砾石岛的晨光带着冰晶,红砖户外操作台的轮廓在雪地里愈发清晰。
林凡裹着麝鼠皮披风,踩着压实的积雪走向营地外围——经过连日建设,庇护所内部功能已趋于完善,今天的核心任务是用红砖砌筑一圈围院,将庇护所、操作台、砖窑、育苗温室全部包围在内,既阻挡风雪侵袭,又能划分出独立的养殖区,同时加固围院大门,提升整体安全性。
丰饶岛无需刻意设防,而砾石岛的风雪与潜在的野兽威胁,让围院成了必要的防护。他先用金属铲清理出围院地基,沿着营地外围挖出半米深的沟,铺上六层防水橡胶垫,再用红砖砌筑围院墙体,墙体高约两米,采用双层红砖结构,中间填充隔热棉与火山灰,既坚固又保暖。
围院大门用粗壮的硬木与红砖结合搭建,门框嵌入金属合页,之前捡的海洋垃圾,门体覆盖麝鼠皮,边缘缝上耐磨线,既厚重又能抵御寒风。
围院内侧预留出三米宽的区域,计划作为临时养殖区,用来圈养捕获的幼崽猎物。
围院砌筑到一半,他暂时停下,扛起猎叉与望远镜前往雪原捕猎。
雪原一望无际,积雪没到小腿,阳光洒在上面泛着刺眼的光,猎物踪迹在白茫茫的雪地上格外显眼。
他举起望远镜观察,很快在远处的雪丘旁发现了目标——一只北极狐,毛色雪白,仅尾尖带着一点黑色,体型修长,正警惕地观察四周,显然在寻找食物。
北极狐肉质细嫩,脂肪含量低,可烤可炖,皮毛保暖性极佳,鞣制后可做围院大门的内衬,狐油还能用来保养金属工具与红砖墙体,防止风化,是雪原上极为珍贵的猎物。林凡没有贸然靠近,而是绕到北极狐的下风处,取出用金属丝与硬木改造的远程触发陷阱,在陷阱内放入熏麝鼠肉与野蓝莓当诱饵,陷阱外侧用积雪堆成小丘伪装,触发线隐藏在雪下,极为隐蔽。
布置好后,他捡起一块雪球,用力抛向北极狐斜前方的雪地,雪球落地炸开,受惊的北极狐直奔诱饵方向,爪子不小心勾到触发线,陷阱瞬间收紧,将其牢牢锁住。林凡快步上前,麻利地控制住猎物,这只北极狐体型壮实,足够补充数日的肉食,皮毛更是难得的保暖材料。
带着北极狐返回时,他绕道冰湖。经过一夜,冰下拖网的收获堪称惊喜,拉起网时,网中缠了十八条鳕鱼、五十多条银鱼,还有八只肥美的冰蟹,最意外的是捕到五条罕见的北极嘉鱼,体型圆润,鳞片泛着银光,肉质细嫩如脂,无丝毫腥味,是砾石岛特有的冷水鱼类,适合清煮或制作鱼生,风味绝佳。
他将渔获存放在雪坑中,用积雪覆盖保鲜,又重新布置好拖网,顺便在冰湖旁采集了些冰下生长的雪耳——这种菌类吸附在冰层下的岩石上,呈白色半透明状,质地柔软,口感滑嫩,富含胶原蛋白,可凉拌可炖汤,是雪天里的“美容珍品”,这在丰饶岛的暖水环境中从未见过。
路过雪林边缘,林凡开启“采集模式”。雪地里的野党参冒出嫩绿的芽尖,带着淡淡的药香,可用来炖肉滋补;枯树根部的冻鸡油菌肥厚饱满,菌盖呈金黄色,菌褶细密,香气浓郁,是顶级山珍;雪下藏着的野天麻,块茎呈长椭圆形,肉质洁白,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可煮茶或煲汤;还有散落在林间的野松子,外壳坚硬,敲开后果仁饱满,油脂丰富,可直接食用或磨成粉加入面包中——这些耐寒植物与菌类,极大丰富了饮食的多样性,也补充了不同的营养元素。
带着收获返回营地,他先处理猎物与食材。北极狐肉分成四份,一份留作午餐,一份用海盐+野党参粉腌制后放入红砖烤炉,一份剁成肉丁与燕麦粉、野松子粉混合制作能量糕,最后一份与野天麻同煮;北极嘉鱼、冰蟹和雪耳分类存放,冰蟹用温水慢慢解冻,雪耳用清水浸泡洗净,北极嘉鱼挑选两条最鲜美的,准备制作鱼生。
处理完食材,林凡继续完善红砖围院。他在围院内侧用红砖砌了一圈矮墙,划分出养殖区、晾晒区与储物区,养殖区铺上干燥的海藻与干草,准备圈养之前捕获的幼崽;晾晒区安装了捡来的金属晾衣架,方便晾晒肉干与兽皮;储物区砌了六个大型储物格,用来存放工具与备用物资。围院大门内侧加装了一道麝鼠皮门帘,外侧用红砖砌了门墩,增加稳固性,还在围院墙角安装了望远镜支架,方便观察外界情况。
围院完工后,他习惯性地前往退潮后的浪滩搜寻海洋垃圾。雪后的浪滩散落着不少被海浪冲上岸的杂物,在一处礁石堆后,他发现了一个半埋在沙雪中的密封箱——箱体是高强度塑料材质,表面虽有磨损,却依旧密封完好。他费力将箱子拖出来,打开后瞬间惊喜不已:箱内装有十包压缩饼干、一把多功能工具刀(带锯、凿、螺丝刀等功能)、三条加厚保温毯、一包蔬菜种子(标注着耐寒品种)、还有一个小型手摇发电手电筒(电池仍有电量)。
这些物资堪称“雪中送炭”:压缩饼干可作为应急储备,多功能工具刀能大幅提升建造与修缮效率,保温毯可加固庇护所的保暖性,耐寒蔬菜种子能扩展育苗温室的种植品类,手摇发电手电筒则解决了夜间外出的照明问题,比LEd灯更便携。
带着密封箱返回营地,他立刻投入到生活改善中。用多功能工具刀修剪围院的硬木大门,使其闭合更紧密;将保温毯铺在庇护所的床板下,提升保暖效果;把蔬菜种子小心翼翼地播种在育苗温室的新苗床上,浇上适量的淡化水;用手摇发电手电筒测试照明效果,光线明亮且射程远,极为实用。
午餐时分,围院与庇护所内香气交织。红砖烤炉里的北极狐肉烤得外焦里嫩,油脂滴落滋滋作响,野党参的药香中和了肉质的腥膻;北极嘉鱼生切薄片,蘸上用野蒜、海盐、麝香粉调制的酱料,鲜嫩爽口;冻鸡油菌炒冰蟹鲜香浓郁,菌香与海鲜味完美融合;雪耳野天麻汤醇厚滋补,口感滑嫩;再配上野松子能量糕与烤面包,这顿饭堪称砾石岛生存以来的“终极盛宴”。
下午,林凡用红砖在围院的养殖区砌了两个小型圈舍,铺上干草与麝鼠皮,将之前捕获的麝鼠幼崽放入其中,投喂了少量燕麦与野菜;在晾晒区加装了防风网,避免肉干与兽皮被风吹落;用多功能工具刀打磨了猎叉与陷阱,使其更锋利;还将密封箱清洗干净,用来存放应急物资,放在干货仓的最内侧。
夜幕降临时,红砖围院将庇护所紧紧环绕,如同坚固的堡垒,围院内的养殖区、晾晒区、储物区井然有序,密封箱里的物资整齐摆放,手摇发电手电筒的光线照亮了围院的每一个角落。林凡坐在铺着北极狐皮的床板上,用塑料片记录当天的经历:“砾石岛雪日,雪原猎北极狐,冰湖捕北极嘉鱼,山林采雪耳与野天麻,红砖砌筑围院,浪滩拾获密封应急箱。以红砖为盾,以浪滩珍宝为援,在贫瘠的砾石岛上,这座家园已愈发坚固、温暖、充满希望。”
写完日志,他检查了围院大门的锁扣,确保夜间安全;给太阳能充电板调整好角度,为LEd灯与防水相机补充电量;给养殖区的麝鼠幼崽添加了食物与清水。躺在温暖舒适的庇护所里,听着围院外的寒风与海浪声,林凡心中满是踏实与满足。
他知道,家园的完善之路仍在继续。明天,他要观察育苗温室里新播种的蔬菜种子,测试多功能工具刀的各项功能;用北极狐皮制作一顶更保暖的帽子,搭配之前的披风;再去浪滩碰碰运气,说不定能找到密封箱的配套物资,或是更多能提升生活品质的“宝藏”。
寒风吹过砾石岛,却吹不散围院内的暖意、香气与希望,林凡的生存之旅,早已从艰难求生,蜕变为在绝境中创造美好生活的从容与热爱,而这座红砖围起来的家园,就是他在这片土地上最坚实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