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入川之初,兵力不足。为了维护其统治,以杀戮震慑百姓。
成都一地,就有近二十万百姓被其杀害,而其中又以青壮为主。而后,张献忠又大肆招兵,导致无数百姓逃入深山。
如此下来,更使其劳力稀缺。
而转运粮草,尤其是通过那狭窄的蜀道运送粮草正需要大量的青壮劳力。
听到这里,张献忠眉头紧蹙,没有说话。
而马元利却反驳道:“严先生,你说的是真的吗?我随陛下多年,以前我们又不是没有从四川杀向汉中过,那时也没什么粮草转运的问题啊!”
严锡命摇头苦笑,“马都督,那时的陛下手下有多少人?靠着抢掠地方都能维持基本需求。而现今,陛下可是有二十余万大军呢!就算每人每天只吃一口,那需要粮食也得堆积如山。”
马元利愣了愣,没有再反驳。
严锡命转身面向张献忠深深一揖,“陛下,向北进攻,除非突袭得手,否则就要面临长期的消耗战,我军是支撑不下去的。”
张献忠轻轻点头,摆手示意严锡命坐下,转头看向汪兆麟,“左丞相,你看呢!”
汪兆麟起身,说道:“陛下,要想北进,也是可以的。男性青壮不够,就让妇人背负粮草。如果还不够,那就让士兵携带粮草。或者,进山捕捉洞民。总之,若向北进,怎么都可以。”
众人愣在当场,没人第一时间说话。
过了半晌,刘文秀首先开口反驳道:“妇人一人能背负多少粮草?关键路程还那么远。汪丞相,你是在开玩笑吗?”
汪兆麟摇头道:“非也!昔日孙武练兵,吴王为了难为他,把自己的妃子交给他训练。吴王妃子们以此为乐,相互之间打笑嘻骂,队列不齐。孙武斩领头二妃,队列顿时齐整。要让妇人们也能如男子般转运粮草,靠杀戮即可。凡是不能完成者,立即斩杀,她们自然会卖力。”
刘文秀这时也不说话了。
汪兆麟为人阴毒,这样的办法也只有他能想的出来。
看没人再反驳自己,汪兆麟十分得意,转向张献忠道:“陛下,无论是北进,还是南下,臣都会全力支持您,并尽力做好一切。”
张献忠鼓掌大笑,“好好好,不愧是我的左丞相。你们呢!都说说,是北进,还是南下?”
这时,坐在孙可望旁边的李定国站起来道:“父皇,孩儿觉得应该南下。”
张献忠笑着道:“好,说说你的理由。”
李定国道:“原因有四。”
说到这里,李定国看向严锡命,“一、就如严丞相所言。我军若进攻汉中,秦良玉必然不会坐视不理。反之,若我军进攻川西,那贺珍很大可能会坐山观虎斗。因为李自成现在的主要目标是攻取京师,而对于崇祯皇帝来说,收复失地,对他,对秦良玉才是最重要的。”
看张献忠微微点头,李定国继续道:“所以,若南下,至少我们还有一个稳定的后方。若北进,则成都则时刻处于危险之中。这是孩儿支持南下的原因之一。”
张献忠想了一会,问道:“那之二呢!”
李定国走到大堂一侧,指向悬挂在墙上的地图道:“这第二就是距离,向南更近。到时候无论是聚结兵卒,还是转运粮草都要容易很多。”
孙可望摇了摇头,“四弟,但你别忘了。把守川西的可是秦良玉,而且川西的那些险关要堡也不是那么容易攻下的。”
李定国笑了笑,“大哥,这正是弟弟所说的第三个理由。秦良玉虽勇,但也是近七十岁的老妪了。我们昔日击败过她,现在兵强马壮,难道还怕了她不成?”
孙可望道:“昔日,我军大败秦良玉,那是因为有四川巡抚邵捷春那个废物扯他的后腿。现在崇祯皇帝加封她为忠贞侯,总揽川地一切军务,没了掣肘的她,岂是随随便便就能击败的?”
李定国摇头道:“大哥,现在的秦良玉的确少了文官的掣肘。但您也别忘了,现在她手下的兵卒却也已经不是当日的兵卒了。”
李定国看向众人,“以前,秦良玉手下的兵都是她的土司兵,只听她一人指挥。但她先败于我军,损兵近三万。后又出兵五千,让秦翼明领着前往北地增援崇祯皇帝。这些可都是她实打实的精锐白杆兵。或许,她目前手中仍有部分完全忠于她的士卒,但最多不过万人,且战力完全和昔日的那些强兵悍将不能比。”
这时,艾能奇开口道:“老四,秦良玉手下的白杆兵是少了,但其他的兵卒却多了啊!说是目前在川西,她手中兵力不下十万啊!”
李定国道:“这便是最大的问题了。秦良玉嫡系人马不过万,其他兵力却有十万之众。虽然她是崇祯皇帝亲封的忠贞侯,但天高皇帝远,那些总兵,副将,还有各种各样的土司兵,会完全听令于她吗?”
孙可望轻轻的点了点头,开口道:“老四说的对,明军内部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但老四,秦良玉在川西修建了无数垒堡,他们分兵把守总可以吧!”
李定国道:“当然可以。所以,这就要看我们了。我们要持续不断的进攻,要有先付出大量伤亡的打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给明军施压,让那些想要保存实力的明军将领不敢再硬抗死守。只要其内部生隙,我军的机会便来了。”
其他人纷纷点头,对李定国的建议便是赞同。
看着他们,张献忠紧皱的眉头也有所舒展,“老四,你不是说有四个理由吗?那第四个呢!”
李定国顿了一下,语气有些沉重的说道:“父皇,东虏已经入关了?”
张献忠不明所以,“是啊!那怎么了?”
李定国道:“孩儿感觉北地的战事不会那么快结束。甚至,孩儿觉得李自成未必是东虏的对手。若我军北进,与李自成冲突,最后很可能便宜了东虏。那样的话,还不如先尽力灭了明廷,占据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