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北玄“守护人心”的指令,如同在汹涌的暗流中投下了一枚定锚。它无法平息外部的风暴,也无法瞬间弥合内部已然产生的裂痕,但它清晰地标示出了719厂这艘航船绝不能触碰的礁石——道德与人性的最终底线。
“锚点”计划
这项新的、无形的工程被命名为 “锚点” ,由林雪主导,林墨担任首席顾问。它没有庞大的服务器集群,没有精密的实验仪器,它的“施工图纸”是心理学模型、伦理框架和组织行为学分析,它的“建筑材料”是沟通、信任与共同的价值认同。
“锚点”计划从几个看似细微却至关重要的方面着手:
1. 透明化沟通(有限度的): 陈北玄打破了部分信息的绝对壁垒。他定期召开非技术性的全体会议,亲自向所有研究人员阐述当前面临的整体战略形势(剔除了最核心的技术细节),坦诚承认外部压力的严峻性以及内部可能存在的困惑与焦虑。他强调,迷茫与争论是面对未知时的正常反应,但底线不容讨论。这种有限度的透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猜疑和恐慌。
2. 制度化宣泄与支持: 林墨牵头建立了严格保密的心理支持渠道和定期的、非强制性的“压力管理工作坊”。在这里,研究人员可以安全地表达他们的恐惧、疑虑甚至是对某些技术方向的道德反感,而不会受到任何形式的职业评价或压力。同时,团队建设的重点从单纯的“凝聚力”转向了“价值认同”,通过组织观看历史纪录片(如两弹一星元勋的艰苦岁月)、探讨科技伦理经典案例,不断强化“为国铸剑,亦需心怀苍生”的使命感。
3. 引入“外部视角”: 在严格安保下,林墨邀请了几位并非项目核心、但在哲学、历史和法学领域德高望重的学者,进行小范围的、封闭式的“跨界对话”。这些“外部视角”不涉及具体技术,只从更宏大的人类文明史和战争伦理角度,探讨力量与责任、技术与人性的永恒命题。这些讨论如同在密闭的实验室里开了一扇小小的气窗,引入了新鲜而深沉的空气,帮助研究人员跳出技术细节的桎梏,重新审视自身工作的终极意义。
“锚点”的考验
“锚点”计划并非立竿见影的万能灵药,其效果在持续的外部压力下,不断经受着考验。
一天深夜,苏桐团队的一名核心成员,在连续数日应对一波极其刁钻的“微尘”渗透后,情绪崩溃了。他冲到苏桐的办公室,红着眼睛低吼:“我们到底在守护什么?!外面的人视我们为怪物,我们自己内部还要捆住手脚!用‘伏羲’的预测模型,我们明明可以更轻松地拦截这些攻击!为什么非要让大家这么痛苦地、一点点地去磨算法?!这到底是坚守,还是迂腐?!”
苏桐没有斥责他,而是安静地听他发泄完,然后给他倒了一杯水,转发了林墨不久前在研讨会上的一段讲话录音,其中提到了“技术的捷径往往通往伦理的悬崖”。她没有试图说服他,只是说:“先回去休息吧。明天,如果你还想讨论,我们可以一起去听听林教授的课。”
这种基于理解而非压制的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负面情绪的累积和爆发。
陈北玄的“身教”
然而,真正稳住局面的,是陈北玄在一次突发事件中的抉择。
情报显示,对手利用一次国际互联网根服务器维护的机会,策划了一次极其隐蔽的、旨在瘫痪“探针”网络某区域核心数据中心的网络攻击。对方的攻击链设计精妙,且利用了多个中立国的网络跳板,常规防御手段拦截成功率很低。
技术团队提出了一个反击方案:利用“混沌信息中继器”的特性,制造一场小范围的、针对攻击源头的“数据风暴”,不仅可以瓦解本次攻击,还能重创对方的攻击基础设施,甚至可能反向植入监控程序。
这个方案高效、直接,且几乎不留痕迹。但它游走在“主动攻击”的边缘。
所有人都看着陈北玄。
陈北玄仔细审阅了方案,沉默了足足五分钟。最终,他抬起头,平静地说:“方案驳回。启动备用链路,牺牲部分非核心数据,确保主网安全。同时,通过第三方加密信道,向对方某个公开的网络安全邮箱,发送一条经过技术处理的警告信息,内容只有一句话:‘玩火者,必自焚。’落款……就用‘持灯人’。”
这个决定,让一些渴望反击的人感到失望,却也让更多人在心底松了一口气。
赵磊后来私下对季岚说:“陈总这是在用行动告诉我们,力量的最高境界不是毁灭,而是控制。哪怕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依然能恪守底线。这比一万句说教都有力。”
新的平衡
“锚点”计划的推行和陈北玄的以身作则,并未消除所有的内部张力,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成为毫无动摇的圣徒。但它成功地在这片承受着巨大压力的土地上,打下了一根坚实的“锚”。
争论依然存在,困惑依然会有,但在底线问题上,共识正在重新凝聚。人们开始意识到,他们所守护的,不仅仅是国家的安全,更是一种文明的品格——一种在拥有毁灭性力量时,依然能保持理性、敬畏与怜悯的品格。
外部的“微尘”渗透依旧,技术上的攻防仍在日夜不休。但在719厂的深处,一种新的平衡正在逐渐形成。一种在高压下,既追求技术极致,又坚守人性光辉的、脆弱而坚韧的平衡。
陈北玄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下方厂区。灯火依旧通明,但与以往不同,他似乎能感受到,在那片光海之下,除了技术的洪流,还有一种更加深沉、更加温暖的力量在悄然流淌。
那是人心的力量,是文明在黑暗中前行时,最重要的那束光。
他们依然是持灯者,但此刻,他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真正需要小心守护的,不仅是照亮前路的技术之火,更是持灯者自己心中,那簇永不熄灭的人性之光。
前路依旧漫长,黑暗依旧深邃。但这艘名为719厂的航船,在铸就了技术的坚船利炮,又打下了人心的定海神锚后,终于可以更加沉稳、也更加坚定地,驶向那片未知的、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未来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