也是前西周皇室仅剩的血脉,孩子的母亲。
那时候云氏能拿出大笔银子来赎她,说明云氏不缺银子。
只要有银子,哪怕生活没有以前那般奢侈,但也吃不了什么苦头。
而现在,叛军头子傅景瑞已经伏诛,云氏没有了靠山。
云氏族人死的死,走的走,哪怕手里还剩些银两。
云氏如果没有其他进项,那也是坐吃山空。
估计丽妃是吃不了这个苦,又看到自己另外一个儿子周明瑞,备受陛下器重,小小年纪就出任户部侍郎,官途一片坦然。
丽妃想回来投靠自己儿子,但她现在的身份又是叛党。
所以出卖了她的姑姑云氏,换取陛下的特赦令,恢复平民身份。
这么一想,还真是忘恩负义让人不耻。
柳家主没了讨论兴趣,换了一个话题道:“既然不知道陛下会选谁家,那陛下会选那个番邦国下手?”
“当今天下,有能力与齐国对抗的番邦少之又少,也就羌逻国与阚国尚有一战之力。”萧阁老思索一番给出两个选择。
吴家主一听对于这个阚国,他还真有不少消息。
“这个阚国我知道,他们那边土地肥沃,盛产稻谷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说着吴家主眼中闪过一抹幸灾乐祸之情:“这阚国的老国主,子嗣艰难年过半百膝下就只有一儿一女,小皇子今年才五岁。”
庆家主一听忙问道:“那公主几岁?”
如果是以前,庆家主是不会多此一问的,皇帝都这么大岁数了,估计是等不到小皇子成年了。
到时老皇帝一死,主少国疑,最后掌权的必定是摄政王或者太后。
现在出了瑶初光这么个异端,谁还敢小看公主,万一又出来个瑶初光二号呢。
吴家主自然知道庆家主关心什么,但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瑶初光,又不是瑶初光行公主就行的。
“公主年十九,老国主给公主招了个驸马。”
柳家主听到有个驸马时,立马品出味来了。
老国主估计是觉的自己挺不到小皇子成年,自己一走小皇子估计立马被那些世家贵族吃的骨头渣子都不剩。
所以老国主必须给公主找个可靠的婆家,到时自己一走,公主才有能力护住小皇子。
这驸马人选肯定不能是世家子弟,这和羊入虎口有什么区别。
到时自己一走,世家直接把小皇子弄死,公主就是仅剩的先帝血脉。
那公主的孩子就是下一任国主,那身为下一任国主的父亲,是不是可以先帮自己未出生的儿子接管阚国。
不能是世家子弟,那就只能选没有家族但有能力的才子。
“所以老国主给公主选了一个青年才俊,然后大力扶持培养?”柳家主推测道。
吴家主点点头道:“确实,可惜老国主还是看走眼了,没想到驸马狼子野心,就连世家都束手无策,驸马前阵子直接起兵造反,诛杀了老国主。”
庆家主察觉到这或许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那公主和小皇子呢?”
吴家主摇摇头道:“下落不明,听说驸马已经成为阚国新一任国主,但还是有不少反对声音。”
想了想吴家主又补充道:“有个小道消息,听说阚国的公主带着小皇子,逃跑的方向是齐国,说公主想寻求陛下的帮助。”
果然如此,这事若是放在往常,两国之间无亲无故,哪怕瑶初光身为女子怜悯同为女子的公主,最多就是收留下公主,保住公主的性命。
但公主出现的时机正正好,齐国正愁着没有借口收拾刺头立威,公主就主动送过来了。
出兵帮公主夺回皇位,名正言顺拨乱反正。
而且顶着公主正统身份的大旗,阚国守旧派也会支持公主,瞬间少不少潜在的阻力。
最后哪怕帮公主夺回皇位,公主要想让小皇子坐稳这个国主之位,必定对齐国唯命是从。
无论从道义上,还是实际收益上,帮公主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公主的出现,于齐国而言简直就是瞌睡了送枕头。
萧阁老突然问道:“那另外一个羌逻国是什么情况?”
吴家主想了想出使的官员传回来的信息道:“这羌逻国道没有头铁说不愿臣服齐国,但他们那盛行奴隶买卖,国库大半收益都来自于奴隶买卖,而且有人祭的传统与风俗。”
这话一说大家瞬间明白,奴隶买卖虽然齐国不提倡,但也不禁止只要买卖双方同意就行,不能强买强卖。
陛下最厌恶这些神神鬼鬼的东西,更不能容忍人祭这种事。
而羌逻国两个都精准踩中陛下的雷区,羌逻国不同意废除人祭仪式。
不过目前对比起来,还是出兵帮阚国公主收益最大,所以吴家主他们都倾向于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