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的天人有感,君权神授估计用不了。”
刘彻皱眉:“怎么说?”
他觉得还挺好用,就是用的时候怪怪的。
“天人有感,君权神授,这套说辞遇到有上进心的明君自然是好用的手段,可有些皇帝是真信了这套,相信自己就是天子,天下就该是他的,肆意妄为,有些君王则被儒家教导的完全信了儒家那一套,后来出了不少垂拱而治的帝王,学儒家那套用来约束自己,君权旁落……而且我之前没跟陛下说三国之后的事,三国赢面最大的是魏,可最终赢家是司马家,一个魏国的臣子,魏国一开始还需要扯大旗,称帝还知道遮掩,司马家直接做出当街弑君的举动,百姓看到天子当街被杀死,天子的权威一夕之间消失殆尽,天人有感,君权神授,还有谁会信呢?”
两晋南北朝,群魔乱舞,司马家开了个“好”头!
刘彻怀疑自己耳朵出了问题。
当街弑君?
“那后来呢?后来的帝王用什么来治理国家?”
小满略过了隋朝,不是隋朝不好,隋朝虽然是大一统国家,不过二世而亡,它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一点得注意,隋朝讲究因果轮回那一套,信佛。
在她看来隋朝并没有彻底从两晋南北朝的阴影中彻底走出来。
她说起了大唐。
“君权民授。”
刘彻再次怀疑自己的耳朵出现了问题:“你这话什么意思?”
“汉之后下一个长久的政权的开拓者(李渊不重要)李世民用的是荀子的那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治国,当君权神授无法说服读书人,说服黎民百姓,那么就需要重新找到君权的合法性,君王爱护百姓,百姓便为君王加冕,李世民确实做到了,他成了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
刘彻一时间接受无能。
要他承认君权民授,这不开玩笑吗?
就他做的那些事,哪有一点把黎民百姓当人对待了。
上辈子大汉在他的统治下,上到自己的妻子儿女,中到贵族朝臣,下到黎民百姓,都是他用的顺手的工具,还是消耗品。
这就是汉武帝一朝堪称“无人生还”的含金量。
要他用君权民授,这岂不是要他承认自己做的那些都是错的。
他可是大汉的皇帝,他怎么会错?
想到上辈子他不得已下的轮台诏令,不禁沉默,真的没错吗?
老顽固之所以是老顽固,有一个原因是老了,老了意味着没机会改了,所以固执的说自己没错,有错也不愿意承认。
可他重来一次,如今正年轻,未来有无限可能。
要不要推翻曾经的自己?
沉默——
小满知道,他需要思考。
带着一股特殊芬香的花茶水从陶壶中倒进瓷器杯子中,放下陶壶,她把盛了花茶的杯子推到刘彻面前。
闻到一股芬香,刘彻才从思绪中回神,看着面前的茶水,他问道:“这是什么?”
“花茶,陛下尝尝。”
小满说着,率先喝了起来。
刘彻什么都喜欢尝试,也不怕她下毒,端起来就喝,温热的花茶入口,一股特别的味道在舌尖上跳动,这是刘彻不曾尝过的味道,很不错。
“不曾想花也可以泡来喝,味道竟还不错,不过为何叫花茶?”
花泡出来的水叫花茶,茶是什么?
小满:“花茶的花好理解,这茶说来颇有故事了……”
小满把茶的历史挑挑拣拣说了一些,从唐代正式开始命名,到宋朝的点茶,茶百戏,再到明朝的清茶,都说了一些,中间还插了一些关于游牧民族对茶叶的需求,海外人对茶叶瓷器的推崇。
刘彻听得很认真。
他对海外不怎么了解且不说,在知道游牧民族对茶叶有需求的时候,他的眼睛刷一下就亮了。
“这茶既然有如此故事,想来是后世的寻常之物,我大汉应该已经存在了吧?”
当然了,若是没有也关系,他派人去找就是了。
小满点头:“大汉自然已经有茶树的存在了……”
小满给了一些有茶叶的产地,又给了一些适合种植茶叶的地方。
刘彻听完,眼睛又亮了,都是些丘陵山地,那些地方种植庄稼不便,茶叶既然能被后世推崇,想来大汉也能适应大汉的土壤,不适应也无妨,可以上行下效呗!
他满脑子都是税收!
茶叶种起来,他要收茶税。
都是钱,他的钱。
重来一生,刘彻还是忍不住想要搜刮钱,像是根植在骨子里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