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长恭,高澄第四子,23岁,兰陵王,开府仪同三司、肆州刺史。
据说,高欢的子孙中,高长恭最完美继承了爷爷奶奶长相的优点。
他身高1米95,身材高挑精壮,面相俊逸略显柔美。
最主要的是,此子上马能杀敌,在万千敌军中取上将首级;下马可从文,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上年,高长恭随段韶一起,主要在北方对付突厥骑兵的扫荡。
如今,他奉皇帝命令,率2万精骑兵,与斛律光的3万军队一起,先行南下,救援洛阳。
斛律光、高长恭大军抵达邙山后,没有贸然参战,而是先扎营构筑营垒。
……
12月初。
晋阳行宫,皇帝高湛与大司马段韶,正在分析战局。
高湛:“大司马,朕错看了宇文护。这家伙忘恩负义,将来必定不得好死。”
段韶之前曾提醒皇帝:得到宇文护承诺才放他母亲阎妃走。
现在,阎妃都回到长安了,再提这茬已无意义。
段韶于是道:“陛下,即使宇文护给了承诺,他母亲回家后,微臣以为他也会撕毁诺言。”
高湛点头:“爱卿言之有理。毕竟,洛水之誓后,这年头,毁个把承诺根本不是事……”
他顿了顿,接着道:“大司马,如今突厥人陈兵北境,虎视眈眈;北周大军已经开到洛阳城下。而王士良、萧泰这两个狗东西不战而降。虽然独孤永业顶住了尉迟迥一个月,斛律光、高长恭也赶过去了,但洛阳形势依然十分危险。大司马,朕想亲征洛阳。对此,你怎么看?”
段韶眉头一挑,对这位喜欢瞎掰的皇帝,心里生出佩服。
此君在其它方面任意妄为,但在军事方面从不含糊,也很睿智。
段韶抱拳答:“陛下,臣敬佩无比。突厥犯边不过癣疥之疾,北周入侵才是心腹大患。北境三州,幽州、燕州、恒州,突厥人来来回回抢过几回了,臣以为他们再来,咱们的损失也就那样。陛下,臣请率并州军疾驰洛阳,与北周军决一死战!”
高湛道:“好!大司马,朕命你为南道大都督,率一万先锋军急赴洛阳,总领这次洛阳决战。朕亲率5万大军随后赶来。”
段韶立正挺胸,抱拳躬身行礼:“臣遵旨。”
……
12月初3,段韶率一万精骑出发。
初5,皇帝率5万骑、步混合军出发。
初8,段韶与斛律光、高长恭在邙山会师。
初9,段韶率几百卫士登上邙山之巅,视察战场。
北周军发现了他们,立即发起包围。
段韶当机立断,派传令官到斛律光、高长恭军营下令:主帅段韶部为左军,高长恭部为中军,斛律光部为右军,全面出击。
北周军发现北齐军异动,也全面迎战。
北周军以步兵为先锋,向邙山山顶推进;骑兵为中军,沿着邙山河谷向北前进、策应。
段韶命令:左、中、右三军先齐头并退,让北周军爬山涉水,消耗体力。
一个时辰后,北周军人疲马乏时,段韶下令全军冲锋。
北齐军居高临下冲下来,北周步兵一触即溃,骑兵勉强应战、砍杀。
高长恭一马当先,冲在本部最前面。
这是他的一贯作风,也是他麾下军士愿意随他拼死杀敌的原因。
由于面相太柔,高长恭戴着一副铜质面具。
高马银甲、鬼面长刀,不得不说,战场冲杀时的高长恭,显得异常鬼酷。
他杀得兴起,越冲越深入,渐渐身后只有500多骑,一路击穿北周军阵,直至金镛城下。
金镛城守将独孤永业,只见到一位鬼面将军率几百骑兵杀到城下,却没认出他是谁。
所以尽管这队人马被北周军围攻,独孤永业也不敢下令开城门让他们进城。
高长恭只得解下面具,向城墙上喊话。
高长恭露出真容的刹那,金镛城上下,敌我双方士兵见到一个白面美男,内心无不感叹。
金戈铁马、热血断肢,与这惊世容颜,反差太大了。
高澄恭人脸识别成功,加上他的喊话,独孤永业及坚守一个多月的金镛城守军,这才得知晋阳援军终于到了。
巨大喜悦之下,金镛城守军群情激昂,士气大振。
城内外齐军立即默契配合,对攻城北周军发起进攻。
斛律光率城下铁骑来回冲杀,独孤永业指挥城上箭弩暴射。
北周军人数急遽减少,阵型散乱。
攻城统帅尉迟迥见此,只得下令撤退。
金镛城围困得解!
高长恭孤军深入,神兵天降,以滔天杀戮解金镛城之困,一战成名!
当世音乐家以此情此景谱写一曲《兰陵王入阵曲》,很快风靡全国,并流传后世。
趁着金镛城胜利势头,段韶、斛律光也没闲着,他们与洛阳城几位大将一起,对北周军达奚武、宇文宪、王雄部展开全面反攻。
北周军全线溃败,北齐军俘虏的敌军,缴获的战马、武器、粮草不计其数。
其中,北周柱国大将军王雄,与北齐落雕大都督斛律光遭遇。
双方硬拼无数回合,斛律光身边三位猛士被王雄挑杀。
斛律光自知不敌,策马掉头而逃。
王雄拍马执矛紧追。
王雄战力强过斛律光,想生擒对方获“斩将”头功。
斛律光的杀手锏是弓箭。
他使劲鞭马快逃,跑顺之后,挽弓搭箭、回身松手。
一箭正中王雄脑门。
作为北周开国大柱国,王雄也不是等闲之辈。
中箭之后,他竟然策马转身,疾驰而逃。
直到进入本方军阵中才倒地气绝。
斛律光死里逃生、反杀了敌军主将后,信心爆棚,领军极限冲杀。
后来,斛律光部斩首3000头颅,以其在金镛城门口筑起京观。
北周军全线溃败,还陨落了一位大柱国,全军士气低落至极。
齐国公宇文宪下令分发财物,安抚将士、稳定军心,以图明日再战。
达奚武则认为周军士气已失,而齐军气焰正高,此时应该先退回关中,休整后再来。
两人为此争吵起来。
最后,在征询中下级军官意见后,年轻气盛的宇文宪让步,采纳老将达奚武意见,全军回撤。
得知主力撤退了,白得两州的权景宣下令大肆抢掠一番后,也率军撤走。
北边的杨忠和突厥可汗俟斤,他们这次并没急着南下攻打北齐城池,而是一起驻军沃野镇,派出使者去北方各州郡,挨家挨户征收军粮和税钱。
二人捞了个盆满钵满时,听说洛阳邙山之战中北周军大败撤退,二人也匆匆分了财物,各自撤回到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