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大楼海军作战部长办公室里,五星上将理查德·莫里斯盯着大屏幕上的号画面,手中的咖啡杯已经凉透却浑然不觉。他面前的办公桌上摊开着来自各个情报。机构的分析报告,每一份都指向同一个结论:中国海军的隐身技术已经领先世界。
这不可能...莫里斯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他们的技术怎么可能进步得这么快?
参谋长快步走进办公室,脸色凝重:长官,海军分析中心刚提交的评估报告。他们认为这艘幽灵舰的性能数据是真实的。
莫里斯接过报告快速浏览,越看脸色越难看。报告详细分析了号展现出的各项性能指标,从隐身能力到机动性,每一项都超出了现有技术水平。
立即召集特别会议。莫里斯下达命令,我要在今晚之前看到应对方案。
与此同时,在英国海军总部,第一海务大臣查尔斯·威尔逊爵士正在主持紧急会议。会议室里坐满了海军高级将领和技术专家,气氛异常凝重。
先生们,威尔逊爵士开门见山,我们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挑战。中国人的新战舰让我们的海军优势荡然无存。
技术总监调出一组对比数据:根据现有情报,这艘新型护卫舰的隐身性能比我们最先进的45型驱逐舰强至少两个数量级。
一位资深舰艇设计师忍不住插话:这不仅仅是隐身技术的问题。看看它的机动性,那种转向半径和加速度,完全违背了流体力学原理!
在法国海军装备总局,专家们正在反复研究号的视频资料。每次观看都有新的发现,每次分析都带来新的震惊。
注意这里,一位声学专家指着视频中的某个片段,它在高速航行时几乎没有尾流,这意味着推进效率极高。
另一位雷达专家补充道:更可怕的是,它在运动中始终保持完美的隐身状态。我们的雷达在其面前形同虚设。
德国基尔海军学院的教授们连夜召开研讨会,专门讨论号带来的技术冲击。年迈的舰艇设计权威汉斯教授看着资料,连连摇头。
我们还在为降低几个百分点的雷达反射面积而努力,中国人却已经实现了全频谱隐身。这简直是技术上的降维打击。
类似的场景在世界各国海军机构重复上演。从东京到新德里,从堪培拉到渥太华,海军将领和技术专家们都在为这艘突然出现的幽灵舰而震惊。
日本海上自卫队参谋部内,高级军官们面色凝重地看着分析报告。
如果这些数据属实,一位将领沉声道,我们在东海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情报部长补充道: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只是他们展示出来的第一艘。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后面可能还有更先进的型号。
印度海军总部同样笼罩在紧张气氛中。海军参谋长召集所有舰队司令开会,讨论应对之策。
我们必须重新评估海军发展计划,参谋长严肃地说,现有的舰艇设计理念已经过时了。
在俄罗斯海军司令部,将领们的反应更加复杂。一方面他们为传统盟友的技术进步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中国人的进步速度太快了,一位海军上将感叹,我们的新型护卫舰还在图纸上,他们已经把更先进的战舰开到了海上。
北约总部布鲁塞尔,军事委员会正在举行特别会议。各成员国代表齐聚一堂,讨论如何应对中国海军的技术突破。
这不仅仅是一艘战舰的问题,美国代表强调,它代表着整个海军作战理念的革命。
英国代表点头附和:我们必须加快新一代战舰的研发进度,否则将在未来的海战中处于绝对劣势。
就在各国海军高层紧急商讨对策时,军事媒体和专家们也在进行深入分析。着名的《简氏防务周刊》用整个头版报道号,称其为改变游戏规则的海军装备。
资深军事分析师戴维森在专栏中写道:影梭号的出现,标志着海军装备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传统的水面舰艇在其面前就像靶船一样脆弱。
更让西方军事专家感到震惊的是,号展现出的技术成熟度。它不像是一个实验性产品,而是一个经过充分测试的成熟装备。
从视频资料看,这艘舰艇的各个系统配合默契,操作娴熟,一位美国海军退役将领在电视访谈中说,这说明中国人已经完全掌握了相关技术。
在各大军事论坛上,军迷们的讨论更是热火朝天。有人详细分析号的技术特点,有人推测其作战性能,还有人开始讨论应对之策。
如果这艘战舰真的如报道所说,那么现有的反舰导弹在其面前都将失效。一位资深军迷写道。
另一个引起广泛讨论的话题是号的动力系统。从它展现出的机动性来看,其推进系统完全不同于传统设计。
这可能是全电推进系统的终极形态,一位动力专家分析道,安静、高效、灵活,完全颠覆了现有舰艇的动力设计理念。
随着讨论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号的设计者。虽然官方没有公布具体信息,但张飞的名字已经开始在专业圈内流传。
能够设计出这样的战舰,这个人绝对是天才中的天才。一位欧洲舰艇设计师感叹道。
面对全球范围内的强烈反响,中国海军保持了相当的克制。除了苏晚晴的系列报道外,官方没有发布更多信息。这种态度反而增加了号的神秘感。
在国际军事交流场合,中国海军代表对相关问题总是微笑以对,既不否认也不确认,更让外界捉摸不透。
这种神秘感进一步加剧了各国海军的焦虑。多个国家紧急调整了海军装备发展计划,加快了新型战舰的研发进度。
美国海军宣布将未来水面战舰项目的进度提前两年,欧盟启动了下一代护卫舰联合研制计划,日本则加大了在隐身技术方面的投入。
然而,这些应对措施在专家看来都显得为时已晚。一位匿名军事专家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中国人已经在这个领域领先了至少十年,我们要追上非常困难。
就在全球海军界为号而震动时,龙巢基地内的张飞却显得异常平静。他像往常一样在实验室工作,仿佛外界的轩然大波与他无关。
这些反应都在预料之中。张飞在内部会议上轻描淡写地说,当我们展示出超越时代的技术时,这种震惊是必然的。
郑海涛部长笑着说:现在全世界都在讨论我们的幽灵舰,这效果比任何宣传都好。
张飞点点头,随即把话题转向技术问题:不过我们在测试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电子系统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还需要提升。
这种专注技术、宠辱不惊的态度,让在场的海军将领们深感敬佩。他们明白,正是这种脚踏实地的精神,才造就了号的奇迹。
夜幕降临,龙巢基地依然灯火通明。张飞在实验室里继续着研究工作,外面的喧嚣仿佛与他无关。对他来说,号只是开始,更重要的任务还在后面。
而在世界各地,海军专家们仍在为这艘幽灵舰而争论不休。没有人知道,在中国某个秘密基地里,更先进的战舰已经在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