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毕业似乎没什么好说的。就那样毕业了。
千冢说,小宁对后来的事情似乎失去回忆的激情了。不过以后可能会在某些电信号刺激下激发某些神经元又抖落一些残片。
可能对小宁来说,学业上的成功是水到渠成,连惊险都没有了,只是一步步地完成。对于小宁这种爱学习的勤奋学生,完成国家规定的任务太容易了。她却发现那么多人完成不了,她真的很奇怪。那么容易做的事情,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拿不到学位呢?甚至有人精神出问题,还有人跳楼。理科的论文她不了解,文科的论文就是资料积累加辛勤写作,每天一点地做下去不就是了?
实际上,她没有真正理解过因为论文跳楼自杀的前男友,让她心痛的是他的爱。
很简单,她的精神问题与王俊青的精神问题不是一回事。她的精神问题很可能使人奋进,而王俊青的抑郁症却使人丧失活着的勇气。
所以,我们是不是要替小宁感谢下她的口吃,各位看官各位读者和可能的评论者?
博士毕业实际上可没那么简单。从小宁后来的零星讲述中能看得出来,一篇十几万字的博士论文可不是那么好写的,想好一个可行的题目,要看几百本书和几千篇论文作为前期准备,还要串起来,做一个合理的规划,搭起一个符合逻辑的结构,还要尽可能有新意有深度。达不到要求导师就不同意毕业。
千冢上面说,口吃实际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她。可以这样说,口吃的心理障碍和精神病之间的关系,类似《天龙八部》里的段誉吞下了剧毒的莽牯朱蛤,就是口吃的神级作家金庸想象出来的类似癞蛤蟆的万毒之王,结果形成了段誉的百毒不浸之身。金庸老头真不简单,中国传统文化功底极其深厚,此处他的想象很有道家和中医的意蕴,相生相克的原理他手到擒来,类似现在打疫苗,实际就是先中毒,然后就对毒免疫,小宁的口吃无意中起了这样的作用,对说话本身的害怕帮助小宁抵抗了其他大部分的精神病症。但代价却也相当大,就是一辈子都要在口吃阴影的笼罩之下。
她能历经生死劫难,每天都徘徊在生死边缘那么多年,她想起来,自己是太苦了。但也正是它让自己坚强。
它在某一方面也成了一个巨大的护盾,让自己免受其他的伤害。她对自己说。
口吃是护盾?小宁自己都笑了。现在仔细想想,福兮祸所依,祸兮福之所伏,或者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口吃真的害了自己一生,但也真让自己顽强地活了下来,从而免于再受抑郁症等精神问题的折磨。当年写博士论文,她其实也在崩溃的边缘。一面是论文,一面是担心工作,还要陪陈远玩。当然玩是开心,是调剂,但也耽误时间。
小宁每天坐电脑前,经常感觉脑子都僵了,真想砸了电脑,不要学位了。但是,她想起自己的口吃,她就必须要奋斗。她不能停下。她没资格停下。
口吃在她博士第三年时仍然是沉重的压力,她虽然平时好了很多,但对于打电话、坐出租车、问路、回答问题还是心理压力极大,仍然经常口吃到说不出话来。
想起口吃,她的心中有一个痛苦指数的大致衡量标尺。她衡量痛苦指数的方法也简单,就是想想口吃,心里有多沉重,再想想论文,有多沉重,一秒内几个来回,她还是感觉口吃的压力远大于论文的压力。就是说,口吃的痛苦指数还是远高于论文的痛苦指数。当然爱情的痛苦指数要高得多,但那是另算的,无法和口吃相并列。
就这样,她还是选择坐下来写论文。
要想尽可能减少那条黑狗带来的恐惧,就只能更强大。
口吃本质上是心理问题,它的解决与抑郁症之类的重度精神问题不同,抑郁病会反复,一点挫折都可能使几年的治疗毁于一旦,口吃却是只要走上好转的道路,就基本不会再逆行,只会更好。当然彻底像正常人那样对口吃毫无感觉是不可能的,那种心理障碍会一直存在,只是对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小。
那次矫正班之行让她明白了一切,必须靠自己。
不知和她一样进班的十几个女结巴们都怎么样了,其中一个女生还很漂亮,她平时基本感觉不到有问题,但她自己就认为有口吃,因为她知道自己的心理障碍,另一个身高一米七的成熟女生也是的,很高冷的样子,谁知她也有心理障碍,不知她们现在如何了,是不是也慢慢地减轻?
实际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地位的稳固,自信心便会越来越强大,口吃会逐渐减轻。口吃的心理障碍的良药就是自信心。足够强大,就不必恐惧什么。
处于博士论文的崩溃边缘之时,她还没有足够强大。
她必须在那条黑狗的追逐下继续前行。
所以她坐下来写论文,写不出,没想法,也逼着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写。能写出来就好办。当时她已经看到过几个博士因为博士论文写不出来,放弃学位肄业而去,几番泪洒校园。还有一个同级的博士,写论文写到面瘫,像中风一样,半边脸不听使唤,整天嘴歪眼斜地走来走去,坐公共汽车出去人们都以为他得了什么传染病,吓得离他好远。她想想自己还是不错的,至少还能一天写几百一千字,虽然写得像屎一样糟,但还是能写出来字,那种一个字都不能写的才叫悲惨。
这种崩溃,和口吃的心理机制类似,用意过重,反而撕裂了自己的意志。
还好,后来导师心软,放过了她。
毕业之后三年她都没再看过论文。写就更不用说了。
千冢说,看吧,要不是口吃,小宁很可能就因为写博士论文崩溃了,就因为口吃更强大,她才只能向论文屈服。后来经历过那么多人生的重大挫折,她都再没做过自杀或自残的傻事,还是因为口吃已经挖了今生最大的坑,留下了今生再大的痛,然后,她就对其他一切挫折都不在话下,大部分是直接免疫。再大的伤害都已经伤不了她。或者能伤了她的也只是一点点,还没丢五十块钱痛苦。
博士毕业前夕,她还是又遇到了一个小人式的挫折。
一个博导,曾经多年评不了教授,因为投机政治而被打压。十年后,大学互相挖人,搞大跃进,有学校以为他很有几两才华,又一直被压制着,就要挖走他,他很得意,就以离开相威胁才评了教授。此人多年来脾气乖张,对谁都不屑一顾。估计是被嘲讽得太多了才如此不近人情。
此时小宁仍然怕长辈,怕打招呼,脾气越怪的人她越怕。这个老师之怪异,她听说很久了。导师和他关系不错,经常请他参加博士毕业答辩。小宁很紧张,这个人是绕不开的。有次在系里遇见,她想打招呼,大胆着抬头看他时,他却眼视前方,当她不存在,鼻子里却吐出一口粗气。小宁觉得有点不妙。很可能就此得罪了他。和大学时得罪看宿舍的陈老妈子一样的原因。因为不看他而得罪了他。或者如《天龙八部》里的马夫人。
就这人,得到整小宁的机会就是毕业论文。当时博士论文要有三位教授的书面评议同意答辩才能进入答辩。评审人都是导师直接找的,那时没有盲审。导师找这教授来评议博士论文。小宁想虽然平时不敢和他打招呼,评议论文那么大的事,主要是导师的面子,他还能作啥?小宁真没想到有些人下作起来就是要害死人。和那个大恶人主任一般心思。到了答辩前一天,那教授还没送给系里评议结果。小宁一听系里说,就非常紧张,要打电话问下情况。她先在纸上写好,再回宿舍去打电话。结果她结结巴巴的说了来意,他却非常气愤地训她没告诉过他什么时候交评议书。小宁张口结舌,赶快找导师。导师也没办法了,这就要答辩了,另找人来不及了,只好找系里商量,结果系里说两位教授同意就能通过了,让他写个没来及评议的证明就行。
这次是导师直接打电话给那教授。那教授才写了没有完成评议的证明,小宁顺利地进行了答辩,就毕业了。
导师做完这事,对小宁语重心长地说,人都是感情的动物,人情礼节一定要到位。
小宁脸憋得通红,说,对不起,老师,我害怕,我以后好好锻炼……
导师说,好吧,这次就这样过了。以后你毕业了,我们就是朋友。
小宁当时没明白导师那句话是什么意思。多少年以后来,她为了评职称多方挣扎的时候才明白。原来,导师在最后一次教导她上海规则:一切都要靠自己,自己强才是王道。
导师暗含的更深的意思是,离开了导师,就是长大出窝的兔子,导师也成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朋友。
多少年以后,小宁对导师的话记得很清楚。她几次评职称,无论多艰难都从没找过导师,就自己硬拼。她一生都对那个害得她差点毕不了业的教授记忆深刻。
人都是这样,幸福转瞬即逝,记忆最深刻的永远是伤害和痛苦。
小宁再一次验证了那个人生铁律,得罪一个小人真是最麻烦的事情。
但是,人生何处无小人。人生一大智慧是要学会和小人作斗争。
这个人就是整天装大人物的小人。每次讲课和答辩时,他都演讲般高谈阔论,声情并茂,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说是要学生严格要求自己,要自立自强自爱,要学会感恩,并炫耀和儿子间的和谐、公平、民主、自由的伟大的父子关系。每次都做秀非常成功,感动得学生们掌声一片。看他几年后怎么对待他自己儿子的。
他儿子不好好学习,当时学校还有很好的优惠,他靠教授的资格硬搞个名额让儿子进了这学校,结果他儿子还是不好好学习,后来又考了他自己的硕士,他又帮儿子写了很多论文,包括毕业论文,成为笑柄。就他儿子,后来居然又考博士,这次他不能招自己的儿子了,因为有规定,要避嫌,不准直系亲属考自己的博士,他就和另一个学校的一个人品极差的博导换着考,他的儿子考那个博导的,然后那个博导的女儿一年后考他的。然后俩博导各自帮自己的不肖子女写博士论文。
这叫物以类聚。他们是物,不是人。
看吧,这个信誓旦旦义正辞严地要对学生对儿子严格要求的博导却和人做这样的交易,还帮儿子写各种论文,就叫自立就叫严格了就叫民主就叫自由了?
小人的典型性格就是,同样的坏事,自己做叫情理之中,别人做就是犯罪就是该死,而且是别人哪怕偷喝别人一口凉水也该死,他自己杀了人也该天不惩地不罚。
人类的腐败基因在小人身上体现得最典型。
后来那教授为了几十万块钱被另一个高校挖走了。
再后来,越来越多的教授走穴般穿梭于各大高校,就为了换一个地方就能多拿几十万块钱。
多少年以后的小宁深深明白,人到了一定程度钱就没用了,过于贪婪的人却会和柳宗元《蝜蝂传》中的小虫子一样,贪婪到毫无知觉,见钱就想要,累死也要抢过来,从没想过要了干吗。像爱捡垃圾的老头老太,就是要捡。或者就像果戈理《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或巴尔扎克的葛朗台,反正死也要钱,要来就是存着,看着舒服。
也没什么,每个人的命运在他未出生就已经决定,哪一天走到终点基本不会改变,如何达到那一天,是命中注定,或者基因决定,说什么都没用,或者怎么说都是一个结果。
不必悲,也不必喜,生命的过程就是最基本的状态轮回而已。轮回可能是永无来日,也可能是几千万年,人类肉体分解之后,变成有机物,再被分解利用,再慢慢进化成人类。但人类个体进入能量转换的状态之后,几乎没有可能在人类存在的年限内轮回。变成千亿级数量的细菌倒有可能。从这点来看,孙悟空能一而千千而万是很道理的,想象是有根据的。
宁儿插播,我无话可说,小宁似乎已经忘了我……
各位看官,千冢老是借小宁之口大说大学教师们特别是大学教授的不好,可不是因为大学教师真的素质那么差,而是小宁的工作在大学,遇到的最多的也只能是大学老师。大学老师也不是全是好人,这是人生铁律之一,像老人不全是好人一样。而且当遇一个老坏人时,我们会说,坏人变老了。就是避免把老人都说成坏人,或者避免以为老人都是好人。同理推导,坏人在变老前也可能变成老师,只要学历和能力够,都能做老师的是吧,所以,小宁说的这些品质不好的大学老师实际是坏人变成了老师,或者是变态及精神病变成了老师,千万不要把这个坏名安到所有老师身上。同样,对于中学老师小学老师也是一样的,坏人也可能做中小学老师,也可能做幼儿园老师,甚至也可能做总统,如像特朗普。而且,还一条铁律千万要记住,知识和道德无关。知识再多都不代表道德上的高尚。道德水平是基因和家庭教育决定的。后天环境所起的作用相对较小。
可能千冢只说这一次,也可能过几天千冢还会碎嘴唠叨,各位看官,世界就是如此,人类就是如此,人类和动物都是碳基生物,基本的思维是一样的,本能之中都是私心,即为了自己活着。高学历的人中的坏人与一般大众中的坏人比率差不多。
不过小宁通过观察,发现这些教授都在执行上海规则,就是靠自己。
不管多小人,多贪婪,这些教授在该奋斗的年代都努力奋斗过,学问上都各有成就,不辱其教授之名。至于人品,那是另一回事。跟在他们后面的,应该是另一条黑狗,就是不能出人头地和光宗耀祖的悲凉。或者如王朔式的存在焦虑:你不是一个俗人!
没人的时候,小宁经常呆坐在椅子上思考这奇怪的世界。
年轻的她似乎不明白,穷人缺钱就算了,不缺钱的人为什么还如此不顾颜面?
宁儿说,冥冥中,一切都是如此。人类就这本性。纵观人类的历史,这样的人不会差的,能混得好的就这样的人,他会越来越好,越来越有钱,越来越有权力,因为他在追求这个,他做的一切都围着这个转。古代的奸臣为什么总能得势?因为对每个人来说,一个每天在你周围转十个圈子的小人远远比一个月才见你一次的有理想的忠臣重要得多。就是如此。但,人类的因果也决定了,对这些小人和坏人的惩罚也可能突然到来。
千冢说,这个外星人把我的话抢去了!
小宁说,宁儿……,你好久没出现了。
宁儿总是关联着大而化之的人类和世界,还有宇宙。她很久没出现了。小宁在闭目冥想或瞠目发呆的时候,她才可能出现一个瞬间。一动,她就像电流不稳的显像管,电子枪一抖画面一闪就不见了。她只能静静地一动都不动,才能感觉到她朦胧的存在。
宁儿再插播,你能这样思考人生的时候,基本就要进入转换程序了。好好地活吧,几十年,一百年,都无意义。给你个终极预言吧,相对于你周围的人类,你仍然会孤独一生,不管谁曾出现过,包括这个抱着一千坟狗尾巴草的家伙,你都是一个人静静地化成千亿个宇宙之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