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宴进行到高潮,崔彦博率世家官员上前祝寿,言辞间暗讽 “近日有异端邪说蛊惑民心,陛下大寿之际,当正纲纪、斥妄言,以固国本”,矛头直指陈珏。陶明轩紧随其后,献上一幅《盛世安居图》,画中百姓安居乐业、世家勋贵锦衣玉食,暗合 “尊卑有序” 之意,引得刘永昌连连颔首。
陈珏立在百官之中,感受着四面八方投来的敌意与嘲讽,心中那股想要改变的念头愈发强烈,却也愈发沉重。他知道,这场寿宴并非盛世的点缀,而是矛盾爆发的前奏,旧势力的反扑已箭在弦上,而他与天民学派,正站在这场阶层冲突的风口浪尖,退无可退。
寿宴的丝竹之声悦耳,却在陈珏耳中化作民生的哀鸣。他望着殿顶高悬的 “万寿无疆” 匾额,只觉荒诞又悲凉, 若江山百姓不得安宁,帝王的长寿,又有何意义?这场铺张到惊世骇俗的寿宴,终将成为点燃冲突的导火索,而他,必须在风暴来临之前,做好万全准备。
这场世纪盛典,不仅是大华的寿宴,更引来了全球目光,西洋诸国、南洋藩属的使臣携重礼赴会,数百家海外媒体派驻专使,全程直播这场 “古今未有之盛事”。世家显然早有预谋,决意借这世界瞩目的舞台抢尽风头,彻底压制天民学派的声浪。
寿宴流程环环相扣,处处是世家精心设计的 “高光时刻”:崔家嫡孙崔文彦当场挥毫,献上《万寿颂》长诗,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引得百官喝彩;陶家资助的戏班献上新编大戏《万国来朝》,场面宏大,暗合世家主导的 “盛世” 图景;连西方商馆也配合出演,献上一场西洋乐器合奏,将气氛推向高潮。
反观陈珏,作为昔日宴会上必被追捧的诗文泰斗,此次却被安排在百官边缘,远离核心区域。流程单上,既无他献诗的环节,也无任何发言安排,世家刻意淡化他的存在,皇帝亦默许了这种安排,毕竟陈珏三番五次上书反对铺张,早已扫了刘永昌的兴致。
席间,不少人暗中搜寻陈珏的身影。有期待他再出千古名句的学子,有想借机攀附的小官,也有外媒记者听闻他的盛名,欲捕捉其风采,却只在角落看到一个青衫静坐的身影。
“陈侍郎怎么一动不动?” 有人低声疑惑。
“许是在酝酿大作?这般盛典,先生定有压箱底的诗文!” 也有人满怀期待,毕竟昔日陈珏一首诗便能刷屏全网,如今面对世纪盛会,怎会无动于衷?
外媒记者对着陈珏的方向拍照,镜头里的他自顾自夹取菜肴,神色平静,既无愤懑,也无艳羡,与周遭的喧嚣格格不入。弹幕里也泛起嘀咕:【先生怎么不说话?】
【难道是被冷落了?】
【别是在憋大招,等会儿惊艳全场!】
【先生此刻仿佛与周围格格不入,就像是两个世界的人一样。】
【总感觉怪怪的。】
【我也有这种感觉,希望是我的错觉吧。】
陈珏自然察觉到周遭的目光,却毫不在意。他本就厌烦这种虚与委蛇的场合,此刻被当成透明人,反倒落得清净。面对满桌山珍海味,他味同嚼蜡,心中所想全是寿宴背后的民生疾苦,那真金白银堆起的奢华,那数万民夫辛劳筑起的佛阁,本可让无数人免于饥寒。
并非没有能力挥毫泼墨,只是此刻实在无从下笔。歌颂盛世?眼前的繁华本就是空中楼阁;讽谏帝王?寿宴之上,帝王无心听劝,反而会落得 “失国威” 的罪名。掀桌子?更是幼稚可笑,只会让世家抓住把柄,连累天民学派,给对方递上借口,彻底将自己送上刑台。
于是,他索性闭目养神,席间的丝竹、喝彩、谄媚之语,都成了背景音,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愈发坚定:大华积弊已深,自上而下的妥协毫无意义,明日便再次上书,哪怕触怒龙颜,哪怕引来更猛烈的打压,也必须推动革新,这是百姓的生路,也是天民学派的使命。
若是不允,那就只能另行他法了!
寿宴过半,崔彦博再次起身,提议众臣共同献诗祝寿,众人纷纷响应,唯有陈珏端坐不动。陶明轩凑过来,似是无意地问道:“陈侍郎素有才名,今日盛典,何不赋诗一首,为陛下添彩?”
这话看似抬举,实则将他架在火上,不写便是不给皇帝面子,写则需迎合盛世,违背本心。陈珏抬眼,淡淡一笑:“今日盛典,英才辈出,佳作已多,我何必画蛇添足?且陛下大寿,贵在舒心,何必强求笔墨?”
一番话不卑不亢,既避开了陷阱,也暗合了 “不铺张、重本心” 的主张。崔彦博碰了个软钉子,悻悻落座。
众人见陈珏始终不为所动,渐渐收回目光,不再关注这个 “不合时宜” 的透明人。
世纪寿宴落幕,全球舆论沸沸扬扬。西洋媒体盛赞盛典 “规模冠绝古今”;南洋藩属纷纷上表称颂,附和世家塑造的 “盛世图景”;唯有少数外媒提及是否铺张,却很快消失在舆论之中,连个水花都没有掀起来。
哪怕是这几家媒体,恐怕也都怀的是剑走偏锋,博取流量的心理。
大华境内,世家主导的宣传机器全速运转,铺天盖地报道崔文彦的《万寿颂》、《万国来朝》的盛况,对陈珏的沉默避而不谈,却暗中授意水军发力。一夜之间,网络上充斥着对陈珏的攻讦:【江郎才尽实锤!连一句诗都写不出来】
【倨傲无礼,视国家盛典如无物,眼里没有陛下】
【自视清高不合群,这般心性如何能担重任】
【连祝寿都推三阻四,分明是藐视国威、违背法度】
更有甚者,将他静坐、拒诗的举动逐帧解读,歪曲为 “不满陛下、抵触盛典”,甚至编造 “陈珏席间面露不屑” 的假消息,配图断章取义,引得不明真相的民众跟风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