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文家村的日子,对文茵来说,快活似神仙。
家里头顶两位哥哥,父母又疼宠,她这个三岁的小豆丁,每日最大的任务就是吃好、睡好、玩好。
当然,这里的“玩”,多半是她溜回自己房间,闪进系统空间,要么啃两口灵果打打牙祭,要么就盘膝坐下,认真运转几个周天的《木皇造化诀》。
空间里灵气充沛,加上她底子打得好,修为那是稳扎稳打地往上涨。
小小的元婴愈发凝实,周身环绕的青色生机之气也浓郁了几分。
外头,她大哥文安更是给全家、乃至全村都长了脸!
十四岁的举人老爷!
消息传回来那天,整个文家村都沸腾了,锣鼓喧天,比过年还热闹。
爹娘笑得合不拢嘴,连着摆了三天流水席,宾客盈门,贺喜之声不绝于耳。
家里大人忙得脚不沾地,自然更没空时刻盯着她这个小不点了。
文茵乐得自在,趁着这股东风,修为又精进了一小截。
这日,她刚从空间里出来,嘴里还残留着蜜糖果子的甜香,忽然一拍小脑袋。
“哎呀!差点把他给忘了!”
她赶紧在脑海里呼唤:“夭夭,夭夭!快,看看慕朝那边怎么样了?那个金手指生效没?”
夭夭的声音带着点小委屈:“宿主,你可算想起来了!我都观察好久了,还以为你光顾着吃和修炼,把正事抛脑后了呢。”
文茵有点不好意思,奶声奶气地解释:“诶呀,夭夭,你是不知道,我现在身体是小孩子嘛,心思就容易散,贪玩贪吃……所以就得拜托你多多提醒,多多关注啦!”她熟练地甩锅给“幼童体质”。
夭夭果然被忽悠住了,立刻责任感爆棚:“放心吧宿主!包在我身上!我这就把监测到的信息传给你。”
很快,一段信息流涌入文茵脑海。
当她“看”到慕朝在这短短一个多月里,不仅收服了好几位朝臣的嫡长子,拉拢了母族势力,甚至还组建了名为“玄鸟卫”的情报组织,将触角伸入了皇宫和诸多大臣家中时,她惊得张大了小嘴,差点能塞进一个鸡蛋。
“我的天……这、这就形成势力了?还渗透得这么深?”文茵咋舌,“夭夭,这金手指效果也太逆天了吧?我要是对自己用一下,是不是也能立刻变成宫斗高手、权谋大师?”
她眨巴着圆溜溜的大眼睛,充满期待地看着意识里的夭夭光影。
夭夭无奈地扶额(如果它有额的话):“宿主,你想多啦!慕朝能这么厉害,主要是因为他本身底子就好。原剧情里他就能成为一代圣君,心智能力本就是顶尖的。现在加上秦始皇那份老谋深算、驾驭群臣的经验,不过是锦上添花,让他提前爆发了而已。这可不是随便谁用了记忆都能变厉害的。”
它顿了顿,小声嘀咕:“感觉宿主真的有点被幼化影响了……算了,以后我得更盯紧点。”
文茵听了解释,撇撇嘴:“行吧。看来是人家本来就很优秀。”
她很快调整好心态,“既然他这么能干,那咱们就先不管了。等他登上太子之位,或者干脆当了皇帝,到时候大哥估计也考中进士,能去京城做官了。我就能跟着去京城,说不定还能参加宫宴,到时候就能亲眼看看他啦!”
她美滋滋地规划着未来。
就算没宫宴,制造个“偶遇”还不简单?
办法多的是,到时候见机行事!
时光荏苒,如同白驹过隙,一晃便是三年过去。
六岁的文茵,出落得更加玉雪可爱,眉眼精致,像个年画娃娃。
这一世,有了她暗中用的半颗智力丸和灵泉水悄悄给大哥“加餐”,文安的科举之路走得比原本更顺遂。
十八岁的文安,在今年的春闱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金榜题名,高中一甲第三名——探花郎!
消息传回,文家再次沸腾,这次更是光耀门楣,连州县官员都亲自上门道贺。
文安被授官为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需即刻赴京上任。
文茵早就盼着这一天了,立刻闹着要跟哥哥一起去京城见识见识。
爹娘和二哥文武起初是不同意的,京城居大不易,他们担心小女儿(妹妹)受苦。
但架不住文茵这三年来的“神奇”表现。
只要她出门,不管是去村口溜达,还是跟着娘亲去镇上,总能“碰巧”捡到东西。
有时是几锭银子、金子,有时是撞晕在她脚边的肥硕野鸡野兔,最离谱的一次,她直接在自家后山一棵老树下,“捡”到了两株品相极好的百年老山参!
当然,这都是文茵从空间里拿出来,再找个合理由头“变现”的。
次数多了,家人从最初的狂喜,渐渐变成了担忧。
既怕这莫名的“好运”会折损小女儿的福气,又怕“怀璧其罪”,被有心人盯上,给家里招来祸事。
思来想去,京城毕竟是天子脚下,或许能镇住这莫名的“运气”,也更安全些。
于是,爹娘最终还是点头同意了文茵随大哥入京,但千叮万嘱,让文安务必照顾好妹妹,也嘱咐文茵要谨言慎行,不可再像在村里这般随意。
文茵乖巧应下,心里却乐开了花。
这一步,成了!
得益于她这几年“捡”来的钱财,加上二哥经商颇有天赋,赚了不少,文家如今虽算不上巨富,也攒下了三四千两的家底,外加那两根压箱底的百年老参。
文安便带着足够的盘缠和妹妹,辞别父母,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
到了京城,文安行事稳重,没有选择租赁房屋,而是直接在东城崇仁坊,距离翰林院仅半条街的地方,花了两千五百两,买下了一座小巧精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二进院子。
一进院是前院,设有书房、客房、厨房、杂物间和两间给男仆住的倒坐房。
穿过垂花门和抄手游廊,便是二进院。
左边西厢房三间,右边东厢房三间,北面是正房三间,左右还各有三间耳房,可用作库房、净房和丫鬟的住处。
文茵一眼就相中了西厢房最靠北的那间,光线好,又相对安静。
文安自然无有不允。
安顿好住处,文安又出门采买,添置了一辆代步的马车,以及五个下人:
两个四十岁上下的妇人负责做饭洒扫;一个十三四岁、眉眼伶俐名唤樱桃的小丫鬟,贴身伺候文茵;一个十四五岁名叫不辞的小厮,跟着文安跑腿办事;外加一位四十多岁的忠厚车夫,平日接送文安上下值,兼做些粗重活计。
至此,兄妹二人在京城算是初步安顿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