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的不止祖大寿,在藏兵洞里窝着不下城的鳌拜得报,东城墙下的明军已经冲到城墙根开始搭梯上城时也不由惊慌了一下下。
明军主攻是南城门,他的火力布置也以南城为主,两翼则减弱不少,却没料到东翼明军这么生猛,硬生生的扛过了火力奔到城下。
不可小觑,不可小觑任何防卫的敌军,鳌拜深呼一口气赶紧传令让城东增加火力,莫让那边明军钻了空子上了城!
此时城头上的清军可谓乱作一团,头顶是暴雨般炮弹流矢,眼皮底下是蜂拥冲锋的明军,耳边是嘶吼声,惨叫声以及指挥官大呼去东墙驰援的军令…………
去东墙驰援?
莫不是……
军心有些惶恐……
城内墙下的朝鲜二鬼子们同样顶着炮弹飞矢在清军的喝骂声中不顾性命往城上补给物资,他们的内心十分复杂,有的人暗中祈祷明军一举破了城,有的人则生怕明军破了城,所以有人暗中偷懒,有人则拼劲力气……
松山堡这边打的火热,拼到了最激烈时刻,东城外马科部率先跨过壕沟朝城下涌去,但这边兵力少攻城器械也不多,即便攻上去若无友军相辅也会随时被打下来。
而南门外的主攻部队兵力最多辎重也最充足,奈何他们承受的火力也是最凶猛的,但依然已经有少部分人冲到了城下,开始部署上城。
西城的侧攻部队则中规中矩,牵制了城上的部分兵力但同时也被城上所牵制,始终在壕沟处于敌拉扯!
一鼓作气,就看着一下能啃下多少肉了。
观战的祖大寿神色凝重,第一波是绝对冲不上去的,但第一波的士气是最高的,他要用第一波的士气先蹚出一条路来!
松山堡这边激战正酣,而里许外的松山这边也到了最火热的时刻,三四道无险可守的山道关卡挡得了明军一时,岂能挡了一世。
高第的部下兵分三路,一路主攻两翼侧攻,主攻部队持盾冲锋,弓箭手紧跟其后火力压制,再后则是辎重队,抬着梯子跟着往上冲。
半柱香功夫便攻到了山顶来到了石寨跟前!
这石寨便是松山顶上的防御工事,曾经作为储粮基地以及清军指挥部,说它是寨子是因为没有兵堡的城高墙厚,但也绝非普通的村寨城寨可比,寨墙上有了望哨有射击孔还有架设了火炮。
这些火炮射程虽不远但居高临下打个几百米还是绰绰有余,其实在明军攻山时攻到第二道和第三道关卡中间的时候,寨子上的火炮便开了火,确实给明军造成了很大麻烦。
但好在明军散布范围广,而且显然寨子里的火炮数量和射程都是捉襟见肘,毕竟清军要把最好的最多的配备给松山堡以及大小凌河城还有锦州。
明军攻山时漫山遍野使的寨子里的火炮和弓箭无法集中火力,对明军火力压制力不足,然上了山顶围攻山寨的时却都挤在一处,寨子上的火炮和弓箭手便火力齐开,加上明军冲上山来体力已是不足,个个累的气喘吁吁在敌军火力压制下顿感不支!
可这临门一脚,费了老鼻子上来总不能被你一脚就给踹下去吧!明军指挥官知道只要后退一步就很难再往前踏上一步,这个时候就要是死死顶住,就要一口作气破开寨门!
兄弟们攻进去!就差一步了,攻进去!建功立业就在今日……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松山东北方向一支清军正快速奔来,山上正在厮杀的明军和山下的高第对此一无所知!
但!马科已得到了消息!
嘴角一勾,等了好半天终于来了,妈的,磨磨唧唧的耽误事!
探子所报清军近两千
马科猜测应是大小凌河城过来的,其打援目标应该是松山而非松山城,至于松山城那边是否来了援兵,从何而来他暂时不得而知,那边也不是自个的主要防区,眼下敌军既然来援,那他则有必要立刻狙击,不能让好不容易攻上山头的明军功亏一篑!
四顾一扫,周边尚有千余兵马,虽不多但以逸待劳打一波阻击战的能力还是有的,只要山上破寨,援军自去!
也就说,只要能抗住一炷香左右就行了!
以少打多,说真的马科不怂,特别是近期他的自信正逐渐恢复,也正好需要一场胜利来巩固他的自信心!
所以即便得知来援的清军兵力有优势,但依然毫不犹豫的亲率兵马前去狙击,他决不可能这支援兵打乱高第攻山的节奏,更不能影响祖大寿那边攻城。
山头上清军在寨墙的火力齐发,数十小口径火炮连发不绝,数百弓箭手对着四周围上来的明军张弓急射,他们占据高点气势凶狠,加上远远瞧见有援军快速抵近士气大增,一时将围攻的明军打的抬不起头!
明军气势稍弱,但胜在人多。
乌泱泱的从三面冲上山头,正面的在盾牌的掩护下开始撞门爬墙,余下周边也开始上寨墙上爬,有的勇梯子有的徒手,虽无火炮压制但数百弓箭手也没闲着瞄着寨墙上的清军弓箭手要么集中压制要么定点清除!
双方各有优劣杀的难分难解!
而山下的松山城更加激烈,半个时辰用了不知道多少人命终于将护城河那条路蹚平了,大部队朝城下涌去,攻城战正式拉开!
这时候的祖大寿已经得报马科那边有清军的援兵,按理说他本该担心,可此时却稍稍松了口气。
有援兵才正常,没援兵来才让人捉摸不透。
可为何这边还没啥动静呢?
从东北方向来的援兵那一定是大小凌河城过来的,而且是要就近驰援松山,如果是打援松山城那一定是要从锦州过来的,而锦州过来的兵马不会从那个防线过来,他们会从乳峰山那边过来。
明军双管齐下打松山城又攻松山头,多尔衮不可能只从大小凌河城派那么点兵马来援,祖大寿的目光越过松山城远眺,天空雾蒙蒙空气中充斥着血腥味。
松山城西北十余里外乳峰山路口外的树林里,王征南也在望着天空发呆,神色充满疑惑,他甚至依稀都能听到松山城那边传来的厮杀声和火炮声。
但他想不通为何锦州城的清兵迟迟不来打援!
明明常宇告诉他,多尔衮必会发兵来援
而且大概率就走两条线,一条从大小凌河城过来,一条从这条山路过来。
这条山路是锦州通松山城的必经之路也是所谓的官道,当然也是距离最近的路!
松山城是锦州最重要的堡垒,也是和明军对峙的最前线,所以必不容失,若明军攻打松山城,多尔衮必会发大军来援!
大军,大军,大军是多少?
少则数千,多则上万。
那王征南带来了多少兵马阻截?
八百!
八百对数千上万是不是疯了?
当时王振南也是心头打鼓,甚至有些怀疑常宇是不是让他去送死!
常宇当然不会让他去送死,这样一块美玉稍加打磨便是一根顶梁柱岂会让他去白白送死,但眼下确实分不了多少兵马与他
再者兵在精不在多,拨给他的这八百兵马是关宁铁骑里的一等一悍卒!
何况常宇有心让他出头亦有心打磨,给你八万人去打八千赢了又如何又能怎样,但若八百干八千呢?
王征南将会一举成名!
哪怕是战败了亦不失威名!
所以他就对王征南说了,八百骑虽少,但你知道古往今来八百的含金量么?
那一瞬间王征南的眼睛就亮了,脑海中浮现出一大串先贤猛人
十七岁的霍去病率八百精兵深入匈奴腹地歼敌两千有余生擒单于叔父
逍遥津大战张辽率八百虎贲军击溃孙权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
界桥之战,躹义八百先锋击溃公孙瓒的一万起兵和两万步兵……
玄武门之变李二凭八百精锐发动政变夺取皇位
本朝成祖朱棣八百亲卫起兵……
还有文王拉车八百步周朝天下八百年……
八百真是一个神奇的数字!
想到这里王征南的心就澎湃起来了,义不容辞便接下了狙击清军援兵的任务,暗暗下了决心这一战必要一鸣惊人,扬名天下!
当然心中也有暗自较劲的想法,当朝明廷最勇者莫过东厂卫黑虎营的屠元,他以三百骑便可驰骋天下,无人可挡!
论勇虽不及他,但八百精锐是他兵力三倍若还挡不住清廷援兵,那真是跌份没脸见人了,往后还岂敢在人家跟前论天下英雄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