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邻里琐事,娘家风暖
冬去春来,68年的东风吹绿了顾家坳的田埂,院角的迎春花缀满了嫩黄的花苞,空气里带着泥土的湿润气息。林依依家的日子依旧过得不疾不徐,像村口那条潺潺流淌的小河,平稳又滋润。
顾招娣已经上二年级了,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还成了班里的小班长,每天放学回来,除了完成作业,还会主动帮林依依做家务,照看弟弟妹妹,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她性子开朗,嘴又甜,不管是学校的老师同学,还是村里的乡亲,都喜欢她。
顾念军和顾思军已经四岁多了,褪去了 toddler 的稚气,愈发活泼可爱。念军还是那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爬树掏鸟窝、下河摸鱼虾,样样精通,每天都能带着一身泥回家,让林依依又气又笑;
思军则依旧沉稳,喜欢跟在姐姐招娣身后,安安静静地看她看书、写字,偶尔也会跟着念军疯玩,但总能在闯祸前及时“刹车”,比姐姐懂事多了。
这天傍晚,林依依正在厨房里准备晚饭,炖着排骨(排骨是顾廷深托人从部队寄来的,林依依对外只说是娘家托人捎的),香味飘满了整个院子。招娣放学回来,刚进门就吸了吸鼻子,惊喜地喊道:“娘,今天炖排骨了?”
“是啊,” 林依依笑着点头,“你爹寄来的,给你们补补身体。”
“太好了!谢谢娘,谢谢爹!” 招娣开心地跑到厨房门口,帮着林依依择菜。
念军和思军也从外面跑了回来,听到有排骨吃,眼睛都亮了,围着厨房转来转去,嘴里不停地喊着:“娘,排骨什么时候好呀?我想吃排骨!”
“快了,再等一会儿就炖好了。” 林依依揉了揉他们的小脑袋,“去洗手,洗完手就可以吃饭了。”
就在这时,隔壁传来一阵尖利的骂声,打破了院子里的温馨氛围。
“你个不下蛋的赔钱货!连口热饭都做不好,留着你有什么用?”
是隔壁原男主周建斌家的婆婆,王老太的声音。
周建斌就是原书里严美美的丈夫,现在的他,还是个普通的农村汉子,在生产队里干活,为人老实巴交,甚至有些愚孝。他的妻子叫李秀莲,就是那个被婆家磋磨得瘦骨嶙峋的女人,现在已经生了一个女儿,叫周小芳,刚满三岁,长得瘦小枯干,跟招娣小时候有的一拼。
林依依和周建斌家是邻居,中间就隔了一道矮墙,平时两家没什么来往。原主以前性子跋扈,看不上周建斌家穷,还总嘲笑李秀莲生不出儿子,两家关系很僵。林依依穿越过来后,一直秉持着“不掺和、不招惹”的原则,更是很少和隔壁打交道。
但架不住距离近,隔壁的动静总能听得一清二楚。
“娘,我不是故意的,我这身子不舒服,实在没力气……” 李秀莲的声音微弱又委屈,带着哭腔。
“不舒服?我看你就是懒!” 王老太的声音更尖利了,“生了个赔钱货就想偷懒?我告诉你,今天这晚饭你必须做,做不好就别想吃饭!”
“娘,建斌呢?让建斌帮我搭把手行不行?” 李秀莲哀求道。
“建斌在外面干活累了一天,哪能让他干这些?” 王老太冷哼一声,“你就是个丧门星,娶了你之后,我们家就没顺过!连个带把的都生不出来,我看你就是不想给我们老周家传宗接代!”
接着,就听到“啪”的一声脆响,像是王老太打了李秀莲一巴掌,然后是李秀莲压抑的哭声,还有小女孩周小芳吓得哇哇大哭的声音。
林依依皱了皱眉,心里有些不是滋味。李秀莲也是个可怜人,嫁过来之后就没过上一天好日子,被婆婆磋磨,丈夫又不疼,身子越来越差,还要强撑着干活、带孩子。
“娘,隔壁奶奶又在骂小芳娘了。” 招娣停下手里的活,小声说道,脸上满是同情,“小芳好可怜,上次我看到她在河边捡别人扔掉的烂菜叶子吃。”
林依依心里一酸,摸了摸招娣的头:“咱们管好自己的日子就行,别掺和别人家的事。” 她知道李秀莲的命运是注定的,再过两年她会生个儿子,然后身体彻底垮掉,在病床上熬几年就去世,之后严美美才会穿越过来嫁给周建斌。她就算想帮,也不能太明显,否则会改变剧情,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不符合她“苟住”的原则。
“可是小芳真的好可怜。” 招娣小声说道。
林依依沉默了一下,从系统空间里拿出两个白面馒头和一个煮熟的鸡蛋,递给招娣:“你悄悄把这个给小芳送去,别让她奶奶看到,也别说是谁给的。”
“好!” 招娣眼睛一亮,接过馒头和鸡蛋,小心翼翼地绕过矮墙,朝着隔壁院子走去。
没过多久,招娣就回来了,小声说道:“娘,我给小芳了,她看到馒头和鸡蛋,可高兴了,还跟我说谢谢。她娘也哭了,让我谢谢你。”
“嗯,知道了。” 林依依点点头,“以后别总去,免得被王老太看到,说咱们多管闲事。”
“我知道了,娘。” 招娣乖巧地说道。
隔壁的哭声渐渐停了,估计是李秀莲强撑着起来做饭了。林依依叹了口气,不再想隔壁的事,专心准备晚饭。
晚饭桌上,四个菜摆得满满当当:炖排骨、炒青菜、鸡蛋羹、凉拌野菜。三个孩子吃得不亦乐乎,尤其是念军和思军,抱着排骨啃得满嘴是油,嘴里还不停地喊着“好吃”。
“慢点吃,别噎着。” 林依依给每个孩子夹了一块排骨,又给招娣盛了一碗鸡蛋羹,“招娣多吃点,明天还要上学呢。”
“娘,你也吃。” 招娣夹了一块排骨,放进林依依碗里。
“好。” 林依依笑了笑,心里暖暖的。
吃过晚饭,林依依正在收拾碗筷,突然听到院门外有人喊:“依依在家吗?”
是张桂兰的声音。
林依依连忙迎出去:“娘,您来了。”
张桂兰走进院子,脸上带着笑容:“这不是快到清明了吗?我想着,你也该回娘家看看了。你娘上次托人带信来,说想孩子们了。”
林依依愣了一下,清明回娘家,确实是当地的习俗。原主的娘家在县城,距离顾家坳有三十多里路,原主以前嫌路远,又觉得娘家条件一般,没什么可拿的,很少回去。林依依穿越过来后,一直用“娘家捎东西”当借口,却还没真正回过一次娘家,现在正好借清明的机会回去一趟,既符合习俗,也能让“娘家”这个借口更真实。
“是啊,是该回去看看了。” 林依依点点头,“我明天就准备准备,后天带着孩子们回去。”
“好,” 张桂兰笑着说道,“我给你准备了点咱们家种的小米和红薯干,你带回去给你爹娘尝尝。”
“谢谢娘。” 林依依感激地说道。
第二天,林依依开始收拾回娘家的东西。她从系统空间里拿出一些精米、白面、红糖、鸡蛋,还有几块布料和一双做给父亲的布鞋(都是系统奖励的,或者是她用系统给的材料做的),又加上张桂兰给的小米和红薯干,装了满满两大包。
这些东西在60年代可是相当贵重的,林依依对外只说是顾廷深寄来的,让她带回去孝敬爹娘。
招娣和念军、思军知道要回外婆家,都兴奋得不得了,尤其是招娣,不停地问:“娘,外婆家是什么样子的?有城里的房子好看吗?”
“外婆家在县城,比咱们村里的房子好一点,” 林依依笑着说道,“到了外婆家,要听话,不能调皮,知道吗?”
“知道啦!” 三个孩子异口同声地答应着。
第三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林依依就带着孩子们出发了。三十多里路,说远不远,说近不近,林依依推着小推车,招娣在旁边帮忙推,念军和思军坐在推车里,一路上说说笑笑,倒也不觉得累。
路上遇到了几个去县城赶集的村民,看到林依依带着孩子们回娘家,还带了这么多东西,都羡慕地说道:“依依,你这是回娘家啊?带这么多东西,你娘肯定高兴坏了!”
“是啊,好久没回去了,带点东西给爹娘尝尝。” 林依依笑着回应。
“还是你命好,嫁了个好男人,在部队里当干部,待遇就是好!”
“是啊,孩子们也养得这么好,白白胖胖的,真让人羡慕。”
林依依只是笑着道谢,不骄不躁,依旧保持着低调。
走了将近三个小时,终于到了县城。原主的娘家住在县城的老街区,是一间不大的四合院,院子里住着几户人家。
林依依带着孩子们走到院门口,正好看到母亲赵秀兰在院子里洗衣服。
“娘!” 林依依喊了一声。
赵秀兰抬起头,看到林依依和孩子们,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依依!你可回来了!还有招娣、念军、思军,快进来!”
赵秀兰连忙放下手里的衣服,迎了上来,一把拉住林依依的手,又摸了摸三个孩子的头,眼眶都红了:“快让娘看看,都长这么大了!招娣越来越俊了,念军和思军也这么壮实,真好!”
“娘,我们好想你啊!” 招娣扑进赵秀兰怀里,撒娇地说道。
“外婆!” 念军和思军也跟着喊道。
“哎!我的乖外孙、外孙女!” 赵秀兰高兴得合不拢嘴,连忙把他们领进屋里。
屋里的陈设很简单,一张桌子,几把椅子,一个土炕,还有一个旧衣柜,但收拾得干干净净。父亲林建国正在屋里抽烟,看到林依依回来了,也放下烟袋,脸上露出了笑容:“回来了?”
“爹。” 林依依喊了一声。
“嗯,一路累了吧?快坐下歇歇。” 林建国说道。
林依依把带来的东西放在地上,说道:“爹,娘,这是我给你们带的东西,有精米、白面、红糖、鸡蛋,还有几块布料,给你们做新衣服。”
赵秀兰和林建国看到这么多东西,都愣住了:“你带这么多东西回来干什么?这么贵重,你家里还要过日子呢!”
“没事,” 林依依笑着说道,“这些都是廷深从部队里寄来的,部队里待遇好,不缺这些,你们就放心吃、放心用。”
赵秀兰叹了口气:“廷深是个好孩子,对你也好,你以后要好好跟他过日子,别再像以前那样任性了。” 原主以前性子跋扈,不仅在村里闹,回娘家也经常跟父母顶嘴,让他们很头疼。
“娘,我知道了,我现在已经改了。” 林依依说道。
赵秀兰看着林依依,确实觉得她变了很多,以前的她眼神刻薄,满脸戾气,现在的她眼神温柔,说话也轻声细语,带着一股沉稳的气质,心里很是欣慰:“改了就好,改了就好。”
接下来的几天,林依依就在娘家住了下来。每天陪着父母说话,帮着母亲做家务,带孩子们在县城里逛逛。
县城比村里热闹多了,有供销社、百货商店、菜市场,还有各种小摊贩。林依依带着孩子们去供销社买了些糖果和小零食,又去菜市场买了些新鲜的蔬菜和肉,给父母改善伙食。
赵秀兰和林建国看着林依依这么懂事,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尤其是看到三个孩子健康快乐,招娣还这么聪明懂事,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这天,林依依带着孩子们去百货商店,正好遇到了原主的表姐,赵秀兰的侄女,王娟。王娟在市里的供销社工作,就是林依依之前用来当借口的“远房表姐”。
王娟看到林依依,惊喜地说道:“依依?你怎么在这里?还有招娣、念军、思军,都长这么大了!”
“表姐!” 林依依笑着说道,“我回娘家清明,带孩子们来县城逛逛。”
“真好,” 王娟笑着说道,“我好久没见你了,你现在变化可真大,越来越漂亮,也越来越懂事了。以前你可不爱回娘家,也不爱带孩子。”
“以前是我不懂事,” 林依依笑着说道,“现在知道爹娘不容易,也知道疼孩子了。”
“这样就好,” 王娟点点头,“廷深在部队里也不容易,你们夫妻俩要互相体谅,好好过日子。”
“我知道,表姐。” 林依依说道。
王娟看着三个孩子,越看越喜欢,从包里拿出几块水果糖,分给他们:“来,孩子们,吃糖。”
“谢谢表姐!” 招娣接过糖,礼貌地说道。
“谢谢阿姨!” 念军和思军也跟着说道。
“真乖!” 王娟笑着摸了摸他们的头,又对林依依说道,“我最近刚好有批紧俏的细棉布,还有一些奶粉,本来想给你寄过去的,既然你来了,就跟我去拿吧。”
“真的吗?那太好了!谢谢表姐!” 林依依心里一喜,这正好印证了她之前的借口。
跟着王娟去供销社拿了细棉布和奶粉,林依依又和她聊了一会儿,才带着孩子们回了娘家。
回到家,赵秀兰看到林依依带来的细棉布和奶粉,惊讶地说道:“这是你表姐给的?”
“是啊,” 林依依点点头,“表姐说知道我有三个孩子,奶粉和细棉布都用得上,就特意给我留的。”
“你表姐可真有心,” 赵秀兰笑着说道,“以后你要多跟你表姐联系,人家对你这么好。”
“我知道了,娘。” 林依依说道。
在娘家住了五天,清明也过了,林依依准备带着孩子们回顾家坳。临走那天,赵秀兰和林建国依依不舍,给他们装了满满一包东西,有县城里买的糕点、水果,还有赵秀兰给孩子们做的小衣服。
“依依,路上小心点,到了家给娘报个信。” 赵秀兰拉着林依依的手,叮嘱道。
“娘,我知道了,你们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林依依说道。
“招娣,要听娘的话,照顾好弟弟妹妹。” 赵秀兰又叮嘱招娣。
“外婆,我知道了,我会的。” 招娣点点头,眼眶红红的。
“外婆,外公,再见!” 念军和思军也挥着小手说道。
“再见!有空再来看外公外婆!” 林建国说道。
林依依带着孩子们,推着装满东西的小推车,踏上了回村的路。一路上,孩子们还在念叨着外婆和外公,显然是舍不得离开。
回到村里,已经是傍晚了。张桂兰听说她们回来了,连忙跑过来探望,看到她们平安回来,还带了这么多东西,高兴地说道:“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孩子们累坏了吧?快进屋歇歇。”
“娘,我们不累。” 林依依笑着说道。
接下来的日子,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林依依把从娘家带来的糕点和水果分给了张桂兰和大哥家一些,又把细棉布收起来,准备给孩子们做新衣服。
隔壁周建斌家的事情,依旧时不时地上演。王老太还是经常打骂李秀莲,李秀莲的身子越来越差,脸色苍白,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连走路都有些不稳。周小芳也还是那么瘦小,总是怯生生的,偶尔会偷偷跑到林依依家的院门口,看着念军和思军玩耍,眼神里满是羡慕。
林依依还是老样子,偶尔会让招娣偷偷给小芳送点吃的,但从不主动掺和隔壁的事。她知道,有些事情是注定的,她能做的,只是在不影响自己“苟住”的前提下,给那个可怜的小女孩一点微不足道的帮助。
这天,林依依正在院子里给孩子们做新衣服,突然看到周建斌从外面回来,脸色不太好。他路过林依依家的院门口,犹豫了一下,停下了脚步。
“林嫂子。” 周建斌开口说道,声音有些沙哑。
林依依愣了一下,抬起头:“周大哥,有事吗?”
“没……没什么事,” 周建斌搓了搓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就是……就是想问问你,有没有什么补身体的方子?秀莲她最近身子越来越差,总是咳嗽,也吃不下饭。”
林依依心里一动,周建斌虽然愚孝,但心里还是惦记着李秀莲的,只是不敢违抗母亲。
“补身体的方子我倒是没有,” 林依依说道,“不过我这里有一些红糖和红枣,是我娘给我带回来的,你拿回去给嫂子煮水喝,能补补气血。” 她说着,从屋里拿出一小包红糖和一小袋红枣,递给周建斌。
“这……这怎么好意思?” 周建斌连忙推辞,“你家里还有孩子,留着给孩子补身体吧。”
“没事,我家里还有,” 林依依说道,“嫂子身子要紧,你赶紧拿回去给她煮水喝吧。”
周建斌犹豫了一下,接过红糖和红枣,感激地说道:“谢谢你,林嫂子,真是太谢谢你了!以后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你尽管开口。”
“不客气,邻里之间,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林依依笑着说道。
周建斌拿着红糖和红枣,匆匆回了家。
没过多久,隔壁就传来了王老太的骂声:“你个没用的东西!还买红糖和红枣?家里的钱都被你败光了!我看你就是想害死我们老周家!”
“娘,这不是买的,是隔壁林嫂子给的。” 周建斌的声音响起。
“林嫂子给的?她凭什么给你?肯定是你偷偷给她好处了!” 王老太不依不饶地说道,“我告诉你,以后不准跟隔壁来往!她们家有钱有势,看不起我们,你别热脸贴人家冷屁股!”
林依依无奈地摇了摇头,不再听隔壁的动静,继续给孩子们做新衣服。她知道,王老太就是这样的人,再好的东西到了她嘴里,也能说出不好的话来。
不过,让林依依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李秀莲竟然偷偷来到了她家门口,手里拿着一个小小的布包。
“林嫂子。” 李秀莲的声音微弱,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里带着一丝感激。
“嫂子,你怎么来了?快进来坐。” 林依依连忙说道。
“不了,林嫂子,” 李秀莲摇摇头,把布包递给林依依,“这是我给孩子们做的几双虎头鞋,不值钱,你别嫌弃。谢谢你昨天给的红糖和红枣,我喝了之后,感觉舒服多了。”
林依依接过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三双小巧玲珑的虎头鞋,针脚细密,做得很精致。她心里一暖:“嫂子,你太客气了,这虎头鞋真好看,孩子们肯定喜欢。你身子不好,快回去歇歇吧,别累着了。”
“嗯,” 李秀莲点点头,又说了声“谢谢”,才小心翼翼地回了家。
林依依看着李秀莲的背影,心里感慨万千。李秀莲是个善良又勤劳的女人,只是命不好,遇到了这样的婆婆和懦弱的丈夫。如果她能遇到一个好人家,肯定能过上好日子。
但这些都不是她能改变的,她能做的,只是在不影响自己生活的前提下,给她一点小小的帮助。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了夏天。村里的庄稼长得郁郁葱葱,知青们也越来越适应农村的生活,有些人甚至和村里的年轻人处起了对象。
顾廷深也寄来了信,说他夏天有一次探亲假,大概能在家待半个月。林依依和孩子们都很期待,盼着他能早点回来。
这天,林依依正在菜园里摘黄瓜,突然听到村里的大喇叭响了起来,顾长河的声音传来:“各位村民注意了!各位村民注意了!明天县里要组织文艺汇演,每个大队都要出一个节目,咱们大队准备让知青们和村里的年轻人一起排练一个合唱节目,有愿意参加的,今天下午到大队部集合!”
消息一传开,村里的年轻人都很兴奋,纷纷报名参加。知青们也很积极,他们大多有文艺细胞,唱歌、跳舞都很擅长。
招娣也很想去看排练,拉着林依依的手说道:“娘,我想去看他们排练节目,好不好?”
“好啊,” 林依依笑着说道,“下午娘带你去。”
下午,林依依带着招娣,推着念军和思军,来到了大队部。大队部的院子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知青们和村里的年轻人正在排练合唱《东方红》。
赵建国站在前面领唱,他的声音洪亮,很有感染力。女知青们也唱得很认真,刘梅的声音温柔动听,李娟的声音也不错。村里的年轻人虽然唱得不太好,但都很投入。
林依依带着孩子们站在角落里,静静地看着。招娣看得很入迷,跟着一起小声哼唱。念军和思军则对唱歌不感兴趣,在院子里跑来跑去,追逐嬉戏。
就在这时,林依依看到周建斌也来了,他站在人群后面,默默地看着排练,脸上没有什么表情。林依依猜,他大概是想让李秀莲也来散散心,只是王老太肯定不会同意。
排练结束后,知青们和村里的年轻人都很兴奋,讨论着明天的汇演。林依依带着孩子们准备回家,刚走到门口,就看到周建斌拦住了她。
“林嫂子。” 周建斌说道。
“周大哥,有事吗?” 林依依问道。
“是这样的,” 周建斌犹豫了一下,说道,“明天县里的文艺汇演,秀莲她也想去看看,可是我娘不让她去,说她身子不好,不能瞎跑。我想问问你,能不能帮我劝劝我娘?”
林依依愣了一下,她没想到周建斌会让她去劝王老太。王老太的性子那么固执,她去劝,恐怕也没什么用,还可能惹一身麻烦。
“周大哥,” 林依依说道,“我觉得这事还是你自己跟大娘说比较好。我去说,大娘可能会觉得我多管闲事,反而不好。”
周建斌叹了口气:“我跟她说了,她不听,还骂了我一顿。我实在没办法了,才想问问你。”
林依依沉默了一下,说道:“那我试试吧,不过我不敢保证能成功。”
“谢谢你,林嫂子,不管成不成功,我都谢谢你。” 周建斌感激地说道。
第二天一早,林依依特意绕到隔壁,正好看到王老太在院子里喂鸡。
“大娘,早上好。” 林依依笑着说道。
王老太看到林依依,愣了一下,脸上露出了一丝不自然的笑容:“是依依啊,有事吗?” 她以前很看不惯林依依,觉得她仗着是军嫂,在村里横行霸道,但后来看到林依依变了,对孩子好,对公婆孝顺,又经常给她家小芳送吃的,心里对她的印象也改观了不少。
“也没什么事,” 林依依笑着说道,“就是听说今天县里有文艺汇演,挺热闹的,想问问大娘,要不要带着嫂子和小芳一起去看看?让嫂子也散散心,对身体也好。”
王老太犹豫了一下,说道:“她身子不好,哪能去那么远的地方?万一累着了怎么办?”
“大娘,县里离咱们村也不远,也就十几里路,坐车去很快就到了。” 林依依说道,“嫂子整天在家干活,也挺闷的,去看看文艺汇演,散散心,心情好了,身体自然也会好起来。小芳也这么大了,还没去过县里呢,让她也去开开眼界。”
王老太想了想,又看了看屋里,李秀莲正透过窗户看着外面,眼神里满是期待。她心里叹了口气,说道:“那……那好吧,就让她去看看吧,不过你得照顾着她点,别让她累着了。”
“放心吧,大娘,我会的。” 林依依笑着说道。
王老太喊了一声:“秀莲,你收拾一下,跟林嫂子一起去县里看文艺汇演,带着小芳。”
李秀莲听到这话,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连忙答应道:“哎!好!”
没过多久,李秀莲就带着小芳出来了。她换上了一件干净的粗布衣裳,头发也梳得整整齐齐,虽然依旧消瘦,但脸上有了一丝血色。小芳也换上了一件新衣服,是李秀莲熬夜给她做的,看起来很可爱。
“谢谢林嫂子。” 李秀莲感激地说道。
“不客气,咱们走吧。” 林依依笑着说道。
一行人带着孩子们,坐上了村里的拖拉机,朝着县城出发。一路上,李秀莲的心情很好,和林依依聊了起来,虽然话不多,但看得出来,她很开心。小芳也很兴奋,不停地问这问那。
到了县城,文艺汇演已经开始了。舞台搭在县城的广场上,周围挤满了人。林依依带着李秀莲和孩子们找了个位置站好,认真地看着演出。
节目很精彩,有合唱、独唱、舞蹈、快板,还有样板戏选段。知青们表演的合唱《东方红》赢得了阵阵掌声,村里的年轻人表演的舞蹈也很受欢迎。
李秀莲看得很入迷,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小芳也看得很高兴,跟着一起鼓掌。
演出结束后,林依依带着李秀莲和孩子们在县城里逛了逛,给小芳买了一根冰棍,又给李秀莲买了一碗豆腐脑。李秀莲吃得很开心,不停地说“谢谢”。
回到村里,已经是傍晚了。王老太看到李秀莲和小芳回来了,脸上带着笑容,心里也松了口气。她没想到,一次文艺汇演,竟然让李秀莲的心情好了这么多。
从那以后,王老太对李秀莲的态度好了一些,虽然还是会偶尔骂她,但不再像以前那样苛刻了。周建斌也对林依依更加感激,偶尔会主动帮林依依家干点重活,比如挑水、砍柴。
林依依心里也很高兴,她没想到,自己只是帮了个小忙,竟然让隔壁的情况有了一点改善。不过,她还是保持着距离,不主动掺和隔壁的事,依旧专注于自己的“苟住”生活。
夏天的夜晚,格外宁静。林依依坐在院子里,看着孩子们在月光下追逐嬉戏,听着远处传来的蛙鸣和蝉鸣,心里充满了幸福。她知道,她的“苟住”生活还在继续,而这平静而温馨的日子,就是她最大的追求。
顾廷深的探亲假越来越近了,林依依和孩子们都充满了期待。她相信,等顾廷深回来,他们的日子一定会更加幸福、更加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