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护收到高湛来信,非常激动。
因为,宇文护是个大孝子。
自从大哥宇文什肥被高欢杀死后,宇文护无时无刻不挂念着母亲,也为大哥家眷担忧。
他执掌西魏、北周大权后,多次派人潜入晋阳,打探母亲及大嫂、侄子们消息。
也曾谋划抢回她(他)们。
可高家人看管得实在太严,宇文护派出的几拨人都失败了。
宇文护也曾派使者到邺城,向齐国提出过正式交涉。但遭到拒绝。
现在,齐国皇帝主动提出送还母亲及大嫂等人,这让宇文护如何能不欣喜?
只是,高湛的条件是北周罢兵,不再联合突厥攻打北齐。
这点让宇文护有些为难。
因为,伐齐计划是与突厥约定的共同军事行动。
北齐单方面停止计划,对突厥不好交代。
……
晋阳方面,段韶领军驻雁门关,防御突厥南下;斛律光依然驻守平阳,监视北周军动向。
对于皇帝高湛送还宇文护之母、换取和平的想法,斛律光表示支持,段韶则谏言一定要先签和约再放人。
高湛颇具侠之思路。他觉得宇文护是大孝子,自己既然决定送还其母,那就索性大方一些,直接放人再说。
于是,564年6月,高湛不理会段韶谏言,派人护送阎氏及大儿媳、孙子、孙女们,经运城到风陵渡,乘船向关中而去。
……
宇文护正在苦恼之际,忽然接到急报,说母亲及大嫂一家人乘船已经进了渭水河道,放声痛哭之后,亲自率军前往接应。
接到多年未见的老母亲,以及大哥遗孀、子女们,宇文护叩拜高堂、参见寡嫂、抚慰侄辈……等等,不提。
宇文护将母亲安置在自己居住的院子里,朝请暮省,有时亲自伺候,弥补这么多年缺失的孝心。
至于伐齐之事,他暂时搁置一边。
突厥方面催促时,宇文护找些借口拖着。
不得不说,高湛对宇文护心态的揣测,还是有点准的。
他先放人再谈事的做法,击中了宇文护的软肋。
……
564年8月,俟斤得不到宇文护准信,便不予理会,决定单独出兵南下,到北齐打草谷,抢夺秋收果实。
8月13日,俟斤率10万大军攻入幽州,大肆抢掠一番后满载而归。
9月,突厥兵再次南下,企图扫荡燕州、恒州。
段韶率军与突厥兵多次交战,互有胜负。
……
对于高湛送还母亲的诚意,和俟斤邀约伐齐的盛情,宇文护几经踌躇,最后,国家大义战胜了个人私谊。
他觉得边境安全更重要,不能对突厥这个强大盟友失信。
因为,突厥可以联合北周攻打北齐,同样也可以联合北齐攻打北周。
于是,宇文护决定再次出兵。
564年10月,北周征召20万府兵,兵分三路伐齐。
上路军,少师杨檦领2万人马,入河东,攻打轵关(太行八陉第一陉),切断晋阳与洛阳行军通道。
中路军,大冢宰宇文护亲率主力13万大军,出潼关向东进发。
其中,柱国尉迟迥领10万先锋军,直扑洛阳。
下路军,大将军权景宣率3万人马,由华山南路出荆州,进攻悬瓠城(驻马店汝南城)。
此外,杨忠带着2万部曲北上,去接应突厥老朋友。
11月初10,尉迟迥包围洛阳,宇文护进驻弘农。
上路军出兵后,遇到的抵抗力量不强,一路摧枯拉朽进军顺利。统帅杨檦开始飘起来。
11月20日,北齐东安王娄睿在轵关击败北周上路军。
上路军被斩杀小半、俘虏大半、少数逃走。
杨檦被俘后投降北齐。
宇文护阻拦晋阳军援洛阳的计划失败。
……
北周二次伐齐的上路军全军覆没了,权景宣的下路军呢?
12月初,权景宣包围豫州。
北齐豫州刺史王士良听说洛阳被围,心里开始动摇。
他的小舅子董远秀是个商人,经常往来于长安、洛阳、悬瓠城之间,此刻正在悬瓠城中。
刺史姐夫向董远秀征询关于北齐~北周战事的看法,董远秀便说:北齐在高欢死后,儿子们挨着个弑兄屠弟,皇位都坐不久。这样的朝廷哪有希望?
王士良出身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与琅琊王氏完全不同。
琅琊王氏重视故国,而太原王氏只在乎旧土。
不管城头变换什么大王旗帜,只要保证本家族利益,太原王氏就以自家土地、人口、佃户、武力等为筹码,与对方合作。
曹魏变成司马晋,晋变成拓跋北魏,北魏变成高家东魏、北齐……国家主人一茬一茬换,但太原王氏的地位总是稳如老狗。
王士良判断:高氏北齐差不多要走向末路了。不管宇文家江山能不能长久,先投靠北周再说。
于是,王士良很自然地举起白旗,开城门欢迎权景宣入城,接管豫州。
永州(湖南零陵)刺史萧泰,原来是南梁湘州刺史萧绎的部将,后来投降东魏。
他见王士良投降了,不等权景宣来攻,就主动联络对方,向其投降。
权景宣简直运气逆天,没发一箭,就占领了豫州、永州。
权景宣将王士良、萧泰及二人的亲卫一起送往长安,把他们的军队打散,编进自己军中。
……
与此同时,洛阳方面,北周中路军的齐国公宇文宪、郑国公达奚武、庸国公王雄、蜀国公尉迟迥,都已屯兵于邙山。
宇文护命尉迟迥攻打洛阳卫城金镛城。
当时,洛阳守将是洛州刺史、段韶之子段思文,副将是行台尚书独孤永业。
北周军攻来时,独孤永业主动要求驻守最危险的金镛卫城。
尉迟迥率大军向金镛城猛攻。独孤永业指挥守军针对性还击。
北周大军将高欢当年攻打玉壁城的招式,几乎全部试了一遍。
一个多月过去了,双方死伤军士无数,金镛城依然还在独孤永业掌控之中。
而北齐VS北周军伤亡比例是1:3。
即:北齐死伤1个,北周死伤3个。
之前,北周上路军的覆灭,为晋阳援军打开了行军通道。
独孤永业指挥的金镛城守卫战,又为援军到来争取到了宝贵时间。
12月底,北齐大将军斛律光为主将、兰陵王高长恭为副将的5万骑兵,一路风尘仆仆,终于渡过黄河,赶到邙山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