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苏清颜干预立储”的谣言在宫里扩散得越来越快,连原本中立的宫妃和太监,都开始私下议论。
咸福宫的李贵人坐在梳妆台前,看着镜中的自己,眉头紧锁。她的宫女春桃端着一盆热水走进来,小声道:“主子,您还在想那些谣言啊?”
“能不想吗?”李贵人叹了口气,“苏主子向来待我不薄,之前我申领绸缎,她也是爽快地批了。可现在宫里都在说她干预立储,若是真的,那她的心思也太深沉了。若是假的,又是谁在背后害她呢?”
春桃放下热水,走到李贵人身边:“主子,依奴才看,那些谣言说不定是德妃娘娘散播的。您想啊,德妃娘娘刚出禁足,就发生了这种事,肯定是她想报复苏主子。”
“话是这么说,可没有证据啊。”李贵人摇了摇头,“而且,外朝也在传,说苏主子的兄长跟东宫旧部有联系。若是没有一点影子,怎么会传得这么沸沸扬扬?”
不仅是李贵人,其他中立的宫妃也有类似的疑虑。翊坤宫的容妃在跟太后请安时,忍不住问道:“太后,宫里最近传的那些关于苏妃的谣言,您听说了吗?您觉得是真的吗?”
太后放下手里的佛珠,叹了口气:“哀家也听说了。苏妃这孩子,做事稳重,把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不像是会干预外朝之事的人。只是,谣言这东西,最是害人,传得久了,难免会让人相信。”
“那皇上那边……”容妃担忧地问道。
“皇上心里有数。”太后道,“皇上英明,不会轻易相信谣言。只是,若是谣言一直传下去,总会影响皇上对苏妃的看法。希望苏妃能尽快找到应对之策吧。”
而在太监和宫女之间,谣言的影响则更大。负责清扫乾清宫的小太监小周子,在跟同事聊天时,忍不住道:“你们说,苏主子真的想扶持四阿哥登基吗?若是真的,那咱们以后可得小心点,别站错了队。”
“我觉得不像。”另一个太监摇了摇头,“苏主子推行新制,对咱们这些底层太监也很好,之前有个小太监家里出事,苏主子还特意赏了他二十两银子。这么好的主子,怎么会干那种事呢?”
“可外朝都在传啊。”小周子道,“八阿哥那边都有人说话了,说不定是真的。咱们还是少议论,多做事吧,免得惹祸上身。”
这些议论,自然也传到了苏清颜的耳朵里。林太监在汇报时,语气里满是担忧:“主子,现在连中立的宫妃和太监都开始议论了,若是再这么下去,恐怕会影响您的威信。要不要……咱们找几个可靠的宫妃,让她们帮忙澄清一下?”
“不必。”苏清颜摇了摇头,“中立的宫妃之所以中立,就是因为她们不想卷入纷争。若是咱们让她们帮忙澄清,只会让她们觉得咱们在拉帮结派,反而会引起她们的反感。而且,现在没有证据,就算她们帮忙澄清,也没人会相信。”
她顿了顿,继续道:“你去告诉锦书,让她多留意各宫的动向,尤其是李贵人和容妃那边,看看她们的态度有没有变化。另外,你再去查一下,那些散播谣言的太监和宫女,具体是哪些人,他们背后有没有人指使。”
“是,奴才这就去安排。”林太监应声退下。
锦书端着一碗热茶走进来,递给苏清颜:“主子,您别太累了。那些谣言虽然讨厌,但只要您行得正坐得端,皇上和太后总会明白的。”
“我知道。”苏清颜接过热茶,喝了一口,“只是,我担心的不是皇上和太后,而是那些中立的宫妃和太监。他们原本对新制是支持的,若是因为谣言而产生疑虑,甚至反对新制,那咱们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
她走到书架前,拿出一本记录后宫人员动向的档案册,翻了几页:“你看,这是最近各宫宫人申领物资的记录,李贵人和容妃宫里的申领量比之前少了不少,这说明她们已经开始有所顾虑了。咱们必须尽快找到应对之策,不能让谣言影响到新制的推行。”
锦书凑过去看了一眼,不由得点了点头:“主子说得对。那咱们现在该怎么办呢?”
“再等等。”苏清颜合上档案册,眼神坚定,“现在谣言还在扩散期,咱们不能急。等谣言传到最盛的时候,咱们再拿出证据,一举戳穿德妃和八阿哥的阴谋。到时候,不仅能洗清我的冤屈,还能让他们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