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的脚步日益临近,凛冽的北风卷着细碎的雪粒,扫过饱经战火的河北大地。
持续了数月、近乎疯狂的南侵攻势,如同一条因饱食而暂时蛰伏的巨蟒,显露出了疲态。
金军主力在遭受了一系列挫败,尤其是赵州城下和后续扫荡战中北望军及其盟友的顽强抵抗后,其锋锐的兵锋终于出现了明显的迟滞。
更关键的是,伪宋朝廷那边传来了令人愕然的消息。
仿佛是为了急切地配合某种不可言说的节奏,汴梁城中的龙椅上,竟然在短短时间内完成了更迭。
原先的官家赵恒(宋真宗)似乎骤然“病重”退居深宫,而其子赵祯被迅速推上皇位,并改元“靖康”。
这一系列变故快得让人眼花缭乱,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诡异。
新帝登基,首要之事竟是加速推进那屈辱的议和。
割让三镇,巨额岁币。
这对金国上层而言,无疑是一剂强烈的麻醉剂。
巨大的、近乎不劳而获的利益摆在眼前,使得军队内部原先那股一往无前的征服欲望,被分割地盘、攫取财富的现实考量所冲淡。
加之漫长的战线带来的补给压力,以及北望军等抵抗力量在后方不断袭扰其粮道、打击其分散驻防的小股部队,都让金军统帅部意识到,继续盲目深入,风险正在急剧增加。
于是,在一个飘着薄雪的清晨,斥候传回了确切消息:围困相州、大名府等河北剩余重镇的金军主力,开始后撤,收缩防线。
他们并未完全放弃占领区,而是依托真定、河间、中山等已掌控的核心城池,构建了一条相对稳固的防线,意图消化战果,巩固统治,并虎视眈眈地监视着南面伪宋朝廷的一举一动,等待着那纸正式的和约,以及随之而来的、更加庞大的利益输送。
持续了近半年的、血腥而混乱的大规模南侵战事,以一种极其屈辱而又略带诡异的方式,暂时落下了帷幕。
金人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大部分东西,至少是纸面上的承诺;
伪宋朝廷用土地和尊严,换来了一丝苟延残喘的喘息之机;
而真正在血火中付出了巨大牺牲的北地军民,则被无情地抛弃了。
然而,在这片被抛弃的土地上,一股新的力量,却在夹缝中顽强地生长起来。
黑云寨及其周边区域,迎来了一个相对平静,却又无比忙碌的时期。
没有了大规模金军压境的直接威胁,北望军终于获得了宝贵的、梦寐以求的发展窗口期。
寨内寨外,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原本用于军事防御的工事仍在加固,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之上。
在晁盖的亲自督促下,大批士卒和收拢的流民,被组织起来,顶着寒风,在山谷间、河滩旁开辟出一块块新的田地。
尽管已是深秋,无法种植主要作物,但他们抢种下一些耐寒的蔬菜,并开始挖掘水渠,平整土地,为来年的春耕做着准备。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晁盖那粗豪的嗓音时常在田埂间回荡,他将陈稳提出的“屯田制”用最朴素的语言贯彻下去。
“咱们多流一滴汗,明年就少饿死一个人,就能多养一个兵,多杀一个金狗!”
校场之上,喊杀声依旧震天。
林冲伤势渐愈,开始更多地亲自指导训练。
得益于陈稳持续对小股精锐军官进行“启明”催化,这些骨干在理解和执行战术、训练新兵方面,展现出了远超常人的效率。
新老士卒的混编磨合日趋熟练,一种基于“北望”理念、融合了梁山勇悍、官军纪律、义军灵活的独特战法,正在实践中慢慢成形。
宗颍、张珏等新投诚的将领,也将他们熟悉的官军阵列、旗号指挥等元素带了进来,进一步丰富了北望军的战术体系。
中军大帐内,陈稳面前摊开着最新的势力分布图。
代表北望军控制或影响的区域,已不再仅仅是黑云寨一个孤零零的点,而是以黑云寨为核心,向外辐射出数条脉络,连接着五马山、赞皇山等大小十余个接受北望号令的义军据点。
一条以秘密商道、情报站和小型补给点构成的网络,正在河北西路的南部区域悄然编织、延伸。
“金人退兵,非是仁慈,实乃力竭与利诱所致。”
陈稳的手指划过地图上金军控制的核心区域,语气平静。
“他们需要时间消化,也需要等待伪宋朝廷将议和条款落到实处。
但这段时间,不会太长。”
他抬头看向林冲、晁盖、阮小二以及新近参与核心议事的宗颍、张珏。
“这宝贵的喘息之机,我们必须抓住。
巩固现有地盘,深化屯田,积储粮草;
加强各部义军联络,完善指挥协同;
最重要的是,”他目光扫过众人,“加速整训,提升战力。
下一次金军再来,绝不会再如此轻敌,我们面临的,将是更加艰难的战事。”
晁盖咧嘴一笑,摩拳擦掌:
“陈先生放心!俺们晓得轻重!
如今咱们兵强马壮,正好趁这机会,把拳头攥得更紧!
等金狗下次再来,定要崩掉他满口牙!”
林冲沉稳点头:
“整合训练,一刻不敢松懈。
宗将军、张将军带来的弟兄,皆是我军臂助,如今已初步融入。
假以时日,必成劲旅。”
宗颍与张珏也纷纷表态,言辞恳切。
他们感受到了北望军内部那股蓬勃向上的朝气,以及迥异于伪宋官场的务实与团结,这让他们原本有些彷徨的心,逐渐安定下来。
陈稳微微颔首,目光再次投向帐外。
风雪似乎更大了些,但他能感觉到,体内那代表“成长”的进度条,随着这数月来呕心沥血的布局、征战、建设,正在以一种稳定而坚实的速度,缓缓积累、推进。
系统等级依旧停留在Lv.4,但他对能力的运用,对势运的感知,对这片天地规则的理解,却在日益加深。
他隐隐感觉到,下一次突破的契机,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
北疆的新局面,是危机下的短暂平衡。
对于伪宋朝廷,这是苟且的安宁;
对于金国,这是消化与酝酿;
而对于在废墟中崛起的北望军而言,这则是决定其能否真正化蛹成蝶、擎天撼地的关键发展阶段。
风雪虽寒,却冻不住这片土地上悄然勃发的生机,与那面在寒风中猎猎作响、指向光明的“北望”战旗。