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在进攻性科技高歌猛进的同时,从未敢忘记那悬于头顶的、最令人畏惧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擦除者”可能拥有的、或者说其背后“终末管理员”几乎必然掌握的终极武器:降维打击。
这是规则武器的顶峰,是文明清洗的最高效手段。它将目标所在的空间维度直接降低,例如从四维拍扁成三维,乃至二维。在这个过程中,原本维度的一切复杂结构(生命、物质、能量)都将被彻底毁灭,只留下低维空间下一片死寂的、无法理解的“遗迹”。面对这种攻击,再坚固的装甲、再强大的护盾、再精妙的潜航技术,都毫无意义,因为支撑它们存在的“空间”本身被改变了。
在嬴政的亲自督办下,帝国科学院秘密成立了一个代号为“持樽者”的专项研究小组,其唯一使命,就是研究如何防御,或者说,如何在降维打击下生存。
小组汇聚了帝国在维度理论、规则物理、灵能哲学以及时空工程学方面的最顶尖人才,由公输衡亲自挂帅,李信作为理论核心。他们深知,这可能是帝国在迈向更高文明层级的道路上,必须跨过的、最凶险的一道门槛。
经过无数次的模拟推演、理论碰撞以及对“擦除者”规则武器残片的反复剖析,“持樽者”小组提出了数种在理论上可能抵御降维打击的方案,并开始着手进行极其初步的、小规模的实践验证。
方案一:维度锚定。 此方案最为直接,也最为艰难。其核心思想是,在降维打击来临的瞬间,利用一个强大的、预先布置的“维度稳定场”,强行锁定自身所在空间的维度数,抵抗外界的降维之力。这好比在洪水来袭时,努力稳住脚下的一方土地不被淹没。研究小组尝试在微观尺度上,利用高浓度灵能场结合“维度基岩”材料,制造出一种“维度锚”。初步实验显示,在模拟的、极其微弱的降维效应下,被“维度锚”保护的区域,其空间结构确实表现出了一定的稳定性,但能量消耗巨大,且保护范围极其有限。将其扩展到战舰乃至星球级别,其所需的能量和技术复杂度,目前看来遥不可及。
方案二:伪降维伪装。 这是一个更为取巧的思路。既然无法硬抗,那就进行欺骗。该方案旨在开发一种特殊的场发生器,能够在探测到降维打击征兆的瞬间,模拟出自身已被成功降维的“假象”。就像章鱼通过变色和拟态融入环境,让捕食者认为它不存在或已是环境一部分。小组利用对规则武器的理解,尝试制造出一种能短暂、局部修改自身信息态的装置。在一次高风险实验中,他们成功让一个实验舱室在外部传感器的探测下,暂时“呈现”出三维结构的特征,而内部实际仍保持四维。然而,这种伪装能否骗过真正的降维打击,其持续性、稳定性以及被识破的风险,都是巨大的未知数。
方案三:维度对冲。 这是最大胆,也最危险的方案,带着一丝“以攻代守”的意味。该理论认为,降维打击本质是一种强大的、指向性的“维度湮灭”能量流。那么,是否可以在其命中前,释放一股与之属性相反、但强度相当的“维度创生”能量流,进行正面对冲,从而在接触点形成一种临时的“维度平衡”,抵消或削弱打击效果?小组在绝对隔离的亚空间内,进行了微缩实验。他们试图用微型的“维度熔炉”模拟“创生”效应,去对冲一个模拟的降维奇点。实验结果是毁灭性的——数次尝试都引发了剧烈的维度风暴,差点摧毁了整个实验设施。但唯一一次成功的、极其短暂的对冲,给了研究者们一丝微弱的希望,证明这条路在理论上并非完全走不通。
尽管这三种方案都处于最原始的探索阶段,距离实际应用还有漫长的道路,甚至可能最终都被证明是死胡同。但它们的提出与初步验证本身,就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标志着大秦文明,已经开始严肃地思考并尝试破解宇宙中最顶级的毁灭力量,开始从战略上,为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与神级文明的终极对决,准备自己的保命底牌。帝国的防御理念,从此不再局限于能量与物质的层面,而是勇敢地涉足于维系存在的根基——维度与规则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