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的日程格外紧凑。凌云提前来到办公室,仔细整理着文件,将会议材料放入公文包。上午要参加市里的专题讨论会,下午还要回单位研究青峰岭二期工程。作为林业部门负责人同时承担着建言献策的职责,他早已习惯了这样忙碌而充实的工作节奏。
专题讨论会在市政会议中心举行。主持会议的资深领导看到凌云进来,微笑着招呼:来得正好,今天要讨论的重点议题之一就是生态文明建设。资深领导年近六十,头发花白但梳理得一丝不苟,戴着一副金丝眼镜,说话时习惯性地用手指轻点桌面,显得沉稳有力。
会议开始后,资深领导首先传达了上级相关会议精神,特别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我们要充分发挥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资深领导声音洪亮,条理清晰。
在讨论环节,经济领域的负责人提出要关注产业绿色发展问题。这时,资深领导看向凌云:你既要参与建言献策,又是林业部门负责人,对这个议题应该最有发言权。
凌云微微颔首,从容发言:感谢信任。我认为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关键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他稍作停顿,环视会场,目光沉稳,首先是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其次是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的关系,要统筹推进;最后是政策引导与市场主导的关系,要发挥好各方作用。
他结合清源林业的实践,列举了几个典型案例:比如我们推广的林下经济模式,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带动了农民增收。去年全市林下经济总产值达到5亿元,惠及2万多农户。这种绿色发展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与会人员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科教领域的负责人补充道:提到的案例很有说服力。我们应该总结推广这些成功经验,为全市绿色发展提供参考。特别是要注重科技创新在绿色发展中的作用。
资深领导总结时说:发言很有见地。建议由他牵头,组织一次生态文明建设专题考察,形成高质量的建议材料,为市里决策提供参考。考察要深入实际,找准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会后,在休息区用餐时,几位与会代表围过来交流。教育界的代表说:我们学校想组织学生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活动,能不能安排参观林业项目?让学生们亲身感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成果。
这个想法很好。凌云放下筷子,认真地说,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参观青峰岭项目区,让年轻人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办公室可以具体对接,制定详细的参观方案,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同时要注重教育效果,让学生们真正有所收获。
回到林业部门,凌云立即召集相关人员研究二期工程方案。会议刚开始,相关办公机构就来电通知即将召开专题讨论会。凌云沉着安排:建明,你继续主持会议,把讨论情况整理好报我。我要准备专题讨论材料。记住,二期工程方案要突出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理念。
在随后召开的专题讨论会上,主要讨论关于加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建议方案。作为主要建议人,凌云首先发言: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他列举了清源市在生态补偿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目前我们在青峰岭项目区试点生态补偿,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暴露出补偿标准不统一、资金来源单一等问题。
他提出了具体建议:一是要建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评估体系,二是要拓宽补偿资金渠道,三是要完善补偿资金使用监管机制。建议由市里牵头,制定生态补偿实施办法。同时要注重区域协调,推动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与会各部门负责人进行了热烈讨论。财政部门负责人表示:建议很有建设性,我们会认真研究补偿资金筹措问题,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可以考虑设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同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生态环保部门负责人说:这个建议切中要害,我们完全支持。建议可以先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展试点,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推广。同时要建立健全生态监测评估体系,为生态补偿提供科学依据。
自然资源部门负责人补充道:我们正在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可以与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有机结合。建议将生态补偿与空间规划相衔接,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
在主持会议时,凌云注意到各方意见有些分歧。他适时引导: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我们可以先易后难,分期推进。当前可以先从完善补偿标准入手,再逐步解决资金问题。重要的是要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生态补偿工作持续有效开展。他的调解使会议气氛更加融洽,最终达成了共识。
讨论会结束后,资深领导特意留下凌云:今天的会议很成功,你的建议质量很高,协调工作也做得很好。这说明建言献策工作与本职工作是可以相互促进的。你要继续发挥好双重身份的优势,为推动清源绿色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回到单位,白云岭林场周场长正在等候汇报工作。凌局长,我们场的智慧林场建设遇到一些困难,需要协调其他部门支持。特别是在网络覆盖和设备维护方面,需要通信部门和科技部门的支持。另外,技术人员培训也需要加强。
凌云仔细听取汇报后说: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工作协调渠道反映。你准备一份详细材料,我安排一次考察,邀请相关部门参加。我们要借助多方平台,推动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你们要加强自身技术力量建设,不能完全依赖外部支持。
随后,凌云组织部分专业人士到白云岭林场考察。考察组实地查看了智慧林场建设情况,观看了无人机巡护演示,参观了智能监测中心。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从各自专业角度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科技领域的专业人士建议:要加强技术创新,开发更适合林区特点的智能设备。现在的设备在城市环境下运行良好,但在林区复杂地形中还存在盲区。建议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专用设备。
经济领域的专业人士提出了市场化运营的思路:智慧林场建设可以引入社会资本,通过市场化运作降低投入压力。比如可以开发数据增值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注重商业模式创新,提高项目收益。
农业领域的专业人士建议:要注重人才培养,既要引进专业人才,也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技术培训。建议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定期组织技术交流和学习。
考察结束后,凌云立即安排整理考察报告。要把专业人士的真知灼见充分吸收,形成高质量的建议材料。报告要突出问题导向,提出可操作性强的建议。同时要注重成果转化,把考察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举措。
在专题会议上,凌云作了题为《推动智慧林业建设,助力绿色发展》的发言。他结合考察情况,提出了完善政策体系、加强部门协同、培育市场主体等建议。智慧林业建设不是林业部门一家的事,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建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智慧林业发展。同时要注重标准化建设,促进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
发言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共鸣。资深领导表示:发言很有深度,所提建议切实可行。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为智慧林业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会议决定将相关建议报送市里。
这时,林业部门来电汇报青峰岭二期工程遇到规划调整问题。凌云沉着应对:按程序向规划部门申报,同时可以通过工作协调渠道反映诉求。双管齐下,推动问题解决。要注意沟通协调,争取理解支持。
在组织的专题协调会上,规划部门负责人表示会认真研究林业部门的诉求。会后,这位负责人私下对凌云说:你们提出的规划调整建议很有道理,我们会尽快研究办理。这种通过工作平台沟通协调的方式很好,可以更好地凝聚共识。希望以后多开展这样的专题协调。
通过工作平台,凌云不仅推动了本职工作,还促进了跨部门协作。他深有感触地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只要用心用力,就能为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我们要善于运用平台优势,汇聚各方智慧,破解发展难题。同时要注重工作方法,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灵活应变。
在新的工作中,凌云继续发挥着双重职责的优势。他既站在林业部门负责人的角度思考具体问题,又站在建言献策者的高度提出建议。这种独特的工作视角,使他在推动清源林业发展时能够调动更多资源,凝聚更大共识。
在一次工作交流会上,凌云分享了自己的工作体会:作为建言献策者,要胸怀大局,围绕中心工作提出建议;作为林业部门负责人,要立足本职,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建言献策工作开阔了我的视野,林业工作又为履职提供了实践基础。关键是要找到结合点,实现良性互动。他的发言赢得了与会同志的赞许。
随着工作的深入,凌云越来越体会到建言献策工作的重要性。他不仅关注林业领域的问题,还把视野拓展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一次专题考察中,他了解到乡村振兴中存在的产业发展问题,随即组织林业部门技术人员帮助农民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这种开阔的视野,反过来又促进了他对林业工作的思考。他在林业部门干部会议上说:林业工作不能就林业谈林业,要放在全市发展大局中来谋划。我们要主动对接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重大战略,在服务大局中实现自身发展。同时要注重创新发展,用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工作。
在市里征求意见的座谈会上,凌云提出了绿色发展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建议。他从规划统筹、政策配套、部门协同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比如在项目建设上,要把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有机结合起来;在政策制定上,要打好组合拳,形成政策合力;在工作推进上,要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同时要注重发挥市场作用,激发内生动力。
他的发言得到了市里相关方面的充分肯定。相关方面表示:建议很有价值,我们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吸纳。特别是关于系统性推进绿色发展的建议,对我们完善工作思路很有启发。相关建议被采纳到市里工作中,体现在最新出台的绿色发展实施方案中。
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远处的青山,凌云思考着如何更好地履行双重职责。作为建言献策者,他能够站在更高层面提出建议,推动完善相关政策;作为林业部门负责人,他能够在一线推动工作落实,把建议转化为具体行动。这种双重身份,让他对清源林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凌云继续统筹推进林业部门和建言献策的工作。他主持制定了专门委员会考察计划,将林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纳入考察课题。要选择那些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问题深入考察,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考察要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建言献策有的放矢。
同时,他指导林业部门各科室主动对接各专门委员会,借助专业力量破解发展难题。这个平台汇聚了各行各业的专家人才,这是宝贵的智力资源。我们要主动请教,虚心学习。同时要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带到这个平台,借助各方智慧寻求解决方案。
一次专题讨论会后,几位企业界人士找到凌云,表达了投资林业产业的意向。我们看到林业产业的发展潜力,想在林产品精深加工方面进行投资。希望能得到林业部门的指导和支持。
凌云当即安排产业发展科对接,并嘱咐:要主动服务,为企业投资创造良好条件,但也要守住生态底线,严格项目准入。要注重可持续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利益。
通过工作平台,清源林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上级部门来清源考察时,对林业部门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清源林业的很多做法具有创新性,值得总结推广。特别是智慧林业建设和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为其他地方提供了有益借鉴。其他地区的考察团也纷纷来考察学习。我们要把每次考察都作为改进工作的机会,虚心听取意见建议。同时要注重经验总结,把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
凌云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他在一次林业部门干部会议上说:建言献策的职责是荣誉,更是责任。我们要把这个平台作为推动工作的助力,但不能依赖这个平台。最终还是要靠扎扎实实的工作,用实实在在的业绩说话。同时要注重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
在他的带领下,清源林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履职也取得丰硕成果。他牵头提交的《关于加快智慧林业建设的建议》被评为优秀建议方案,组织的生态文明建设考察报告得到市里主要方面的批示。这种良性互动,不仅促进了清源林业的发展,也为其他地方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最近,凌云正在筹备一次跨区域协调会议,邀请周边地区代表共同探讨区域生态保护合作。生态保护没有地域界限,我们要加强区域协作,共同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建议建立区域生态保护协调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行动协同。
资深领导对凌云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在一次工作会议上,资深领导说:充分发挥了双重身份的优势,既推动了林业工作,也丰富了履职内容。这种工作模式值得总结推广。我们要继续支持工作,为清源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随着工作的深入,凌云在工作中越来越注重实效。他推动建立了建议办理反馈机制,确保各方建议得到认真落实。建议办理不能止于答复,要注重实际效果。要建立健全跟踪督办机制,推动建议成果转化。
在一次重点建议落实会上,凌云带领建议人实地查看建议落实情况。我们要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建议落实的真实效果。对落实不到位的,要提出改进意见;对需要持续跟进的,要建立长效机制。
望着窗外连绵的青山,凌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期待。他相信,在工作平台上,在资深领导的支持下,一定能够凝聚更多智慧力量,共同推动清源绿色发展再上新台阶,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同时,他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平台优势,为推动清源林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