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廿二的雨水,县域农耕的田间地头已泛起春的气息 ——“全县高产竞赛” 启动仪式在五村主会场举行,红色的竞赛横幅下,12 各乡镇的农户代表举着写有 “亩产冲刺 450 斤”“杂交三代试种先锋” 的标牌,斗志昂扬。竞赛规则明确:以乡镇为单位,设 “高产示范田”“技术创新”“新型农民培育” 三大奖项,高产示范田按莜麦、冬小麦亩产排名,冠军奖励杂交三代良种 50 斤、农机维保套餐 1 份,还将作为区域示范田接待周边县市考察。
“俺要报名参加高产竞赛!” 流民老王举着标牌挤到前排,他如今已是初级新型农民,还带了 2 名困难户徒弟,“去年俺家亩产 428 斤,今年种杂交三代,再用上数字化管理,争取突破 450 斤!” 李婶也不甘示弱,她的 2 亩地被选为乡镇示范田,拉着刘红梅的手说:“俺跟着广播学技术,记田间台账,今年肯定能拿个好名次!” 苏老实的监督小组全程负责竞赛公平,制定 “统一测产标准”:收割时由乡镇监督员、农户代表、技术骨干三方在场,实收实测,确保数据真实可信。
竞赛启动次日,“区域联合春播” 正式拉开序幕 —— 这是与周边 5 各县市签订协作协议后的首次实战,五村作为区域协作核心,统筹调度农机、良种、技术力量。县域调度中心升级为 “区域联合调度中心”,配备 5 部手摇电话和 1 台简易手摇计算机,实时汇总 6 各县市的春播进度、物资需求、气象情况:“我县需支援绿水县 3 台大型播种机,用于 200 亩低产田春播;青山县支援我县杂交三代良种 800 斤,已在运输途中;区域联合技术组已赶赴沙河县,指导山区地块春播!”
陆承泽带领区域联合技术组,在沙河县的山区地块指导春播:“这里土壤贫瘠、坡度较大,要采用‘等高种植 + 肥种同播’模式,每亩增施 3 斤腐熟羊粪,播种深度调至 3.5 寸,防止雨水冲刷导致种子裸露!” 刘红梅则带着 10 名中级新型农民,组成 “跨区域技术支援队”,赴周边县市指导农机操作和数字化记录:“这是田间管理台账本,播种日期、施肥量、土壤湿度都要详细记录,每周汇总到区域数据中心,方便优化管护方案!” 沙河县的操作手看着刘红梅演示新型播种机的精准排种功能,感慨道:“以前春播靠经验,现在有技术指导、有数据记录,种地越来越科学了!”
春播现场,杂交三代的适配试验同步推进 —— 基于县域数据中心汇总的 1968 年田间台账数据,陆文斌团队优化了杂交三代的育种方向:强化山区地块抗病性、提升沙质土耐旱性、增加黏质土透气性。在全县 6 个不同土壤类型的试验田,杂交三代与杂交二代、本地品种进行对比种植:“山区试验田的杂交三代,出苗率达 97%,比二代高 3%;沙质土试验田的杂交三代,根系比二代发达 25%,耐旱性明显提升!” 陆文斌带着学员在试验田安装 “生长监测仪”(简易土壤湿度计、茎秆粗度测量尺),每天记录数据:“杂交三代的分蘖数比二代多 2-3 个,茎秆粗度已达 3.8 毫米,抗倒性更强!”
县域数据中心的 “田间数据汇总分析” 取得新突破 —— 这是简易数字化的深化升级,中心配备 2 名专职数据员,用手摇计算机处理全县 8000 亩地块的台账数据,分析不同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土壤湿度保持在 60%-65% 时,莜麦分蘖率最高;灌浆期喷施 0.3% 磷酸二氢钾溶液,千粒重平均增加 2.5 克;新型农民种植的地块,亩产比普通农户高 15%-20%!” 数据员将分析结果整理成《区域农耕数据报告》,通过区域联合调度中心分发到 6 各县市,为春播后的苗期管护提供科学依据:“沙质土地块需加强苗期浇水,每亩比黏质土多浇 50 斤水;山区地块需提前预防锈病,每亩撒 20 斤草木灰!”
新型农民成为跨区域技术支援的中坚力量 —— 老王作为初级新型农民,随支援队赴沙河县帮助困难户春播:“俺教你怎么调播种机的行距,怎么记录土壤湿度,按俺们县的经验,这样种肯定能高产!” 他还把自己的田间台账本借给当地农户参考,手把手教他们记录技巧:“每天晚上花十分钟记录,比瞎琢磨强多了,技术骨干看了台账,还能帮你找问题!” 中级新型农民小张,则在区域联合技术组负责农机故障排查,他在青河县修复了 3 台故障播种机,还培训了 5 名当地维修骨干:“这是农机常见故障排查口诀,记下来能少走很多弯路!”
春播期间,区域联合应急机制成功应对两次突发情况:一次是沙河县遭遇局部春旱,区域联合调度中心紧急调拨 5 台滴灌农机,协调我县水库放水,3 天内完成受旱地块浇水;另一次是我县部分地块出现蚜虫,区域联合技术组统一调配烟草水,指导 6 个县市同步喷施,有效控制了病虫害蔓延。沙河县农业局长在春播总结会上说:“区域联合春播解决了我们县农机不足、技术薄弱的问题,这就是协作的力量!”
三月下旬的春分,区域联合春播顺利收官 ——6 各县市共完成 3.2 万亩春播地播种,其中杂交三代种植面积达 1.5 万亩,机械化播种率 92%,数字化记录覆盖率 85%;我县 8000 亩春播地,杂交三代出苗率达 96.8%,比二代高 2.3%,高产竞赛示范田长势喜人。老王的 1 亩杂交三代试验田,幼苗茎秆粗壮、叶片浓绿,他拿着田间台账本,兴奋地说:“这是播种后 10 天的记录,土壤湿度保持在 62%,分蘖数已达 4 个,比去年同期多 1 个!”
傍晚的夕阳洒在区域联合调度中心的墙上,“协作共赢、科技兴农” 的红色横幅格外醒目;县域数据中心的工作人员还在整理春播数据,手摇计算机的 “哒哒” 声与农户们的笑声交织在一起;良种繁育基地的温室里,杂交三代的备用苗长势健壮,随时准备补苗;跨区域技术支援队的新型农民们,正带着满满的实战经验返回我县。
晚秋、陆承泽父子、老周、苏老实、刘红梅站在区域示范田埂上,看着满田的新绿,脸上满是欣慰。陆承泽说:“高产竞赛激发了农户活力,联合春播打破了地域界限,数据育种让技术更精准,新型农民成为技术推广的中坚,区域农耕现代化已迈出坚实步伐!” 陆文斌补充道:“下一步要继续深化数据应用,优化杂交三代品种,让区域协作更紧密、技术更先进、农民更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