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庭那纸带着重重枷锁的“特别探索许可”,如同一道微弱的星光照进了火种联盟刚刚宣誓成立的殿堂。没有时间庆祝这来之不易的有限自由,整个联盟如同一台被注入燃料的战争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高速运转起来。
核心:第七星环,K-77资源区已俨然成为联盟临时的指挥中枢与整备基地。
林风坐镇“逐星者”号,成为了连接各方的枢纽与决策的大脑。他的指令通过隼构建的、融合了部分“存在共鸣”原理的新型加密通讯网络,瞬间抵达联盟各个角落。
铁砧是当之无愧的执行尖刀。他几乎住在了船坞里,吼声能盖过等离子切割机的轰鸣。“破晓号”突击舰正在进行最后的强化改装,加装了从“岩石之心”交换来的、利用超高密度材料锻造的冲角装甲,足以撞开小型的空间碎片甚至“畸变体”的聚合体。同时,人类工程师与“根须守望者”派来的生物技师通力合作,尝试在舰体关键部位培育一层能够吸收特定能量频率、并具有一定自我修复能力的生物涂层。
“岩石之心”提供的两艘“地核级”重型侦察舰是舰队的基石。它们庞大的躯体内部,正在加装人类设计、由各方资源共同制造的新型重力稳定锚阵列。这套系统旨在对抗“归墟之眼”内部可能出现的极端空间扭曲,为舰队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避风港”。同时,它们的重力感应阵列也与隼的信息中心直连,将成为舰队在混乱空域中最可靠的“眼睛”。
“幽影”的“暗影徘徊者”渗透舰则变得更加神秘莫测。它独自停泊在基地的阴影角落,拒绝任何外部人员登舰。但根据协议,它接收了联盟提供的、关于“常数侵蚀体”能量特征和“引导信号”波动模式的最新数据。没有人知道“幽影”的技术人员在其中加装了何种针对性的电子对抗与隐匿模块,但所有人都相信,这艘舰船将在侦察与反侦察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知识转化带来的成果开始显现。基于“存在共鸣”原理的通讯阵列原型机被紧急生产并加装到各主力舰船上。虽然传输速率和稳定性还远未达到理想状态,并且对林风或特定精神力敏感者的依赖度很高,但它至少提供了一条在常规通讯彻底失效时的备用生命线。
针对“畸变体”的特种武器研发也取得了突破。实验室成功合成了一种能够引发其不稳定能量结构短暂“共振崩溃”的复合能量场发生器。虽然体积庞大,能耗极高,且一次只能影响有限范围,但终于不再是束手无策。数台原型机被紧急生产出来,作为舰队最后的“杀手锏”,安装在了“地核级”侦察舰和“逐星者”号上。
资源如同血液般在联盟内部流转。人类贡献出精密的制造工艺和部分能源储备;“岩石之心”提供了海量的稀有矿物和强大的重力科技;“根须守望者”分享了它们独特的生物技术与环境适应知识;“幽影”则提供了关键的情报支持和某些……来源成谜的高效能部件。
摩擦与分歧在所难免。不同文明的技术标准、工作习惯、甚至时间观念都存在着巨大差异。铁砧的雷厉风行有时会让“根须守望者”的慢性子感到不适;“岩石之心”的沉稳在某些紧急情况下显得过于迟缓;“幽影”的完全封闭也偶尔会引起猜疑。
但每当分歧即将演变成冲突时,林风总能适时介入。他凭借对各方特性的深刻理解和在E-77并肩作战建立的威望,耐心协调,求同存异,始终将“应对共同威胁”这一最高目标置于首位。渐渐地,一种超越文明隔阂的、属于“火种联盟”自身的协同节奏,开始在忙碌的基地中孕育成形。
远征的倒计时,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驱散了一切懈怠与内耗。
舰船在改造,武器在测试,人员在磨合,情报在汇集……所有的努力,所有的资源,所有的智慧,都汇聚成一个目标:在那张有限的“探索许可”到期之前,打造出一支足以深入“归墟之眼”、直面那可能埋葬了上古文明的终极黑暗的——火种远征军!
星火已聚,只待乘风,直坠那无垠的黑暗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