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探亲归乡,秋收暖意
七月流火,顾家坳被毒辣的日头烤得滚烫,田地里的玉米秆长得比人还高,绿油油的叶片在阳光下泛着油光,预示着又是一个丰收年。林依依家的菜园也迎来了盛产期,黄瓜挂藤、茄子饱满、西红柿红得透亮,招娣每天放学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钻进菜园摘一篮子新鲜蔬菜,蹦蹦跳跳地跑回家,献宝似的递给林依依。
“娘,你看!今天的西红柿又红又大,肯定很甜!” 招娣举着一个红彤彤的西红柿,脸上沾着点泥土,笑容格外灿烂。
林依依接过西红柿,用袖子擦了擦她脸上的泥:“我们招娣真能干,摘的西红柿比娘摘的还好。晚上给你们做西红柿炒鸡蛋,再凉拌个黄瓜,好不好?”
“好!” 念军和思军凑过来,踮着脚尖够篮子里的黄瓜,“娘,我要吃黄瓜!生吃!”
“洗干净才能吃。” 林依依笑着拍开他们的小手,从井里打了桶凉水,把黄瓜和西红柿泡在里面降温,“先去洗手,洗完手给你们吃。”
两个小家伙欢呼着跑去洗手,招娣则留在厨房,帮林依依择菜、烧火。看着女儿熟练的动作,林依依心里满是欣慰。这几年的时光,不仅让孩子们长大了,也让这个家变得越来越温暖。
系统的声音在脑海里响起:“宿主,顾廷深的探亲假快到了吧?算算日子,也该回来了。”
“嗯,还有三天。” 林依依应道,心里泛起一丝期待。顾廷深这次探亲假有半个月,能好好陪陪孩子们,也能让这个家更热闹些。
“正好赶上秋收,顾廷深回来能帮不少忙。” 系统说道,“奖励提前给你备好:压缩饼干两箱,水果罐头十罐,麦乳精五包,还有一块手表,给顾廷深的。借口就说是部队发的福利,绝对合理。”
林依依心里一暖,系统总是这么贴心。手表在这个年代可是稀罕物,顾廷深在部队里,有块手表也方便些。
三天后,林依依特意起了个大早,给孩子们换上干净的衣服,自己也穿了件顾廷深寄来的蓝色的确良衬衫,收拾得整整齐齐,带着孩子们去村口等顾廷深。
村口已经有不少人在忙活,知青们也在跟着生产队的人整理农具,准备秋收。看到林依依带着孩子们,刘梅笑着走过来:“林嫂子,这是去接顾大哥吧?”
“是啊,他今天回来。” 林依依笑着点头。
“顾大哥可真幸福,回来就能看到这么可爱的孩子们,还有嫂子这么贤惠的妻子。” 刘梅羡慕地说道。这两年相处下来,她对林依依的印象极好,觉得她温柔能干,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对孩子更是疼爱有加。
“你也会遇到好姻缘的。” 林依依笑着说道。
正说着,远处传来了汽车的鸣笛声。招娣眼睛一亮,拉着林依依的手喊道:“娘!是汽车!爹回来了!”
林依依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一辆绿色的军用卡车缓缓驶来,停在了村口。车门打开,一个穿着军装的高大身影跳了下来,正是顾廷深。
他比上次回来黑了些,也壮了些,眼神依旧刚毅,只是看到林依依和孩子们时,瞬间柔和了下来。
“爹!” 招娣率先冲了过去,扑进顾廷深怀里。
“爹!” 念军和思军也跟着跑过去,抱住顾廷深的腿,仰着小脸,满是兴奋。
顾廷深弯腰抱起招娣,又伸手摸了摸念军和思军的头,声音带着一丝沙哑:“我的宝贝们,都长这么高了!”
林依依慢慢走过去,看着眼前的男人,心里泛起一丝暖意:“回来了。”
“嗯,回来了。” 顾廷深放下招娣,伸手握住林依依的手,她的手依旧柔软,带着点微凉。他握紧了些,眼神里满是思念,“让你辛苦了。”
“不辛苦。” 林依依笑了笑,脸颊微微泛红。
村里的乡亲们也围了过来,纷纷打招呼:“廷深回来了!”
“顾连长,越来越精神了!”
“这三个孩子真是越长越俊,跟廷深你真像!”
顾廷深一一回应着,脸上带着笑容。他从卡车的后备箱里拿出几个大箱子,说道:“给大家带了点部队的特产,回头让依依分给大家尝尝。”
“哎呀,廷深太客气了!”
“不用不用,你回来就好!”
大家客气着,心里都很高兴。顾廷深在部队里是连长,是村里的骄傲,大家都很敬重他。
林依依帮着顾廷深把箱子搬上车(村里的拖拉机正好要回去),一家人坐着拖拉机回了家。
回到家,顾廷深把箱子打开,里面装满了各种东西:给孩子们的衣服、玩具,给林依依的布料、围巾,还有系统给的压缩饼干、水果罐头、麦乳精和手表。
“这是给你的。” 顾廷深拿出手表,递给林依依,“部队发的福利,我用不上,你戴着,平时做家务、看孩子也方便。”
林依依接过手表,表盘是黑色的,表带是棕色的皮质,看起来很精致。她心里清楚,这肯定是系统给的,但还是配合着说道:“这么贵重的东西,我哪能用?你在部队里更需要。”
“我有部队发的军用手表,这个你戴着。” 顾廷深坚持道,“听话。”
林依依只好收下,小心翼翼地戴在手腕上,心里暖暖的。
孩子们围在箱子旁边,好奇地看着里面的玩具:有小火车、小皮球、布娃娃,都是他们以前没见过的。
“哇!小火车!” 思军眼睛一亮,伸手想去拿。
“先洗手,洗完手再玩。” 林依依说道。
三个孩子连忙跑去洗手,回来后围在顾廷深身边,让他教他们怎么玩。顾廷深耐心地教着,院子里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张桂兰听说顾廷深回来了,连忙带着大儿子顾廷军和大儿媳跑了过来。看到顾廷深,张桂兰脸上笑开了花:“廷深,你可回来了!快让娘看看,瘦了没有?”
“娘,我没瘦,反而壮了。” 顾廷深笑着说道,从箱子里拿出给父母和大哥一家带的东西,“这是给您和爹的布料,给大哥大嫂的茶叶,还有给侄子侄女的糖果。”
“你这孩子,回来就回来,还带这么多东西干什么?” 张桂兰嘴上说着,心里却乐开了花,连忙让大儿媳把东西收起来。
顾廷军拍了拍顾廷深的肩膀:“二弟,辛苦了,在部队里要好好照顾自己。”
“大哥放心,我会的。” 顾廷深说道。
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说说笑笑,其乐融融。顾廷深询问着家里的情况,林依依一一回答,告诉他孩子们的趣事,村里的琐事,还有隔壁周建斌家的情况。
“李秀莲的身子还是那么差?” 顾廷深皱了皱眉。
“嗯,最近好像更差了,总是咳嗽,走路都不稳。” 林依依说道,“不过前几天周大哥来问我要补身体的方子,我给了他点红糖和红枣,后来听说王大娘对她的态度好了点。”
“周建斌这个人,太愚孝了,明明心里惦记着媳妇,却不敢违抗他娘。” 顾廷深说道,“李秀莲也是个可怜人。”
“是啊,不过我们也不好多掺和,只能偶尔帮衬一下。” 林依依说道。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了周建斌的声音:“廷深,你回来了?”
顾廷深抬头一看,周建斌站在院门口,手里拿着一个篮子,里面装着几个玉米。
“建斌,进来坐。” 顾廷深笑着说道。
周建斌走进院子,把篮子递给林依依:“这是我们家种的玉米,刚摘的,给孩子们尝尝鲜。”
“谢谢你,周大哥。” 林依依接过篮子,“你太客气了。”
“应该我谢谢你们才对,” 周建斌看着顾廷深,又看了看林依依,感激地说道,“之前麻烦林嫂子照顾秀莲,还给她红糖和红枣,我一直想谢谢你。”
“邻里之间,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顾廷深说道,“秀莲的身子怎么样了?”
提到李秀莲,周建斌脸上露出了一丝喜色:“好多了,喝了林嫂子给的红糖红枣水,咳嗽少了,也能吃下点饭了。而且……而且她怀孕了,已经快两个月了。”
林依依和顾廷深对视一眼,都有些惊讶。按照原书的设定,李秀莲确实会在这两年生个儿子,只是没想到这么快。
“那太好了!” 林依依笑着说道,“恭喜你啊,周大哥。”
“恭喜恭喜!” 顾廷深也说道,“这下王大娘该高兴了,对秀莲的态度也会更好了。”
提到王老太,周建斌脸上的喜色淡了些:“娘是挺高兴的,不过对秀莲还是那样,只是不再打骂她了,让她好好养胎。”
“能这样就不错了,” 林依依说道,“怀孕了要多注意休息,让嫂子多吃点有营养的东西,对大人孩子都好。”
“我知道,” 周建斌点点头,“我会尽量照顾好她的。”
聊了一会儿,周建斌就回去了。林依依看着院子里的玉米,心里感慨,李秀莲怀孕了,她的命运似乎有了一点转机,但想到她最终还是会病逝,心里又有些沉重。不过她也只能顺其自然,做好自己的事,苟好自己的日子。
顾廷深回来后,家里的气氛更加热闹了。他每天都会带着孩子们去村里的河边钓鱼、去山上摘野果,教他们打拳、认字。招娣缠着他讲部队里的故事,念军和思军则喜欢跟在他身后,模仿他的样子走路、敬礼,学得有模有样。
林依依则每天变着花样给大家做好吃的,用顾廷深带回来的压缩饼干泡牛奶给孩子们当早餐,用水果罐头做甜品,用新鲜的蔬菜和顾廷深带回来的肉做红烧肉、炖排骨,一家人吃得不亦乐乎。
顾廷深也会主动帮林依依做家务,挑水、砍柴、劈柴,样样都干,还会帮她照顾孩子,给孩子们洗澡、讲故事,俨然一个全能好丈夫、好父亲。
村里的人都羡慕林依依,说她嫁了个好男人,不仅在部队里有出息,对她还好,对孩子也疼爱。林依依总是笑着回应,心里满是幸福。
没过几天,秋收就正式开始了。村里的大喇叭每天都在播放着激昂的革命歌曲,号召大家积极投身秋收,争取早日完成收割任务。
顾廷深虽然是探亲假,但也主动加入了秋收的队伍。他在部队里练就了一身好力气,干起活来又快又好,割稻子、掰玉米、运粮食,样样都冲在前面,赢得了村里人的一致好评。
知青们也积极参与秋收,虽然他们的力气不如村里的老社员,但都很努力。赵建国、刘梅等人跟着大家一起割稻子,虽然手上磨起了水泡,但还是咬牙坚持着。
林依依也没闲着,她每天都会做好饭菜,让招娣送到田地里,给顾廷深和村里的人送去。她做的饭菜分量足、味道好,有红烧肉、炒鸡蛋、凉拌黄瓜、小米粥,还有用系统给的面粉做的馒头,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
“林嫂子做的饭菜就是好吃,比我们知青院做的强多了!” 赵建国一边吃着馒头,一边说道。
“是啊,林嫂子的手艺真好,每天都能吃到这么好吃的饭菜,干活都更有力气了!” 刘梅也说道。
顾廷深看着大家吃得开心,又看了看身边的林依依,眼里满是宠溺:“辛苦你了,依依。”
“不辛苦,你们干活才辛苦。” 林依依笑着说道,“多吃点,不够还有。”
秋收的日子虽然辛苦,但也充满了欢乐。大家一起干活,一起吃饭,说说笑笑,其乐融融。偶尔也会发生一些趣事。
有一次,几个男知青跟着村里的老社员去掰玉米,不知道玉米要掰下来,竟然直接把玉米秆砍断了,抱着玉米秆回来,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老社员哭笑不得,只好重新教他们怎么掰玉米。
还有一次,李娟跟着大家去割稻子,不小心割到了自己的手,虽然只是一点皮外伤,但她还是哭了起来,抱怨说太辛苦了,不想干了。赵建国安慰了她半天,又给她找了些草药敷上,她才勉强继续干活。
林依依把这些趣事看在眼里,偶尔也会跟着笑一笑。她觉得,这样的日子虽然平淡,但很真实,充满了烟火气。
这天傍晚,秋收结束了,大家都松了口气。大队里举行了庆丰收的晚会,在晒谷场上搭了个舞台,知青们和村里的年轻人一起表演节目,有合唱、独唱、舞蹈、快板,还有样板戏选段。
林依依带着孩子们,和顾廷深一起坐在台下看节目。招娣看得很入迷,跟着一起鼓掌、哼唱;念军和思军则对舞台上的灯光和道具更感兴趣,东张西望,时不时地发出惊叹声。
顾廷深坐在林依依身边,握住她的手,轻声说道:“依依,这几年,谢谢你。”
林依依转过头,看着他:“谢我什么?”
“谢谢你照顾孩子,照顾这个家,让我没有后顾之忧。” 顾廷深的眼神里满是感激,“以前我总觉得,军人的职责是保家卫国,对家庭亏欠太多。但现在我觉得,有你和孩子们在,我才有了奋斗的动力。”
林依依心里一暖,靠在他的肩膀上:“我们是一家人,不用说这些。你在部队里要好好照顾自己,注意安全,我们在家等你回来。”
“嗯。” 顾廷深紧紧握住她的手,心里充满了幸福感。
晚会结束后,大家各自回家。路上,顾廷深看到周建斌带着李秀莲和小芳也在往回走,李秀莲的肚子已经微微隆起,脸上带着一丝淡淡的笑容,看起来比以前精神多了。
“建斌,秀莲,慢点走。” 顾廷深喊道。
周建斌和李秀莲停下脚步,转过身:“廷深,林嫂子。”
“秀莲的肚子都显怀了,要多注意休息。” 林依依说道。
“我知道,谢谢林嫂子关心。” 李秀莲笑着说道,眼神里满是感激。
“秋收结束了,也能好好歇歇了。” 顾廷深说道。
“是啊,” 周建斌点点头,“等过段时间,我想带着秀莲去县城的医院检查一下,看看孩子怎么样。”
“应该去看看,这样也放心。” 林依依说道。
聊了一会儿,两家人各自回家了。
顾廷深的探亲假很快就结束了。临走那天,天还没亮,顾廷深就起了床。他小心翼翼地给孩子们掖了掖被角,然后走到炕边,看着熟睡的林依依。
林依依也醒了,坐起来:“要走了?”
“嗯。” 顾廷深点点头,眼神里满是不舍,“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孩子们,我会尽快回来的。”
“我知道。” 林依依点点头,从枕头下拿出一个布包,递给她,“这里面有我给你做的鞋垫和一些吃的,还有这个手表,你戴着,注意安全。”
顾廷深接过布包,把手表戴上,紧紧抱住林依依:“等我回来。”
“嗯,我等你。” 林依依靠在他的怀里,轻声说道。
顾廷深在她的额头上亲了一下,然后转身,毅然决然地走出了房门。
林依依走到窗边,看着他的背影渐渐消失在晨曦中,心里充满了不舍,但更多的是期待。她知道,顾廷深是为了这个家,为了国家,她会在家好好照顾孩子,打理好这个家,等他回来。
顾廷深走后,日子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林依依依旧每天照顾孩子、打理家务、种种菜园,偶尔给隔壁的小芳送点吃的。
李秀莲的肚子越来越大,王老太对她的态度好了很多,不再让她干重活,还会让她多吃点有营养的东西。周建斌也比以前更体贴了,每天都会给她煮鸡蛋、熬鸡汤,照顾得无微不至。
知青们也渐渐融入了村里的生活,赵建国因为工作认真负责,被大队推荐为公社的知青代表,经常去公社开会。
刘梅和村里的一个年轻人处起了对象,两人感情很好,经常一起干活、一起散步,村里的人都很看好他们。李娟也改变了很多,不再像以前那样娇气、高傲,变得踏实了很多,干农活也越来越熟练了。
这天,林依依正在院子里给孩子们做新衣服,突然听到隔壁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王老太的欢呼声:“生了!生了!是个小子!我老周家有后了!”
林依依愣了一下,知道李秀莲生了,是个儿子。按照原书的设定,这个孩子的出生,会让李秀莲的身体彻底垮掉,她的生命也进入了倒计时。
没过多久,周建斌就跑了过来,脸上满是喜悦:“林嫂子,顾大哥,秀莲生了,是个儿子!七斤重,母子平安!”
“恭喜恭喜!” 林依依笑着说道,“真是大喜事!嫂子辛苦了,你要好好照顾她。”
“我知道,我会的。” 周建斌点点头,又说了几句,就匆匆回去了。
林依依看着周建斌的背影,心里有些感慨。这个孩子的出生,给周建斌家带来了喜悦,但也给李秀莲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她能做的,依旧是在不影响自己“苟住”的前提下,给她一点小小的帮助。
她从系统空间里拿出一些红糖、红枣和鸡蛋,让招娣给李秀莲送去:“给小芳娘送去,让她补补身体。告诉她,好好休息,别太累了。”
“好!” 招娣接过东西,小心翼翼地跑去了隔壁。
没过多久,招娣回来了,说道:“娘,小芳娘很高兴,让我谢谢你。王奶奶也对我笑了,还给了我一块糖。”
林依依笑了笑:“那就好。”
接下来的日子,隔壁周建斌家充满了欢声笑语,王老太每天都围着孙子转,笑得合不拢嘴。李秀莲虽然身体虚弱,但看着自己的儿子,脸上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林依依的日子依旧过得平静而温馨。招娣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好,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的第一名,还被评为了公社的“三好学生”。念军和思军也到了上学的年纪,林依依把他们送进了村小学,和招娣一起上学。
两个小家伙刚上学,还不太适应,每天都哭着要回家,但在招娣的照顾和老师的耐心教导下,很快就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懂事了。
知青们的生活也有了新的变化。赵建国因为表现优秀,被推荐上了大学,成为了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知青。村里的人都为他高兴,顾长河还特意召开了欢送会,送他去上大学。
刘梅和她的对象也结婚了,婚礼办得很简单,但很热闹,村里的人都去祝贺了。林依依也送去了一份贺礼,是一块细棉布,让她做新衣服。
李娟则因为家里的关系,被调回了城里,结束了知青生涯。临走那天,她特意来跟林依依告别,脸上带着一丝愧疚:“林嫂子,以前我有很多不对的地方,谢谢你一直包容我。以后我会经常来看你的。”
“不客气,” 林依依笑着说道,“祝你一路顺风,在城里生活得越来越好。”
知青们的离开,让村里少了一些热闹,但也让大家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聚散离合都是常态。
林依依的生活依旧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她每天送孩子们上学,接孩子们放学,打理家务,种种菜园,偶尔回娘家看看父母,日子过得充实而幸福。
顾廷深依旧定期寄信、寄钱和物资回来,他的职位也升了,从连长升到了营长。信里的内容依旧简单,但字里行间的牵挂却越来越浓。
林依依知道,她的“苟住”生活很成功。她没有惹是生非,没有张扬跋扈,只是安安静静地过自己的小日子,照顾好自己的家人,积累自己的资源。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一家人平平安安、和和美美,孩子们健康成长,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她也知道,严美美还有几年就会穿越过来,嫁给周建斌,成为原书里的女主角。但她并不在意,她不会去和严美美争什么,也不会去掺和她的事情。她只想继续苟住,带着自己的孩子们,在这个年代,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让生活越来越浪。
冬天很快就到了,天上飘起了雪花,整个顾家坳都被白雪覆盖,银装素裹,格外美丽。林依依家的院子里,三个孩子正在堆雪人、打雪仗,笑声传遍了整个村子。
林依依坐在窗边,看着孩子们玩耍的身影,手里织着毛衣(给顾廷深织的),脸上露出了温柔的笑容。系统的声音在脑海里响起:“宿主,苟住任务完成得很好,奖励你一件羽绒服,给你和孩子们各一件,还有一些过冬的煤炭和取暖设备,保证你们这个冬天暖暖和和的。”
林依依心里一暖,笑着应道:“好,谢谢系统。”
她知道,这个冬天,她们一家一定会过得很温暖。而未来的日子,也会像这冬日的阳光一样,温暖而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