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澜苑的主卧里,只亮着一盏昏暗的床头灯。沈清澜没有睡,她坐在靠窗的单人沙发上,膝上放着一台轻薄笔记本电脑,屏幕的冷光映着她平静无波的脸。窗外是城市的霓虹,斑斓闪烁,却照不进她眼底那片沉沉的夜色。
她没有在处理工作邮件,也没有查阅医学文献。屏幕上打开的是一个空白的文档,标题处,她敲下了几个字:
《个人发展规划与资产梳理(草案)》
这像是一份商业计划书,冷静,客观,条分缕析。只是规划的对象,是她自己。
她的手指在键盘上停顿了片刻,然后开始敲击。清脆的嗒嗒声在寂静的房间里规律地响起,像是一种仪式,更像是一种……垒砌。
一、职业发展路径
1. “清澜健康”项目核心主导权确保。 明确自身技术核心与项目灵魂地位,不受资本及非专业因素干扰。完善专利布局,巩固技术壁垒。
2. 独立科研团队建设。 逐步减少对陆氏集团研发资源的依赖,筹建更具自主权的独立实验室,资金来源多元化探索(国家基金、风险投资等)。
3. 国际学术影响力提升。 规划未来一年内参与2-3次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并争取发言机会,与国际同行建立更紧密合作网络。
二、个人资产与财务独立
1. 梳理婚前及婚后个人财产。 明确“诺澜”项目分红、专利授权费用、薪资收入等归属。
2. 评估静澜苑居住权。 此处为陆寒霆个人资产。需开始物色合适的独立公寓,地理位置靠近医院与未来独立实验室。
3. 设立个人投资账户。 将部分可支配资金进行稳健投资,实现资产保值与增值,不完全依赖陆氏渠道。
三、情感与关系边界重塑
1. 明确角色定位。 在公众及私人场合,清晰界定“陆太太”、“沈医生”、“合伙人”等身份的使用场景与界限。不再混淆,不再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
2. 建立情绪防火墙。 对来自陆寒霆、苏蔓及相关人等的言行,进行理性过滤与情绪隔离。不内化伤害,不自我怀疑。
3. 降低情感依赖。 心理上做好随时可以抽离的准备。这段关系存在的基础是互利与合作,情感联结并非必需,亦非稳定因素。
她一条一条地写着,没有愤怒,没有悲伤,甚至没有一丝犹豫。仿佛在解剖一具与己无关的标本,冷静地分析着肌肉、骨骼和神经的走向。
每敲下一个字,每列出一条规划,都像是在心底那块空旷而冰凉的土地上,垒上一块坚硬的、冰冷的砖。
这块砖,叫做“职业自主”。
下一块,叫做“财务独立”。
再一块,叫做“情感隔离”。
陆寒霆的偏袒,是水泥。
苏蔓的侵入,是沙石。
婆婆的“点拨”,是添加剂。
外人的“赞叹”,是夯实的工具。
它们混合在一起,在她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开始构筑一道墙。一道将她与那个名为“陆寒霆妻子”的身份、与那些令人窒息的期待和伤害隔离开来的墙。
这不是一时冲动的决定,而是连日来,不,是长期以来,无数细小的失望、难堪和冰冷的现实,累积而成的必然结果。
她想起他身上陌生的香水味,想起他面对苏蔓时自然而然的维护,想起他遗忘的纪念日,想起艾伦欲言又止的提醒,想起那句刺耳的“陆太太,您真大度”……
这些画面,这些声音,曾经像针一样扎在她心上。但现在,当她开始筑墙时,它们失去了刺痛她的力量,变成了冰冷的、可供利用的建筑材料。
墙内,将是她守护的最后疆域——她的专业,她的理想,她的独立人格,以及那份不容玷污的自我尊重。
墙外,是别人的情深义重,是豪门的风雨纠葛,是那段她曾试图靠近、却最终发现不属于她的“婚姻”。
文档的最后,她加粗了一行字:
核心原则:保持清醒,坚守底线,维持体面,积蓄力量。不为他人情绪所困,不为虚幻关系所缚。
她保存了文档,设置了加密。然后合上电脑,放到一旁。
房间里重新陷入昏暗和寂静。
她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看着玻璃上自己模糊的倒影。影子里的女人,眼神不再有迷茫和挣扎,只有一种近乎冷酷的清明和坚定。
第一块心墙的砖,已经垒下。
虽然墙垣尚矮,根基尚浅。
但它标志着一种决绝的转向。
从此,她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是实验室的无影灯,是手术台上的柳叶刀,是“清澜健康”蓝图里的万家灯火。
而非,困于这方华丽牢笼,为一个心里装着别人的男人,消耗自己珍贵的情感与人生。
夜风吹动窗帘,带来一丝凉意。
沈清澜微微仰起头,深深吸了一口气。
前方或许依旧迷雾重重,挑战丛生。
但至少,从这一刻起,她找回了自己的坐标。
她的世界,不该,也绝不会,只围绕着一个陆寒霆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