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谢谢您了,张师傅!您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这些细节我们自己压根想不到!”谭主任连忙应声,语气里满是感激。
公司批了补助申请,又特意请来了经验老道的张师傅,两头都给足了支持,这下炼钢项目的底气是真足了,之前心里悬着的那块石头,总算稳稳落了地。
一直站在旁边默默看着的王师傅,这时候也主动上前,帮着递工具、扶胶带,脸上的顾虑少了大半。他摩挲着笔记本上记的废铁辨别技巧,盯着运行正常的电解炉,嘴里小声念叨“以前是我眼界窄了”,随即抬头笑着问道:“张师傅,您经验足,您说这电解炉第一次加料,加多少合适呀?”
“咱没试过这种设备,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就怕加少了不行,加多了又出问题,到时候可就麻烦咯!”
“第一次试产,千万别贪多,加一半料就行。”老张师傅耐心解答,话锋一转,语气瞬间变得严肃起来,“还有个关键问题,你们用来炼钢的废铁,纯度得严格把关!”
“低于95%的坚决不能用,不然钢水里面的杂质太多,炼出来的钢强度不够,质地也不均匀,根本卖不上价,纯粹白忙活一场!”
这话一下点醒了谭主任,他心里“咯噔”一下,不敢耽搁,赶紧掏出手机给会计老李打过去,语气格外郑重:“老李,你赶紧联系之前谈好的废品站,跟他们反复强调,我们要的是纯度不低于95%的高纯度废铁!”
“哪怕每吨多花50块钱也愿意,一分钱一分货!收货时必须抽样敲验、看断面,按张师傅教的法子辨纯度,不合格当场拒收,可不能让劣质废铁毁了咱们的项目,这可是咱们厂翻身的希望呀!”
电话那头的老李连忙应声:“放心吧谭主任,我这就去跟废品站那边说,死死盯着他们把好关,绝不能让他们掺劣质料!我到时候带个小锤子去,每批都敲着验,再让废品站出个纯度承诺书,不行就直接拉回去!”
挂了电话,谭主任总觉得心里有点不踏实,想起废品站老板上次谈价格时躲闪的眼神,却又安慰自己“老李盯着应该没问题”。刚平复下心绪,口袋里的手机屏幕亮了下,是老李发来的消息“废品站说货都备好了,明天一早送”,后面跟着个模糊的省略号,那点不安又悄悄冒了出来,他却没再多想,转头又凑到老张师傅身边,追着确认:“张师傅,咱没专业仪器,有没有啥直观的法子能辨废铁纯度呀?比如看断面、敲声音啥的?”
老张师傅放下手里的胶带,指着旁边的废铁样品说:“你算问着了!纯废铁的断面发亮,没沙眼、没黑渣子,用锤子敲着声音脆;要是掺了杂质,断面发暗,敲着发闷,还可能掉碎屑。”
“你们收货的时候多留意,实在拿不准就少收点,别图省事吃大亏!”
谭主任赶紧让工人把这方法记在笔记本上,还特意叮嘱小张:“明天收废铁的时候,你跟着老李一起,按张师傅说的敲一敲、看一看,别漏了!”
心里有了这道实打实的保障,他才算松了口气。
就这样忙忙碌碌到了下午三四点,电解炉的设备总算全部安装完毕,线路也接得整整齐齐、规规矩矩。看着崭新的设备稳稳立在车间里,所有人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老张师傅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尘,走到电源开关前,深吸一口气,缓缓按下了启动按钮。
电解炉立刻发出轻微的嗡嗡声,像沉睡的巨兽渐渐苏醒过来,炉体上的指示灯缓缓亮起,屏幕上显示的温度一点点往上攀升,从室温慢慢涨到两百多度,一切都在正常运行,没有任何异常。
“成了!设备没问题!能正常运行啦!”负责记录数据的年轻工人小张,看着屏幕上不断上升的温度数值,激动地跳了起来,嗓门亮得很,眼里满是兴奋。
旁边的工人也跟着欢呼起来,连日来的紧张和疲惫,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满满的喜悦。谭主任笑着拍了拍小张的肩膀,眼里也有笑意,却顺手记下了最终稳定温度,在笔记本上标注“首次试产正常,需关注持续升温稳定性”,始终没丢了那份稳扎稳打的谨慎。
老张师傅满意地点点头,抬手关掉电源:“设备是没问题了,明天就可以试产了。”
“第一次试产,重点是积累数据、熟悉设备,每十分钟记一次温度和压力,有任何异常都要立刻停机检查,别硬撑。”他特意强调,“安全第一,其次才是产量,可不能蛮干!”
小张立刻掏出专用的记录表,把“每10分钟记录”几个字圈红,还在旁边备注“双人核对”,生怕漏了关键要求。
说着,老张师傅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串电话号码,递给谭主任:“我在公司招待所住两天,白天晚上都在,不管什么时候遇到问题,都能给我打电话,我随叫随到!”
送走公司领导和老张师傅,天色已经渐渐擦黑,厂区里亮起了昏黄的路灯,照亮了工人们疲惫却兴奋的脸庞。
谭主任跟食堂打了招呼,特意加了红烧带鱼、炒鸡蛋两个荤菜,还让食堂熬了一大锅绿豆汤解暑,好好犒劳大家这一天的辛苦。
工人们围坐在食堂的大圆桌旁,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明天的试产,气氛比之前热闹了不少,脸上也多了几分期待和憧憬。老陈夹了块带鱼,笑着说:“这可是过年才有的待遇,跟着谭主任干,有奔头!”
小张端着碗凑到王师傅身边,好奇地问:“王师傅,要是明天炉温升得慢,或者温度忽高忽低咋办呀?我心里还是有点慌。”
王师傅夹了块带鱼,慢条斯理地说:“慌啥!张师傅都教过了,按流程来就行!温升得慢就多等会儿,忽高忽低就先断电检查,咱跟着谭主任干,踏实!”
王师傅端着饭碗,走到谭主任身边坐下,放下碗叹了口气,语气诚恳:“谭主任,以前是我太固执了,总想着求稳,怕出事担责任,对这个炼钢项目一直不看好,还跟你唱反调,你可别往心里去呀!”
“现在看你这么上心,没日没夜地忙活,为了学技术跑那么远,公司又这么支持,张师傅还特意来指导,我彻底信你了!明天试产,我来盯炉温,保证不出一点错,一定帮你把这个项目干成!”
谭主任心里一暖,端起自己的搪瓷缸,看着眼前这些朴实的工人,动情地说:“王师傅,你说这话就见外了,我知道你也是为了厂子好。”
“这厂子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咱北大井服务公司的,也是咱大家伙儿的。只要咱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干,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肯定能把炼钢项目搞成,让咱们厂重新红火起来,以后大家的工资、福利都能往上提!”
“对!齐心协力干!”“肯定能成!让厂子红火起来!”
工人们纷纷举起手里的碗和搪瓷缸,碰撞在一起,清脆的声响在食堂里久久回荡,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晚上,谭主任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里又紧张又期待,干脆起身又去了一趟车间。
借着皎洁的月光,他绕着电解炉慢慢走了两圈,伸出手摸了摸缠满胶带的线路接口,确认缠得牢固紧实,没有松动;又弯腰调整了一下测温口的位置,掏出手机打开手电筒照了照,反复核对了好几次,直到确认万无一失才放心。
回到办公室,他掏出记满安装要点的笔记本,接着往后翻,一笔一划写下明天试产的详细流程:七点准时到厂备料,八点前完成废铁筛选和加料(按张师傅教的方法验纯度),八点半通电升温,每十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压力数据(双人核对),中午十二点观察钢水状态,若有异常立即断电联系张师傅……
每一个环节都写得清清楚楚,生怕出一点纰漏。
写完后,他又把老张师傅的笔记翻到“应急处理”页,用红笔圈出“温度异常先断电”“钢水冒泡不均需停炉检查”等关键句,反复默念了两遍,牢牢记在心里。
他盯着笔记本上老张师傅的手写笔记,又看了看自己画的试产流程表,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明天,就是集体厂破局的关键一战,成败在此一举。
可他不知道,那个答应提供高纯度废铁的废品站,为了多赚点黑心钱,暗地里在高纯度废铁里掺了不少生锈的边角料和低纯度废料,还用黑油抹在表面掩盖杂质,刚好能蒙混过“敲一敲、看一看”的简单检测,实际纯度连90%都不到——这颗隐藏在暗处的“定时炸弹”,正等着在第一次试产时,给他们一个始料未及的沉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